拯艰济世的大德高僧——虚云大和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拯艰济世的大德高僧——虚云大和尚
“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虚云(1840-1959),湖南湘乡横铺人,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后裔。
虚云出身于官宦门第,年幼时喜好释经,十九岁在福州鼓山出家,其一生“坐阅五帝四朝,受尽九磨十难”,身在佛门,而以天下苍生为念,弘法利生,爱国济民,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以一个出家僧人的身份,成就了拯世济民的大功业。
一、赈灾济民
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南北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处于刀兵水火灾难之中?熏“长夜难明赤县天”。
民国十一年(1922),虚云驻锡在云南昆明碧鸡山云栖寺。
他恪守百丈祖师传下的清规,主张“农禅并重”,经常告诫弟子:“锄田种地,担水劈柴,都是修行。
”并亲自率领僧众进行生产劳动,做到供养自给。
虚云又奉行佛教“净心第一,利他至上”的大旨,持戒精严,广行布施,救济百姓。
凡乡民有疾病即施以医药,有饥馑即济以粥饭,遇事故纷争即帮其排难解纷,寻声救苦,关怀备至。
某日虚云带领僧众在后山深林中采伐木料时,拾到一个包袱,里面有金银币等值二十余万元。
在场僧众都说常住僧人生活困难,这拾款可归常住寺僧。
虚云对大家说:“佛家戒律有‘戒贪欲’、‘勿妄取’二条,且常住僧人没有粮食可去募化。
”他提议将此拾得的财金送交政府,用来赈济那些鳏寡孤独艰难困苦的百姓。
民国十五年(1926),云南战事频仍,乱兵占民房抢民粮的事端屡屡发生。
这年秋收,眼见庄稼成熟,乡民却不敢下田收割。
虚
云见此情况,便下山到军部商定凡僧人与乡民进行秋收,兵不得阻。
虚云又让数千乡民来寺里一起就餐,粥饭吃完就一同食糠,僧民一起劳动,同甘共苦,相依度日,到军事停息,乡民返家安居才停止。
1939年正是抗战相持阶段,从各地涌来许多难民来寺求予救济。
虚云告诫寺中弟子:“念佛不忘报国,值此国难之时,凡佛门弟子应每日礼忏两小时荐亡息灾,减省晚食节粮赈灾。
”又率众重修几所寺院以广接军民,并将弟子及善信所捐赠的二十余万元全数送交广东省府,作赈济灾民用。
1944年12月,某驻防司令部官兵运输军需时,在乳源途中遭流匪抢劫,损失惨重。
当局大为震怒,下令搜剿云门山区四十余个乡村,其时乡民被拘捕几十人,牲畜财物也被抄没,数千乡民躲入深山。
乡中耆老急来寺中求虚云商救。
虚云当下到县城军营据理相争,几经周折,被囚乡民终于获释,畜物发还,军民立了规约,平息了事端。
乳源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
有一位日军军官信佛,某日那军官入寺,求见虚云。
虚云义正词严告诫日军官“戒杀”、“诸恶莫作”,并令严饬部属,又令将安民,布告分贴各处,乡民因此多赖保全。
时有逃难百姓涌来去栖山寺,虚云令寺僧接济粥饭,并容留其中的工匠在寺中建筑劳作,发给工酬,乡民赖以存活者甚多。
二、平乱息兵
辛亥革命之时清帝退位,各省先后独立。
当时云南省掌新军兵权的是协统李根源,他率领兵马赴各山寺逐僧毁寺占住山头,见虚云在僧众中很有号召力,就指名要逮捕,各山寺僧闻风逃遁。
时虚云居鸡足山祝圣寺内,寺僧百余人惶惶欲去。
有人劝虚云躲避,虚云决意维护宗门保全僧众,化解这场劫数。
几日后李根源率兵入山,捣毁了佛殿及铜像。
眼见事势危急,虚云独闯军门来谒见李协统,门卫识得虚云,劝其赶快逃离,不然祸将临头,虚云却径直闯入。
其时李根源与前四川布政使赵藩正同坐大殿内议事,虚云上前行礼,李竟不顾。
赵藩问虚云为何而来,虚云陈述了事由,并声明李协统必须收回成命。
李根源厉声说:“佛教有何用?信之有何益?”虚云从容回答:“圣人设教,总是用来辅世教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善去恶。
从古立国,都是政教并化,政以济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根本,根本得其正,万物得安宁,而天下太平。
”李协统听后脸色稍缓,又手指佛像问:“要这泥塑木雕作甚?”虚云对答:“法相令人起敬畏之心,人心若无敬畏,将无恶不作而成祸乱。
即以世俗而言,尼山塑圣,丁兰刻木祀亲,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领袖英雄之铜像等,也是令人心有归依,起敬信,功效自不可思议……”李根源略现悦色,呼左右摆上茶点,又问:“为何和尚也有不良?”虚云又答:“和尚有圣凡之别,不能因一二不肖之徒而弃全僧。
即如先生,统领兵弁,虽军纪严明,难道人人都如先生之聪明正直?海不弃鱼虾,所以成大海,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李听着脸色大悦,与虚云再作深谈。
虚云言愈畅而理愈深,李时而恭听,时而接话,自悔以前鲁莽之举,对虚云深为感动敬信,而后带兵撤去,寺院僧众得以免此大难。
滇中宾川县兵荒马乱,盗贼甚多。
知县张某不问曲直,捕办苛严。
后来宾川县地方大乱,百姓群起而围攻县署,知县张某守着城署,遣人去搬救兵。
虚云目睹此情,便下山赶到县署。
围攻者见虚云大师来,就叫:“这个张某恶极,请虚公诱他出来杀了,以平民愤。
”虚云见着为首的人,对他说:“惩办张某不难,但边地大局未定,你们围城戕官,倘若他有一支救兵来,你们就难保了。
”为首者问怎么办才好,虚云说:“我听说前四川布政使王公已到大理,你们可以去诉张某之罪,那样张某受法办,你们也无事。
”为首者就让众人停止了围攻。
虚云进得署内,时张某佩枪带兵正要出战,他对虚云说:“我将赴义,遗骸托虚公为我在鸡足山覆一扌不土,死也足矣。
”虚云说:“不要
这样,这里的士绅张静轩颇得人望,快去请他来。
”张静轩赶到,虚云与其商量,张静轩依言向围署人众作劝解,围攻者被说服,就退回去了,事态得以平息。
后张知县的儿子来信给虚云说:“公不只是救了我生父,且是造福宾川一县。
不然冤冤相报,地方就不安宁了。
”
民国成立初年,西藏王公活佛凭恃境域险远,不肯易帜归服,将行叛乱。
中央鞭长莫及,便命滇驻军出兵两个师前往讨伐,以殷叔桓为总督。
前锋抵达宾川,虚云见到,思虑边衅一起,则国无宁日,就偕同前锋赶到大理,去见殷总督。
虚云对殷说:“藏人素来崇信佛法,可派遣一位明佛理者前往商谈,不劳兴兵。
”殷就封虚云为宣慰法师。
虚云又说:“我一个汉人,恐有不便,此去丽川有喇嘛东保,年高有德,藏人敬信,曾授四宝法王,他去事必有成。
”殷总督便备文派员陪虚云谒见东保。
东保先以年老体衰相辞,虚云对东保说:“当年赵尔巽用兵,藏人至今寒心。
公难道顾惜三寸之舌,而残数千万人生命财产么?”东保于是应承,与老僧法悟随虚云入藏。
三位高僧对王公藏民晓以大义,解释约法,斡旋数次,终于达到沟通。
于是藏人归心,滇师罢兵,边境遂得安宁,成统一之局。
虚云身为佛门一僧,而以天下事为份内事,行赈灾济民之义举,立平乱息兵之事功。
他以护寺安僧为怀,维护宗门;以农禅并重为旨,勤俭自强;有至大至刚之勇,临危不惧,见义勇为;有爱国爱民之心,顾全大局,维护稳定,救百姓于水火,弭大患于无形。
虚云至德有道,辅世安民,倡导了“佛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也是对佛教“慈悲为怀”、“普济众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践行。
虚云法师树立了做人的风范,建立了济世的功德,不愧为中国佛教最杰出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