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关于“家庭农场热”的“冷”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农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关于“家庭农场热”的
“冷”思考
1、各地掀起“家庭农场热”
近年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2013年2月14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随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家庭农场热”,各地纷纷开始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
例如,在山西河曲,短短1个月就涌现出791个家庭农场,而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随着地方产业政策的逐渐落实,家庭农场后续建设势必将呈现“热火朝天”的景象。
2、“家庭农场热”的“冷”思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家庭农场只是属于农业现代化的中间态,而非最终的状态,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而非终点。
家庭农场的顺利推广和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尤其是在商品流通方面。
实际上,农产品的需求具有刚性,而供给却呈现周期性的波动。
现在的问题是,通过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实现农产品的有组织的生产,但是这种小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依然具有盲目性。
农业产业化需要从上游原料供给、下游产品销售等实现协同运作,现在的家庭农场虽然产业化有所推进,但是在下游的销售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旦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如何来平抑家庭农场的盲目化生产?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对家庭农场的冲击作用如何规避?这才是家庭农场进行大规模推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从河北承德养鸡模式看家庭农场
从河北承德养鸡的例子,可以很显然的看出这种风险规避之难。
河北省承德县推行“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这是我国“家庭农场”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龙头企业——三融公司带动,集肉鸡屠宰、饲料加工、种鸡饲养、雏鸡孵化、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条。
农户从三融公司购买雏鸡和鸡饲料,然后通过“家庭农场”的方式养殖,养成之后将鸡卖回给三融公司,从而赚取差价。
“公司+农户”的模式,虽然对农户的销售有所保证,设计之初也是考虑帮助农户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但包括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议价空间,更多是由食品企业在掌握。
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波动风险由农户转移到了三融公司,三融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从实际情况看,三融公司并没有主动承接并管理风险,而是将风险又转移到了农户身上,通过卡两头(锁定上游饲料、雏鸡的供给价格和下游成鸡的收购价格)的方式将公司的利润锁死,但是养殖户的利润却难以保证,稍有不慎,养殖户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亏损。
从2012年承德县家庭农场养鸡的调查情况看,将近50-60%的养殖家庭亏损,还有20-30%的农户处于盈亏
平衡线上。
从案例本身可以看出,这种家庭农场的模式无疑是失败的,主要是三融公司不作为,将半公益性的公司变身了纯商业性的公司。
但是,另一方面看,三融公司是否有更好的风险管理的手段和能力也是值得探讨的,在现有金融市场下,即使是公司,其可选的金融工具非常有限,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比较薄弱。
4、从浙江嘉兴养猪模式看家庭农场
2013年3月初,“黄浦江死猪事件”让浙江嘉兴新丰镇声名大振。
这个地处南湖、平湖、海盐三地交界的养猪大镇,是嘉兴规模最大的种猪养殖基地,曾经历过“因猪而富”的辉煌。
从上世纪80年代养殖输出“供港猪”开始,养猪,就一直是当地最大的收入来源,一度曾占到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50%左右。
目前,嘉兴市新丰镇的生猪产能高达25万头存栏量,46万头出栏量。
由于数量巨大,当地根本消化不了产能需求,每年80%-90%的生猪都是供应外省,而最主要的就是上海、苏州和南京地区。
但是,由于2013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当地每卖出去一头猪就要亏损200元。
究其原因,应当来说,当地养殖业在规模化、集约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家庭农场”的雏形初现,但是当地生猪养殖业同样面临着产品流通的问题。
从生猪养殖业的亏损来看,主要是因为猪饲料价格的刚性、猪肉需求的刚性和猪肉供给的波动性(导致猪肉价格波动性),当地的生猪养殖业经济依然遵循着“猪周期”运行。
2010-2013年猪配合饲料价格走势情况(单位:元/千克)
数据来源:《2012-2016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10-2013年个体养殖生猪头均盈利情况(单位:元/头)
数据来源:《2012-2016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5、家庭农场的辩证思考
家庭农场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应当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家庭农场问题还是回到了中国农业问题的痢疾——谷贱伤农。
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刚性,无论是粮食、猪肉、鸡肉等,其市场需求在长时间内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但是,由于农户对市场需求和供给信息知之甚少,农业生产大多数处于盲目状态,很容易出现“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的情况,从而直接导致农产品供给大规模波动,并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价格的大规模波动。
这直接导致生猪养殖出现“猪周期”现象,每三年一轮,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
实际上,即使“家庭农场”再朝前一步,演变成大规模的集合化、产业化生产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
但是,产业化生产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风险管理的能力。
产业化生产企业具有更加充分的市场供求信息,能够合理安排生产;可以实
现上下游的产业链协作,通过控制上游原材料成本、下游深加工等手段熨平价格周期波动;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对冲工具规避风险。
所以,尽管家庭农场在生产集约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农产品的流通困境依然没有解决,依然会出现因盲目生产而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规模波动的现象,从而引发家庭农场
大规模亏损的困境。
另一方面来看,家庭农场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应当是巨大的进步,只是尚需要进一步的配套措施。
从产业化的运作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引以为借鉴的经验包括生产的协调配置、金融市场的配套发展。
通过全国性的区域协调,制定一个生产量浮动区间,或者通过更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全国农产品生产和需求信息库),从总量上避免区域性的盲目大规模生产。
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通过一定区域的农产品期货制度,来锁定价格,从而规避价格变动的风险。
本文作者:欧阳新周(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