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宜春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宜春市事业单位考试笔试真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份)
一.选择题(1'*10)
1.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B)之中,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
A.相对时空
B.一切时空
C.人类社会
D.主观世界
解析: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其他三个选项不全面。
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构成社会这一运动形态的(A)的综合
A.诸多物质要素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A)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以人为本
B.经济发展
C.社会稳定
D.执政为民
4.法律包括执法和(D)
A.立法
B.诉讼
C.监察
D.司法
5.五行说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估价,从文献上来看,它最早见于(D)
A.礼记
B.诗经
C.易传
D.尚书
6.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X射线(C)和电子的发现。
A.电力技术
B.无线电通讯
C.放射性现象
D.内燃机
7.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誉为“组理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是(D)
A.德约尔
B.泰罗
C.霍桑
D.韦伯
8.帧是网络传输的最小单位,一帧为(D)个字节
A.512.
B.256
C.128
D.64
9.江西是矿产资源大省,在中国已探明储量的220多种矿产中,江西有(B)
A.101
B.189
C.147
D.116
10.这是一个青年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是高智,弱小,群居,形容他们的网络名词是(C)
A.屌丝
B.月光族C蚁族D蜗居
二判断题(1'*10)
1.现象是本质的现象,任何现象都会从一方面表现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孤立现象。
()
2.以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对)
3.行政主体及行政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其要求赔偿的,应当首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4.侵权损失赔偿一般应遵偱完全的赔偿公平合理,对精神损失应适当赔偿等原则。
()
5.18世纪中以后,以达兰贝乐(力学原理)代表的科学著作相继问世,高度完善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现代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6.产业资连续物质循环要具备空间上的并存性和能量上的增殖性这两个条件。
()
7.公共事务是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先进利益,满足其公共需求,关系其整体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具有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等特点。
()
8.美国行为学家赫茨伯格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理需求。
()9:公文的主体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政府成文时间,发文字号,主题目等。
()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他民主党员均为在野党,可以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监督。
()
解析:
1:对。
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
本质是稳定的,内在的;现象是多变的,表面的。
2、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首先应是进入确认赔偿程序。
确认赔偿是指在非复议和诉讼的行政救济中,经有权机关审查认定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赔偿义务机关所给的赔偿。
4、错。
对精神损失的赔偿应综合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等因素。
5、错。
18世纪中叶以后,达兰贝尔的《力学原理》等相继问世,这些著作高度展开并完善
了牛顿理论。
6、错。
产业资本循环连续、顺利进行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时间上的并存性,二是空间上的继起性。
7、错。
公共事务从广义上看,它可以被定义为组织的所有非商业化行为;从狭义上说,公共事务指的是组织涉及的政治活动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它具有四个特征:阶级性、公益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8、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赫茨伯格是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9、错。
公文的主体部分共七个要素:(1)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4)附件;(5)成文时间;(6)公文生效标识;(7)附件。
10、错。
民主党派建言献策,参与政治。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
三.名词解释(4'*5)
1、现实
答:现实在日常应用时意味着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合于客观情况的条件”,广义的讲,“现实”包括所有可以观察到或能理解的事物,所以既包括存在也包括
狭义的“现实”在哲学上有不同的概念层次,包括现象、事实、真实和公理等。
2、生产关系
答: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3、宪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4、财政政策
答:经济学词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