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不会变为零,图像不符,故A
错。
B、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质量分数不变是一条水平线,图像不符,故B错。
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pH由小于7变为大于7,C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相同,图像不符,故D错。
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变化的是
A.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
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
2442
Fe+H SO=FeSO+H
982
↑
,
2442
Mg+H SO=MgSO+H
982
↑
可
知,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稀硫酸完全反应,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粉、铁粉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此选项错误;
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所以溶液的pH从3开始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溶液的pH大于7,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的溶液浓度小于开始的氢氧化钠浓度,最终溶液的pH小于11,此选项错误;
C、根据
332
Cu+2AgNO=2Ag+C()
6
u NO
4216可知,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
液,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此选项正确;
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由于燃烧放出热量,密闭容器中压强先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冷却至室温后,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4.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
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
5.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A.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小,选项A错误;
B、锌与盐酸反应时氢气是从零点开始的,选项B错误;
C、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项
C错误;
D
、浓碱溶液的pH值要比稀碱溶液的高,由于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以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相同,但由于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pH值变化有差异,选项D正确。
故选D。
6.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
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错误;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图②: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C.图③: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7,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pH值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充分反应后不会再继续增加,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降低,继续降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D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氢气质量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先pH值小于7,则该反应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到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A点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则混合溶液的溶质为:HCl 和NaCl;故选项错误;
D、B点是氢氧化钠过量,混合溶液的溶质为:NaCl和NaOH,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与氯化钠溶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pH=3 的稀盐酸
C.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Zn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少,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pH不会小于3,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过量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0.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
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
即出现拐点时间短。
故A符合题意;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B不符合题意;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
故C不符合题意;
D. 向pH=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pH总是会大于7,但是不可能pH小于7。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向稀盐酸中加蒸馏水(图中 q 曲线未与虚线相交,只无限接近) B.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分解
C.HCl 和 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D.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加入足量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的 pH 小于 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其 pH 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 7,故 A 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 B 正确;
C、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在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 C 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 D 错误。
故选:D。
12.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定量 NaOH 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B.一定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两份等质量的 KClO3在有、无 MnO2 的情况下加热
D.等质量的 Fe 粉和 Zn 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
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7,向NaOH溶液中加入呈酸性的稀盐酸后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加入稀盐酸过量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7,图像不正确,选项错误;
B、一定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中的物质并没有与容器外的物质发生交换,所以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够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但不能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无论加或不加二氧化锰,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选项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时,锌的反应时间比铁短,由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2,由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56:2,即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多一点,则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酸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多,选项正确,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
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
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
写出煅烧
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 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答案】Ca(OH)2CaO+H2O 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
蓝85.5 FeCl3 Fe2O3+3CO2Fe+3CO2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偏大
【解析】
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CaO+H2O;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
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 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 4Cl 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
铁,所得CaCl 2溶液中会含有NH 4Cl 、FeCl 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 2O 3+3CO 2Fe+3CO 2;
(6)①设生成10.00g 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 则: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11 100
y 10g
11110010y g
= 解得y=11.1g ,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 ﹣11.1g=3.6g , 14.7g×1811118x x
+×100% =3.6g ,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
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
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
多, x 值偏大。
14.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 外,还含有MgCl 2、CaCl 2、Na 2SO 4以及泥沙等杂
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 (OH )2、_____(填
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_____。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 的质量,原因是_____。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
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
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 2的质量为_____g
②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答案】加速溶解 CaCO 3 BaCO 3 引入了新的杂质KCl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
钠 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4.4g 16.3%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有
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综合性较强,认真审题,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②步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第③步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第④步中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
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
分有:泥沙、BaSO 4、Mg (OH )2、CaCO 3、BaCO 3;
(3)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
质。
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
氯化钾;
(4)在第④、⑤步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
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在第②③④步中均有氯化钠生成。
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 的质量,
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6)根据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可知(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
生成CO 2的质量为4.4g ,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
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106 117 44
x y 4.4g 106=44 4.4x g ,117=44 4.4y g
x=10.6g ,y=11.7g ,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1.7(1210.6)1273 4.4g g g g g g +-+- ×100%=16.3%,
答: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15.铁及其合金是日常生活最常用的金属材料,用途非常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袋内的脱氧剂对食品保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取少量脱氧
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氧
剂的作用原理是其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
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2)洗相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银,通常使用铁将其置换出来,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主要利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来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可以炼
出含铁96%的生铁______________t 。
(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Fe+3O 2+
6H 2O
4Fe(OH)3 bc Fe+ 2AgNO 3 == 2Ag+ Fe(NO 3)2 Fe 2O 3+3CO 2Fe+3CO 2
583.3
【解析】
(1). 由题中信息可知,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有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
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
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 2+ 6H 2O 高温4Fe(OH)3 (3). 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
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
缓慢氧化而变质; (4).铁的活动性比银强,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方程式为: Fe+ 2AgNO 3 == 2Ag+ Fe(NO 3)2 (5).一氧化碳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
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6).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
素的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生铁中铁的质量,设生铁的质量为
x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 1000t × 80%×256100%256+316
⨯⨯⨯⨯ = 96%x x ≈583.3t
16.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写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答案】 22.99 B C 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Cl-
【解析】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B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
(4)C表示的粒子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
17.二氧化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兴趣小组利用图9装置进行多角度探究。
(资料查阅)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HCl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AgCl)。
3、盐酸可与石灰水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探究一气体的制取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若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
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
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则F装置_____(填“a”或“b”)端与B装置相连。
探究二气体的性质检验
打开K2、关闭K1和K3,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4)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_____(填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
反应。
若装置C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小强认为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
高,挥发进入石灰水中。
要验证是否是上述原因,设计实验方案为:_____。
探究三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
关闭K1、K2,打开K3,可测一段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
所测得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体积(mL)
大理石质量(g)(反应前)E装置收集的液体量(mL)反应时间((反应前)
50 5.037.8100
(6)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CO2的体积为_____ mL。
(7)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v=△V/△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
反应所用的时间),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为_____ mL/s。
(8)有同学认为,图中的测量方法容易带来误差,请指出造成误差的原因_____(写一
点)。
【答案】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22H2O + O2↑ a 紫色石蕊
试剂变红 CO2 +Ca(OH)2=CaCO3↓+H2O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37.8 0.378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反应刚开始就测量等
【解析】
本题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O2的性质,测定气体生成的反
应速率,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
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图中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
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
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在二
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
O2↑;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
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
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则F装置a端与B装置相连;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若装置C中是紫色
石蕊试剂,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Ca(OH)2=CaCO3↓+H2O;
(5) HCl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未见浑浊,小强认为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挥发进入石灰水中。
要验证是否是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