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自2008年,《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以来,我县高度重视,紧紧围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科学制定保护、开发和利用方案,建设生态、富裕丹凤,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宣传,营造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我县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保护区,具有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功能。丹凤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范围重点在我县“一江三河”流域和蟒岭、流岭山脉,保护区内森林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矿产矿资源蕴藏比较丰富。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全面规范秦岭地区的开发利用、依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为此,我县把对《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常抓不懈。一是抓常规宣传。坚持利用“3.19”矿法宣传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和“6.5”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在各镇、社区、村组大力宣传《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抓重点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和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深入南北二山各镇进行深入宣传。三是印发宣传册。在城区、龙驹、商镇、棣花等镇举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知识宣传图片展,进行展览宣传,向群众印发《条例》宣传册2万余份,严禁任何单位非法事破坏山体、污染水质、破坏水源,非法猎捕、采挖野生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等活动。四是举办专题培训。通过丹凤大讲堂、集中培训、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干部以及执法监察员、信息员进行集中培训,使镇、村干部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群众受教育面达到80%以上。五是加强对企业、

矿山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环保、国土、水务、林业等部门对矿山企业排污情况进行检查,向其宣传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使矿山企业能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六是提高执法水平。县上每年都要对环保、水务、林业等部门执法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定期进行素质考核,保证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自觉性,为贯彻实施该《条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环境管理,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

五年来,我县紧紧围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扎实开展环境保护执法行动。近年来,我县结合国、省、市的统一安排,扎实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260余人次,先后对未批先建、超标排污、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等16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2份,关闭淘汰了4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对丹凤县锑品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的焙烧车间的2台焙烧炉进行了拆除,有效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严格饮用水安全保护。开展丹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新修河堤 50.2 公里,大力开展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竹林关桃花谷为全省唯一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龙驹寨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丹江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授牌,丹江武关河流域被省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在辖区“一江三河”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保护丹江水质的“清水行动”,对丹江流域内涉及污水排放的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出动检查人员126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18家,下达限期整改6家,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了丹江水质,辖区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三是加强植被保护。近年来,我县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千里绿色长廊等工程建设,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飞播投入,全方位推进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重点工程营造林29.9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5.3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8.05万亩,建成了流岭百万亩油松飞播林基地、绿色长廊3.07万亩,我县被评为省级造林绿化模范县。组织

林业、公安等部门对我县秦岭林区的乱砍乱伐、乱捕乱猎等违法活动进行严历打击,共办理案件82例,刑事案件8例、乱捕乱猎案件2例,有效维护了我县生态环境安全。(四)集中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厉打击各种矿产资源违法行为,集中力量持续不断地开展百日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百日专项清理整顿等活动,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均予以关闭,整合了石墨、锑矿等采矿权,全县吊销和注销采矿证16个,整合矿区3个,丹凤县《废弃矿井治理规划》、《矿产资源规划(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年》已报市政府批准,矿产资源开发更加规范,2012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三、抢抓历史机遇,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是加快丹凤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抢抓家党的十八大把“五位一体”和省十二次党代会“三富一强一美”的战略的战略部署,积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护大秦岭生态环境。一是坚持行政推动保护生态环境。我县把节约用能、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等纳入对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特别是去年年来,县上确立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建设龙驹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工业精深加工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四大重点区域”的发展新思路,使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理念深入人心,从行政层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严把项目准入关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切实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我县把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治理恢复、节约能能等做项目准入的前置条件,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对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严格督查,禁止其建设;对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污染严重的项目我们聘请相关专家对报告进行技术评审,确保其污染治理设施有效可行,从源头控制新污染的产生。三是实施工程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筹措资金7260万元建成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5000余吨;投资4680万元建成了丹凤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