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重金浆,芳逾玉液——苍术和白术的前世今生(day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重金浆,芳逾玉液——苍术和白术的前世今生(day2)
苍术和白术这两味本草,以它们都能补脾燥湿,在这次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战疫”中,国家量身定做的“清肺排毒汤”里就有白术,而苍术则被用来跟艾叶一起焚烧熏蒸以消毒空间,大家都不陌生了。
而我把它写在第二,是因为倪海厦老师把它当做过敏性鼻炎三药:辛荑,石菖蒲,苍术。
等学习完这三味,大概就能理解其中的奥秘了。
看到这里的“术”字,不是学中医的人,大概都会念“shù”。
但其实,我们该叫“zhú”,因为它其实应该写成“朮”,是个象形字。
看看下面,跟白术的切片是不是很像呢?
据考证,有关“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尔雅》:“术, 山蓟、杨枹蓟”,在南北朝之前,“术”并没有分成苍术和白术,所以东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将“术”列为上品:“术, 味苦, 温。
主风寒湿痹, 死肌, 痉, 疸。
止汗, 除热, 消食。
作煎饵, 久服轻身, 延年, 不饥。
一名山蓟, 生山谷”,而同一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原文也只有“术”,并没有写成“白术”。
到南北朝时期, 梁代陶弘景首次将“术”分为白术和苍术, 并简要描述二者的区别。
到北宋成立了校正医书局,对宋以前的医书进行校改,认为古书中的“术”都指“白术”,这就是之所以我们现在看宋之前的医书,竟都成了“白术”。
也成就了后人重“白术”而轻“苍术”的现象。
然而,又有人考证,事实并非如此。
他认为“作煎饵, 久服轻身, 延年, 不饥”,指的就是苍术所具有的“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这一直是道家(尤其是“茅山派”)服苍术(术煎)养生的体验。
而苍术的道地产地就在茅山。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称赞“味重金浆,芳逾玉液”指的也是茅山苍术。
至李时珍时代还有人称“苍术”为“仙术”。
另一方面,《本经》所讲“主风寒湿痹,死肌”,也是白术所不具有的功效。
苍术饮片
Anyway, 我们不如来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心中便自有明断。
1.二者皆多孔则能除湿:仔细观察白术和苍术的横断面,可以发现,两者都多孔隙,吸附力强,故皆善吸附湿气而除。
2.白术补气健脾,苍术除风湿痹痛;白术止汗,苍术能发汗;白术安胎,苍术解表化浊。
这三组功效的不同可以从两者的外形和气味来看:苍术质轻而香气浓,性温,故善走表而发汗,从而达到解表散寒,除风湿,止痹痛的功效。
白术质重粘性大而香气弱,故善健脾除内湿而补气,补气而敛汗,补气生血而安胎。
清代《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 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 则相兼而用。
如补多运少, 则白术多而苍术少。
运多补少, 则苍术多而白术少。
”
综上,过敏性鼻炎往往因感外邪而发,应该用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