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专业课教学是教师思 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教学内 容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 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专业 课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 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 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 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 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 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 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现在提倡进行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改革,教师 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 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 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改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无非就是在 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 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 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 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高职专业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总的来说,要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 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 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专业
课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许多实际问 题的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能 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 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四、平时教学中应善于与工程实际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工程实际内容接轨。 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 觉中接受工程实际的熏陶。
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不是靠一个月两个月的学习备课就能见效的。 首先教师要多研究、多学习,头脑里要有东西,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 一桶水。其次是在课堂上要多渗透。平时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 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教师应每堂课都留下一道或两道有一定思考价值的工程 应用问题给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提 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
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堂中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问
题是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 是我们应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 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 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 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 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 维活动。
1.参与项目任务的提出及完成任务的方法的过程。 2.参与同一任务的不同完成方法的探索中,寻找最佳途径。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 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 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