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合集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合集五篇)
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在校外的一次二年级的听课中,其语言知识点是:- -------Can I help you ? ------Yes, I want a……,please. How much is it? ------It’s……yuan.
那教师设计了一个“For the Hope School”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用所学语言"买卖”“物品”,并将所“赚”到的“钱”投进一个小箱子里。
若大的教室霎时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跳蚤市场。
学生们穿梭于各个“摊位”,“看货”,“讨价”,“争论”………许多学生根本不用英语交谈便迅速完成“交易”,将“赚”到的“钱”投入箱内,课堂里不时传出阵阵哄笑声。
分析:
(一) 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是小学英语的特色。
在活动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学习英语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设计的活动过于花哨,使学生仅关注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操作方式,而忽略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 本节课所设计的“For the Hope School”是一个集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感受以及协作与创新等于一体的活动。
但是由于授课教师过分夸张了活动的形式,学生的英语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反而使得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在“跳蚤市场”活动不应完全放任学生“自由交易”。
教师应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买卖”。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缩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与便于学生运用所学语言。
“为希望学校捐款”活动应放在“跳蚤市场”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举行一个简短的“捐款” 仪式。
并鼓励学生在“捐款” 时用英语对希望学校的小伙伴们说几句话。
(三) 造成以上的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真正理解任务型教学
的意义,脱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任务.要走出上述任务型教学的误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教材
教材内容是设计任务的依托.教师设计任务前应了解教材,这样才能优化教材和活化教材,也才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且行之有效的任务. 2. 把握学生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多出于喜欢做某事后对某事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任务,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丛冢或得知识和能力. 3. 把握任务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胶鞋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几的语言能力。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达娃卓玛
案例设想: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是我在新课改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采用新式喜欢的方式,如做游戏、唱歌、朗读歌谣、讲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尤其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种贴近真实生活的交际情境,更能激发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有趣的、贴近真实生活的交流情境。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英语的口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案例描述:
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了一次“圣诞聚会”活动。
我以孩子们喜爱的圣诞老人的形象背着一袋礼物出场了。
我把向孩子们祝贺圣诞快乐作为开场白,孩子们乐坏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欢呼雀跃地响我表示祝贺。
这个开场白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们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是圣诞老人与孩子们的
关系。
我用英语说:“I have many presents for you. They are pretty and special.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presents I ha ve?”孩子们异口同声答:”Yes”. 孩子们很想知道圣诞老人带来了什么礼物,可是要猜出谜底才能知道是什么礼物。
其中第7个迷语尤为精彩。
我说:“There’s a soft toy. It’s wearing the red and white hat. It can say English. It looks like me. What is it?”孩子们争先恐后猜谜底,玩具圣诞老人问:”What is it saying?”这个孩子答道:“Ho,Ho,Ho,Merry Christmas!”我用赞许的口吻说句”That’s great”并赠给她一个礼品。
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当谜底一个个被孩子们猜出时,我抓住契机用谜底训练孩子们句型,“What’s this? What colour is it? Do you like it?…”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拓展了新知识,如“Christmas gifts, a music box, a Christmas sock, a jingle bell, a Christmas gifts stick, a Barbie doll”等词汇,还有“It look like…”等句型。
当我和孩子们同歌共舞时,我们再次进行了对话。
“What are we doing?” “We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Do we have a good time?” “Yes, we do .”这样,又落实了“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的“圣诞聚会”更是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圣诞聚会”活动中创设出不同的情景,每个孩子在情景中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能力较强的孩子担当了情景中的重要角色,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孩子担当配角。
孩子们创设的情景有:圣诞节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去各自喜爱的礼物等情境。
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情境中尽情展示了才华,争当学习的小主人,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课后随想:这节课的成功得益于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每个活动内容落实双基教学,使学生们不但在“圣诞聚会”活动中复习了教材上的旧知识,还拓展了教材以外的新知识。
“两两对话”、“小组自编
自演英语话剧”这些活动形式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大平台。
人人说英语,个个参与表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以上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双基得到了落实,英语口语得到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体验到了快乐感和成功感。
同时,我享受到了一个策划者、参与者、欣赏者的快乐。
“圣诞聚会”活动使孩子们受到了多元信息的熏陶,实现了英语教学的多维目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潜能。
孩子们在课堂上演出的作品,没有经过任何人一丝一毫的雕琢,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个人才华和集体的智慧。
我又一次尝到了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的甜头。
对于孩子们自编自演的英语话剧中出现的有些错误,我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目的在于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
这节课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和使我困惑的地方:⒈背景动画的制作不太理想,以后要在背景动画的制作上下功夫,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尽量做到让背景动画既能辅助教学内容,又能烘托课堂气氛。
⒉怎样才能正确对待孩子们作品中出现的错误,做到既能传递准确的信息,又能保护好孩子们的积极性?3.孩子在自编自演时,教师可以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资料,好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扩大他们的口语交际范围,从而使教学有更高的效率。
以上案例分析本人借鉴网上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意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给任务型教学生命
任务型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这课通过列举污染源,学生更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
能力。
本课教学Don’t…和No…句型,是对学生进行环保及安全教育的良好素材。
在学完主句型之后,我进行了大量操练,之后由学生自由练习。
1、本文所设计的问题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让学生列举污染源,学生讲出了很多的污染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
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真实。
加速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增加了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
同时,体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原则。
2、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巧妙地运用了合作学习法,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
解决水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行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最后,上告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车上班、乘公交车。
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建造地铁。
3、老师因势利导,请他们回忆一下,以前有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
其实是在英语课上进行德育的渗透。
在这么和谐,民主、激动的气氛中,同学们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现。
当老师问他们以后还会做这种事吗?他们很真心地回答“No”。
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总之,整个过程,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创建一个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
《新课标》说;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同学们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作自我批评,
是活动的高潮,是自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的最有效手段。
当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利用同学们的这份热情,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采访同年级的别班同学,让同学们在同龄人面前很自然地回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然后,以此为依据,让本班同学用英语向全校同学发一份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倡议书。
这不但会在全校兴起一股学英语的热潮,还会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这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中用,用《新课标》精神。
让学生在实现任务的同时,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这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Unit 6 Happy Birthday ! Part B Let`s learn ,Let`s do 案例分析
一.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是本教材第六单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 Let`s do的内容,其中A部分Let`s learn中学生已有对数字one – five 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数字six – ten ,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穿插一些Activities,即本节课的第二部分Let`s do,如:“Show me six”等一些简单的指示语。
要求学生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数字打交道,如何让学生会用英语来表达数字1-10是本单元的重点. Let`s do中的活动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数字单词。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征,特制定如下几个目标:知识目标: a.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数字单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b. 能听、说、认读五个数字词汇: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c. 能听懂、会说Let`s do里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能力目标: 拓展学生对数字的应用,感受数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 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数字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数字eight, nine的发音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
分析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创设情境法、歌曲巩固法等等。
三.学法指导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准备通过听、说、认读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数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
2、同时,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四. 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从Warm-up(热身), Presentation(演示), Practice(练习),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拓展), Homework 五个环节来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 多媒体播放视频英语数字歌one -ten,(内容见课件视频)。
2、Free talk: 在歌曲中你听到了哪些英语数字?通过歌曲视频来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1—5的英语表达。
3、学生活动分组,评价安排。
(我把学生分成六个组,如果表现好可以获得一个贴画,学生的总体表现会在黑板上表现出来,在课中我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发贴纸、语言的激励、手势和眼神的鼓励等推进整个教学过程。
)
目的:提高对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
同时,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Step2:Presentation 1. 学习数字six—ten。
(1).(看课件4),引出six的认读教学,(出示课件4)。
(教师带读,边用手势表示。
一组一组读,指名读。
再把单词写在黑板上。
)(2)出示课件4-8,学习学习数字7-10,并板书。
2.我用手指指黑板上五个单词,指哪个,学生就读哪个。
由慢到快,不按顺序,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Step 3:Practice (1).出示
课件9,播放62页A Let’s learn部分录音,学生跟磁带读。
(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听到的单词,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通过询问学生part A 所学句型How old are you ? 来引导学生回答I am ten years old . 以此来练习数字6-10.同桌两人对话练习。
展示并给小组加分。
(3)play a game:教师做手势,学生用英语说出数字。
然后反之练习。
(4).出示课件10,播放62页Let`s do学生边做边说“Show me six.”…
a、引导学生边听边做相应的动作两遍。
b、同桌互相说句子做动作,一人说句子,一人做动作。
Step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算一算,出示(课件11).巩固数字1-10 2. 拓展:生活中的数字。
出示课件12-19。
13是车牌号;14是街道门牌号;15是110;16是119;17是120;18是114;19是电话号码
3. 小结: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让学生用英文数自己小组的贴画,并适当奖励。
目的: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字。
Step
5、Homework(出示课件21)
1、课后听录音,跟读所学内容。
2、用英语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和家里商品的条形码。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这个三维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内容: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线,“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则在“知识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浸透进行。
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看我们的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浸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以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
以下我们以小学的一堂课“My Country”的主要教学过程为例,
看看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Step 1 Revision :Talk about your daily life
1、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学生在谈论中可能谈及的事情或可能用到单词:
go shopping, go to school, play football, have lunch, go home, play games, go to bed, water flowers
2、Tell your daily life to your friends.(让学生自由寻找对象(朋友)进行对话)
3、Choose the phrases and report the message you have got. (参考屏幕上的词语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表达刚才在谈论中所获得的信息。
)
例如:
Liyingchong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o’clock. Zhang hua plays football on Friday. …
凡愿意主动回答的学生,不管回答好坏,都能为小组争取到记1分,并在黑板上的小组记分表上登记。
回答得好的学生,老师奖一小礼物,如一颗糖、一块曲奇;回答有错的学生,教师会进行“惩罚”:让他(她)做一个滑稽的动作或扮动物叫等等。
4、小结:答得最好的奖励什么呢?Now let’s see the present.
屏幕上显示一幅漂亮的画面:You will be free to visit Japan for 10 days !
(学生笑,因为老师根本不可能送你“日本十天游”。
)Step 2 Presentation
1、Read a rhyme. (歌谣) Four, three, one, O! Go! Go! Go!
One, two, three, four. Go to Singapore. Five, six, seven, eight. Fly to the U.S.A. Nine, ten, nine, ten. Travel to Japan.
(在Read的同时,让学生跟随着节奏做出一些舒展的身体动作。
)
2、Show a map of the world ,and teach the new words and the names of the countri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
结合句子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学习country, Japan, Australia, Britain, America/the USA, Canada, China等生词。
导入:Before you go to Japan,do you know where Japan is?Now please look the map.and show me where is Japan.
过程:
1)让学生指出某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展示该国家的地图2)跟读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Japan.. 3)开火车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Japan.. 4)Show the flag of Japan.
6)齐读: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Japan..
5)beside Japan which country do you want to go?(教下一个)
3. Play a guessing game.
准备一个大“色子”,每一面都预先贴上一个国家的国旗,抛掷前,让学生猜猜:在上面的是哪一国家的国旗?过程:
1)展示其中各面(国旗)问:What country is it? 答:It’s Britain.(Japan, Canda…)让学生说出“色子”上国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2)Let’s see.I throw the box. What country is it?
让学生猜猜,抛出后,“色子”的上面是哪一国家的国旗。
3)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个“色子”,一人做抛和问:What country is it?其他做猜测:It’s Britain.(Japan, Canda…)
4.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athletes in the Olympic Games to teach the sentence patterns:
(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国代表入场的画面,教学以下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 / I come from…
Where are they from?
They are from… 1)屏幕展示图片(刘翔)及句子:Where is he from? 教师:Who is he?
学生:He is Liu Xiang.
教师:Where is he from?
学生:He is from China. 2)开火车:A:Where is he from? B:He is from China. 3)教师带读:Where is he from? He is from China. 4)继续展示布什、一只熊猫、两只袋鼠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会入场队伍等图片,以同样方式学习以上句子。
分析:
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在情感态度方面一个重要的目标,它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主要利用了“图、音、体”三种元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图形与文字——图
图文结合是增强感知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有关的图片、单词、句子制作成漂亮的画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浓厚,感知效果更理想。
2、歌曲与歌谣——音
音乐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媒体,它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感,更能激发和推动人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唱(读)歌曲(歌谣),就是充分利用了音乐这一元素的表现。
3、游戏与活动——体
好动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一堂课当中,让学生静静地坐着不动肯定是枯燥乏味的。
Step 3 Practice
1. Show some photos of the Olympic Game in 2004 ,and sing
a song. The Olympic Game in 2008 will be hold in Beijing. It’s our pride to hold the game in our country. Our people will try the best to prepare for it. And we will back up our athletes all the ways.
2. Look at the pictures with famous buildings or sceneries etc. to guess the countries or the places.(看著名建筑或风景图片,包括白宫、大本钟、说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
1)展示图片及句子:Where is it? It’s in____.(China,Can ada , America…)
2)教师:Where is it? 3)学生:It’s in…
3. Listen to the broadcasting at the airport and do the exercises.(听力练习)
1)Broadcasting: Attention please!
the fly to Australia will take off at 10:20,passengers please check at number 3 boading gate.
4、Sing a song:If you are happy
5. Find your friends and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places in the country.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一些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的图片,现在他们就利用这些图片在小组中轮流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分析:
在这一环节里,除了继续利用“图、音、体”三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着重把教学目标放在了国家意识、文化意识以及说的培养上:
1、国家意识的培养
教师一开始就就展示一些2004雅典奥运会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唱一首《北京——奥林匹克》的歌,并讲了以下一番话: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将会尽力准备,并支持我们的运动员。
这一过程不但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恰当地浸透了国家意识、爱国情感的培养。
2、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世界意识的培养。
在这一环节里,教师有意识地展示了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以及风景图片,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就是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
(这是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
)
3、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与“说”都是小学阶段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主要目标。
在“说”的培养方面,许多教师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复读”上,也就是紧紧围绕着本课所出现的主要句型进行操练,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缺乏情景性和自主性,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说”。
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安排了“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places”的情景对话,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句子也用上来,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说”有情景,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这就才是真正的“说”的训练。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就是传统教育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学习,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除了知识技能以外,还非常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主要就看我们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浸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