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语文《女娲造人》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上语文《女娲造人》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二、故事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三、理解词义
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3.绵延: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6.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五、问题归纳
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
“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
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妥帖.
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
六、课文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课件:
教案:单元目标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展示、教师点拨、测试等方式,记住安徒生、郭沫若等重点作家作品文常知识;通过排火车读、纸笔测试等方式,会写本单元读读写写、课下注释中的难点字词;背过并能默写《天上的街市》。
(语言运用)
2.掌握快速阅读的要领,每分钟不少于 400字,精神高度集中,快速大量摄取信息,学会判断内容主次、摆脱字斟句酌的习惯。
(语言运用+思维能力)(语文要素1—快速阅读: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
3.调动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从文体认知的角度,了解童话、神话、寓言的特点,把握正确的解读方法。
(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语文要素 2—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的想象世界;触发想象,拓展延伸。
)
(二)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单元重点:
(1)掌握本单元重点文常和生字词,准确默写《天上的街市》;
(2)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
突破措施:
(1)通过小纸条检测、早读背诵检查、课后不同层次学生补救等方法,夯实基础。
(2)用分角色朗读、配音、课本剧、续写、扩写、翻转等形式演绎文本,体会联想与想象的表达效果。
2.单元难点:
(1)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仔细拼读课文中含蓄语句的深刻含义,揣摩精彩语句的巧妙。
(2)用课内学习的方法和获得的体验扩展课外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这类文章对自己的启发意义。
突破措施:
(1)深入研读文本,进行发散思维,选取篇作品,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
(2)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自己对本单元神话、寓言、童话的多维解读,并谈一谈他们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启示。
教学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赏析女娲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通过与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对照,体会想象手法的运用,并能运用想象扩写文言片段。
(文化自信+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学会想象手法的使用,感受神话的魅力。
课前准备PPT 专项笔记本、课本、练习本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融入情境,诱出旧知
第六单元我们一起感受了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想象奇特、荒诞离奇;在郭沫若的笔下欣赏《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近神话世界。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谁创造了人类呢?女娲。
二、万水千山唯一愿——初读感知,理情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讲讲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故事。
任务单一:基础任务:快速阅读文章内容,勾画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尝试复述故事。
(温馨提示:1、先自己边读边勾画,尝试复述。
然后小组内可以轻声交流。
2.用讲故事的口吻讲述,复述时要抓住主要情节。
挑战任务:思考一下复述故事有什么小技巧?
评分量规
总结归纳:如何用想象把神话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一、叙述要素须完整
二、人物形象要丰满
三、细节情节多添加
四、围绕主旨巧删减
五、采得百花成蜜甜——学以致用,练想象
学以致用微文写作:
运用想象手法,创编《女娲补天》中的划横线的文字。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
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
学生自主思考,口头创编,学生点评补充,教师评价本节课对想象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看图片思考,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创造神话?如何使用想象手法来创造神话?思维提升:神话是人的神化,体现了人们对神秘自然的探究,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作业布置
运用想象手法,改编《女娲补天》的故事,写在随笔本上,情节要完整,描写要生动。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课后反思
《女娲造人》是七上第六单元第三篇文章。
第六单元为想象单元。
文体多样,童话、诗歌、神话、寓言,都属于凭借想象力创作的虚构作品。
在鉴于已经学习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之后,学生们已经对想象与联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本节课作为自读课文的学习,我的设计重点定在了对想象手法的使用上。
希望通过微文写作,创编古代神话故事,让学生走近想象,学会运用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另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快速阅读,要在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语句以带动整体阅读。
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基于此,我把快速阅读,抓住故事主要情节学习复述故事,抓主要情节赏析女娲人物形象作为本文的设计重点。
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但是仅仅是浅表阅读,缺少对背后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探讨,这作为我设计的思维提升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加上我的一些思考,开始进行备课和设计。
课前通过回顾本单元所学,让学生前穿后连,建构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从第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分成三个任务:
任务一,快速阅读文章内容,勾画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尝试用讲故事的口吻复述故事,并思考复述故事的小技巧。
引领学生掌握文章主要情节。
任务二,用波浪线勾画描写女娲的关键语句,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女神?批注在课本上,小组交流。
引领学生分析女娲身上的神性与人性。
任务三,对照课后《风俗通》文言片段,一句一句去寻找,作者袁珂在哪些地方使用了联想和想象?又做了怎样的删减?引领学生梳理、把握想象手法的使用。
本课的导入环节学生说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稍显紧张,未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任务一,采用和共同体内同伴交流补充、学生发言的形式完成,在此环节中学生的复述基本没有问题,进而师生共同梳理完整复述故事的方法。
任务二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在上课过程中也是着重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去感受理解的部分。
这一部分对女娲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人性和神性两个维度展开,学生基本都找到,并做文本分析,完成得较好,还是出乎我的预想之外的。
这个地方如果能也做一个比较阅读思考,比如,为何《风俗通》中我们看不到女娲的人性,然后思考作者的写作主旨,如何运用想象进行创作,这样的话可能更能加强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层层递进。
任务三是一个难点,文言文片段的解读本身比较难,如何对照课文找出删减和增添之处,并结合主旨思考原因,这一环节有一个思维深度上的提升。
学生说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板书的设计应该带领学生再更加理顺一下如何运用想象增删情节、描写等,这样可以为下一个写作环节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架。
最后的微文写作是本节课所学的评价检测,学生基本可以运用女娲造人中的方式来进行改编。
时间关系,比较仓促完成。
但是有的学生回答的很好,点评的学生增加了写作背景的介绍也是一个新的亮点。
反思这节课,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如果再耐心一些,让学生再细细读一读、悟一悟,会不会更好呢?本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自由展示、提问作答、排火车作答、小组展示、生生补充、纸笔练写,多样丰富,如果再加入两处学生互评的机会,应该会更好。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次备课、讲课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自己对神话知识的认知太肤浅。
如果神话传说有更多的阅读积累,比如提前多多阅读《山海经》等,加深理解,在上课中多渗透一些,一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这篇神话故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