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痛经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临床以行经前后或经期少腹及腰部痛为主症,其主要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月经期间抵抗力减低,易受六淫侵袭和七情所伤。
如寒邪客于冲任,与血相结而致经血凝滯,郁怒伤肝,致肝气郁滞,营血不畅,以致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胞脉失养,均可引起痛经。
《景岳全书:妇人规》说;〝经行腹痛,症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滞,或因气滯;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据此,临床当分虚、实两大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1、实证
1、气滞血瘀型;多因忧思郁怒,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不能运血以畅行,以致血滯于胞脉而见痛经。
主症: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
气滯为主,胀甚于痛,胀甚连及两胁,胸闷,或乳房作胀,血瘀为主者,痛甚于胀,按之痛甚。
经水量少,淋漓不畅,脉沉弦或细涩,舌质偏红或泛紫。
2、寒凝型;多因经期涉水淋雨,或饮食生冷,感受寒邪,滯于胞宫,血得寒则凝,致经血运行不畅而作痛。
诚如张景岳所说:〝经水临行,误食冷物,若寒滯于经,或外寒所逆,或素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
〞
主症:经前或经行少腹拘挛冷痛,或绞痛,得温减轻,痛甚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经水量少色黯红,淋而不畅,或夹有血块,脉沉迟或沉紧,舌苔薄白。
虚证
1;气虚血少型:多因脾胃虚弱,化源不充,以致气血不足,或久
病、多产,气血两亏,经行之后,血海益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
主症:经期或经后少腹绵绵作痛,得按痛减,经色谈红量少,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脉濡细,舌淡红。
2:虚寒型:多因素体阳虚,胞宫虚寒,血失温运,经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痛经。
主症:经前或经行少腹冷痛,喜按喜温,经水色淡量少,畏寒怯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脉沉迟,舌淡白。
3:肝肾阴亏型:多因稟赋不足,肝肾本虚,或久病、多产,或房劳过度,以致精血亏损,冲任不足,胞脉失养,遂令经行作痛。
主症:经来量少色红,经行后少腹作痛,腰膝酸痛,手心灼热,口干咽燥,眩晕耳鸣,脉细数,舌质红绛。
1、实证
1、气滞血瘀型;多因忧思郁怒,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不能运血以畅行,以致血滯于胞脉而见痛经。
主症: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
气滯为主,胀甚于痛,胀甚连及两胁,胸闷,或乳房作胀,血瘀为主者,痛甚于胀,按之痛甚。
经水量少,淋漓不畅,脉沉弦或细涩,舌质偏红或泛紫。
2、寒凝型;多因经期涉水淋雨,或饮食生冷,感受寒邪,滯于胞宫,血得寒则凝,致经血运行不畅而作痛。
诚如张景岳所说:〝经水临行,误食冷物,若寒滯于经,或外寒所逆,或素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
〞
主症:经前或经行少腹拘挛冷痛,或绞痛,得温减轻,痛甚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经水量少色黯红,淋而不畅,或夹有血块,脉沉迟或沉紧,舌苔薄白。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临床以行经前后或经期少腹及腰部痛为主症,其主要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月经
期间抵抗力减低,易受六淫侵袭和七情所伤。
如寒邪客于冲任,与血相结而致经血凝滯,郁怒伤肝,致肝气郁滞,营血不畅,以致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胞脉失养,均可引起痛经。
《景岳全书:妇人规》说;〝经行腹痛,症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滞,或因气滯;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据此,临床当分虚、实两大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1、实证
1、气滞血瘀型;多因忧思郁怒,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不能运血以畅行,以致血滯于胞脉而见痛经。
主症: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
气滯为主,胀甚于痛,胀甚连及两胁,胸闷,或乳房作胀,血瘀为主者,痛甚于胀,按之痛甚。
经水量少,淋漓不畅,脉沉弦或细涩,舌质偏红或泛紫。
2、寒凝型;多因经期涉水淋雨,或饮食生冷,感受寒邪,滯于胞宫,血得寒则凝,致经血运行不畅而作痛。
诚如张景岳所说:〝经水临行,误食冷物,若寒滯于经,或外寒所逆,或素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
〞
主症:经前或经行少腹拘挛冷痛,或绞痛,得温减轻,痛甚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经水量少色黯红,淋而不畅,或夹有血块,脉沉迟或沉紧,舌苔薄白。
虚证
1;气虚血少型:多因脾胃虚弱,化源不充,以致气血不足,或久病、多产,气血两亏,经行之后,血海益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
主症:经期或经后少腹绵绵作痛,得按痛减,经色谈红量少,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脉濡细,舌淡红。
2:虚寒型:多因素体阳虚,胞宫虚寒,血失温运,经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痛经。
主症:经前或经行少腹冷痛,喜按喜温,经水色淡量少,畏寒怯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脉沉迟,舌淡白。
3:肝肾阴亏型:多因稟赋不足,肝肾本虚,或久病、多产,或房
劳过度,以致精血亏损,冲任不足,胞脉失养,遂令经行作痛。
主症:经来量少色红,经行后少腹作痛,腰膝酸痛,手心灼热,口干咽燥,眩晕耳鸣,脉细数,舌质红绛。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宫寒呢?寒和热应该怎么分辨?
冯崇廉介绍,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诊断一名女性是不是宫寒基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平时我们可以进行自我测试,以便早日发现问题,寻找专业医生帮忙。
望:面色苍白无华,唇白舌淡,舌苔白且光滑,经血颜色淡,量少有血块,经期周期延迟。
如果热体质,则舌质红,舌苔黄,经血颜色鲜红。
闻:主要是指白带,寒体质色白清稀,没有异味。
热体质则黏稠色黄有异味
问:主要是问小便情况,清长颜色淡则寒,如果影响到肾,夜尿频多;口干,热体质津液烧干,易口干,寒体质则相反,口淡,不想喝水,就算是喝水也只喜欢喝热水;怕冷,寒体质易有发冷的感觉;胃口,寒体质胃口淡;另外,寒体质易长黄褐斑,性冷淡,常感腰酸背痛,有痛经甚至闭经现象。
切:最主要是摸,宫寒之人四肢冰冷,脉紧微弱,热体质则脉数。
冯崇廉提醒,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并不是说一出现某些症状就一定是宫寒的体质,只能说这是宫寒会有的表现。
专家提醒:
五大妙招调理预防痛经
由于宫寒的一些症状比较常见,很多女性往往认为那都是小事,没放在心上,更没有及时治疗,结果一拖再拖,最后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冯崇廉指出,宫寒可引发妇科病或不孕症,发现问题应及时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找到宫寒的原因后,结合本人的体质情况进行调养医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表示,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1.饮食调养:女性体质属阴,不可以贪凉。
女性最好少吃生冷食
物,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冷饮、冰茶、冰淇淋等寒凉之物也不可以贪多,而且食物也有冷热性之分,因此在饮食上应注重分清寒热;吃东西按照先热后凉的顺序,如果顺序颠倒,凉气就会被热气顺势下压到子宫,带来伤害;吃水果也要注意,水果分温、热、寒、凉、平性,少吃西瓜、梨子、香蕉等寒性水果,多吃苹果、柚子等平性水果;平时多吃一些温阳补肾的中药,如鹿茸、仙灵脾、巴戟天、杜仲、艾叶、小茴香等,还可经常配合服用一些补气、养血、活血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阿胶、川芎、丹参、益母草等。
2.艾灸疗法:艾灸治疗宫寒有几个非常有效的穴位:(1)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
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
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2)第二个部位在肚脐,又叫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3)第三个是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开始约3/10的位置即为气海穴。
冯崇廉提醒,艾灸每天做半个小时即可,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
3.生活习惯:(1)少穿短裙、低腰裤,忌穿露脐装,以免暴露“神阙穴”而感风寒。
冬天穿裙子时,最好穿上厚袜子,以防寒从脚下生。
对于上班族来说,可在办公室放置外套或披肩,别让风直吹颈部,即使夏天穿吊带衣服,也可以护住肩膀,穿着裙子时可用披肩护住腿部,尤其是膝盖。
另外,最好别一直待在空调房,中午去室外走走,让毛孔接触外界的自然气息,如果体内有寒气也可以发散出来。
(2)下半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
(3)不要久坐冰冷的凳子,例如地面、石面或铁面椅子,导热快,寒气重,寒邪会迅速击退你身体的阳气直接攻击子宫。
(4)规律作息,不要熬夜。
4.日常锻炼:“动则生阳”,宫寒的女性一般不出汗或出汗比较少,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走或散步就是一个不错的运动方式,能够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变暖。
但是切忌运动量过大,以免气阴两虚。
5.精神调养:保持乐观情绪,使精神快乐,气机畅达。
过劳也会损伤身体阳气,忧愁悲观或易怒则会影响阳气运行,导致宫寒。
1、寒凝血淤症:
主要表现:月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感遇热(热敷)后有所缓解,月经颜色暗,或夹有血块,身体怕冷,双手或脚时常感觉到冷。
敷药方案:用吴茱萸热奄包热敷下腹部。
方法:先将吴茱萸(150—300克)研成细末,以储藏罐封装备用。
痛经发作需使用时,取药末约30克,与适量凡士林一同放入微波炉或其他可加热器皿内加热,待凡士林熔化后,将吴茱萸粉末与凡士林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
然后取两块适当大小的卫生纱布,将混匀的吴茱萸凡士林药膏夹于两块纱布中,做成夹心面包状。
纱布外以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装,即做成了茱萸热奄包。
待吴茱萸热奄包温度适宜后,敷于小腹部,以疼痛最明显处效果尤佳。
热敷时间以疼痛有所缓解为适度。
另外,也可以干姜粉或艾叶粉制成热奄包外敷,制作及热敷方法同上。
2、气滞血淤症:
主要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还可伴有抑郁或易怒等情绪症状。
敷药方案:云南白药膏贴脐治疗。
方法:痛经时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剂,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在肚脐处,再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敷料,敷料上加放热水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
此法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治疗痛经的食疗
乌鸡汤,雄乌骨鸡500克,切块,与3克陈皮,3克良姜,6克胡椒,2枚草果,适量葱、醋同煮炖烂。
吃肉,喝汤,每日2次。
韭菜250克,红糖100克。
韭菜洗净,捣烂取汁。
红糖加水适量煮沸,对入韭菜汁饮用,痛经时每日1次,连服2-3日,饮后俯卧片剂。
阿胶6克,黄酒50毫升,阿胶用蛤粉炒,研细末,黄酒对适量温
开水送服药末。
四物汤是《仙授理后续断秘方》组成,当归、川芎、自芍、熟地等四味药,是补血调经的功用,主治营血虚滞症.本方治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治宜补养营血为主.以调畅冲任血脉为辅,四药配伍,补而不滞,行血不破.补中有散。
散中有收,使营血调和,即可补血,又能行血.成补血活血止痛之方剂,是妇女调经的基础方,亦可加减运用。
如疼痛不移,气滞血瘀痛经、加理气化痰止痛药.桃红15g、红花lOg,枳壳15g、元胡15g、五灵脂15g、丹皮15g、乌药15g、香附子15g、虎枝15g、甘草1 g,如经期数日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寒湿凝滞痛经,可加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理气药。
红花lO g、土牛膝lOg、肉桂15g、苍术15g、台乌15g、香附子15g、川断15g、艾叶15g、干姜15g、甘草 lOg,如经前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腰骶部胀痛。
经来疼痛加剧加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药,生地15g、桃红15g、莪术15g、香附子15g、元胡15g、紫丹参15g、粉丹皮15g、苡仁15g、虎枝15g、小红藤15g、甘草lOg,经期数日小腹隐隐作痛,喜揉按经量少、色淡质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可加益气补血止痛药,苏条参15g、黄芪15g、香附子15g、元胡15g、炙甘草lOg,活血调经止痛,加紫丹参15g,益母草15g、虎枝15g、甘草lOg。
胸胁胀痛加川楝子15g、郁金15g、荔枝核15g,潮热加、鳖甲15g、地骨皮15g,小腹空冷痛,加制附片。
总之把握寒热虚实用本方、随症加减达到调理气血之目的,使气血调和,冲任通盛病自愈。
缓解痛经的常见中成药:
如痛经发生在经前或月经初期,疼痛拒按,经行不畅,血黯有块,或伴乳房胀痛,可选用益母草膏(颗粒)、元胡止痛片、妇科得生丸或丹莪妇康煎膏;如冷痛拒按,得热痛减,肢冷畏寒,可选用痛经片、艾附暖宫丸、痛经宝颗粒(月月舒)或少腹逐瘀胶囊、田七痛经胶囊;因盆腔炎症引起的痛经多为湿热所致,表现为平时小腹疼痛,经前、经期加剧,伴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平时白带量多色黄,可选用妇科千金片、花红片等;如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而淡,
或伴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者,可选用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人参归脾丸或人参养荣丸。
桂枝姜苓汤
丹皮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首乌三钱干姜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水先期。
姜苓阿胶汤
丹皮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丹参三钱首乌三钱阿胶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水后期。
结瘀紫黑
经水结瘀紫黑,血室寒冱而凝涩也。
血之为性,温则行,寒则滞,滞久则堙郁而腐败,是以成块而不鲜。
此以土湿水寒,木气郁塞之故。
庸工谓之血热,据其木郁生热,而昧其水土之湿寒,祸世非小也。
苓桂丹参汤
丹皮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丹参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经行腹痛
经行腹痛,肝气郁塞而刑脾也。
缘其水土湿寒,乙木抑遏,血脉凝涩不畅。
月满血盈,经水不利,木气壅迫,疏泄莫遂,郁勃冲突,克伤脾藏,是以腹痛。
中气不运,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之证。
血下以后,经脉疏通,木气松和,是以痛止。
此多绝产不生。
温燥水土,通经达木,经调痛去,然后怀子。
其痛在经后者,血虚肝燥,风木克土也。
以经后血虚,肝木失荣,枯燥生风,贼伤土气,是以痛作也。
苓桂丹参汤
丹皮三钱甘草二钱丹参三钱干姜三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前腹痛。
归地芍药汤
当归三钱地黄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首乌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后腹痛。
宫寒性痛经的治疗方法
此疗法的具体做法是:准备粗盐粒(海盐最好)500克左右,加人红花15-30克、获术15--30克,放人铁锅内干炒约10分钟。
10分钟过后当你发现海盐发黄发热了,就把中药盐铲起,放人厚一点的棉布做成的口袋里,并系好口。
这个口袋最好是棉布或者麻布质地,不要用绸和化纤制品。
把袋子放置在腹部正中的神厥穴及腹部两边的子宫穴,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癖、温经散寒的功效。
红花、荻术活血化癖的功效较强,对于经血中经常出现血块的证属寒凝胞宫的痛经患者效果更好。
这种中药炒盐熨敷疗法可在月经来临前一周开始施行,也可以在经期内施行,但是后者的效果远不如前者。
在熨数的时问控制上,每次维持在半个小时左右,依据疼痛的程度轻重,每日进行2-3次即可。
除了遵循上述程序之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中药欲可反复炒用。
在加热方式也可以用微波加热法,但是效果上还是以铁锅干炒为:找.垂复使用加热时,如果中药的发散味已经明显减少或者消失时,应爪新加人新的药物.粗盐使用多次颗粒变细时应予更换。
(2)如果在熨敷的过程中.皮肤出现了红痒、皮疹等现象应立即停用。
如果痛经症状较重或经上述治疗无改善时应到医院治疗。
过敏性体质的女性最好不要选用此方法。
处方与用法:红花、丹参、当归、元胡、香附、山楂、牛膝、泽泻各10 克,小茴香、吴莱萸各3 克,肉桂(后下)5克。
水煎服,日1剂,月经期前3 天,连服3天。
下个月经周期再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共9剂。
血块较多者,加桃仁5克,红花 5克,莪术5克。
功效:温经化瘀.行气止痛,治少女腹部受寒后,渐发痛经.痛势较剧,少腹畏寒.脉细而弦者。
(罗新平)
中成药可选用,如宁坤丸、玉液金丹、月月舒痛经宝、归脾丸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
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
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
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
寒凝气滞型痛经
治疗方法
治则: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予当归四逆汤加减。
处方:当归、白芍、乌药各12克,益母草、川芎、元胡各10克,炙甘草6克,桂枝5克,细辛3克,大枣7 枚,生姜3片,红糖50克。
加减:小腹刺痛、舌暗有瘀斑者加香附、红花、桃仁各6克;冷痛剧烈,手足厥冷者加吴茱萸、炮姜、小茴香各 6克。
用法:经前始服药,每日1 剂,分3次温服,连服3~5剂。
治疗
期间忌生冷。
经前 3天开始服用官桂吴茱萸汤加减 ,连服 6剂。
经期过后 ,服用成药乌鸡白凤丸 ,每服 1丸 ,日 3次。
官桂吴茱萸汤药物组成及加减 :官桂 12克 ,吴茱萸 6克 ,炮姜 6克 ,小茴香 6克 ,元胡 1 5克 ,没药 6克 ,赤芍 9克 ,五灵脂 12克 ,当归 18克 ,川芎 9克 ,香附 24克 ,丹参 30克 ,益母草 24克。
常规煎服 ,日 1剂。
月经量多者去川芎 ,加乌贼骨 30克、茜草10克、黑荆芥 6克 ;血块多者加炒红花 9克 ;月经量少者加红花 12克、桃仁 15克 ,赤芍倍量 ;痛甚伴恶心呕吐者重用吴茱萸至 10克 ,加黄连 3克。
官桂吴茱萸汤是河南省著名中医门成福教授的经验方。
本病多属寒凝血滞 ,而官桂吴茱萸汤能温经通瘀 ,理气止痛 ,故切中病机而收效。
方中官桂、吴茱萸、炮姜、小茴香、香附为发作时必用之关键药,能标本同治。
平时服乌鸡白凤丸 ,意在补肝益肾 ,固本防复发。
益母止痛汤由益母草20g、当归12g、赤芍15g、香附9g、元胡9g、乌药9g、甘草9g组成。
水煎服,每月服3剂, 经前一周开始服, 连服3天。
共服3个月。
益母止痛汤方中重用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 使经水通利。
当归、赤芍养血活血, 调经止痛, 祛瘀而不伤正;元胡、香附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可“行气中血滞, 血中气滞” ;乌药顺气止痛, 散寒暖宫, 血得温则行, 又可引诸药直达胞宫。
现代药理研究说明, 益母草对子宫的作用与垂体后叶素、麦角的作用相似, 有强大而持久的兴奋作用, 能增强子宫的收缩力;香附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 能使肌紧张弛缓;当归对子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肌收缩而止痛, 其水溶性非挥发性成分则能兴奋子宫肌以排出瘀血;元胡、乌药、赤芍具有镇痛解痉, 提高痛阈, 并能增进肠蠕动, 促进肠道气体排出以减少盆腔充血。
古方温经贴
成分:附子、玄胡、香附、白芷、五灵脂、独活、当归、川芎、木瓜、肉桂、枳壳、生姜、葱白。
性状:传统黑膏药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补气养血、用于女性痛经、宫寒及经血不调等症。
用法用量:加温软化,小腹和后腰各贴一贴,3-5天取下,休息1-2天再换新膏药,贴五次为一疗程。
痛经散敷脐药物组成吴茱萸 2 0 g ,小茴香 2 0 g ,肉桂 15g ,香附 15 g ,芍药 10 g ,桂枝 10 g ,柴胡 10g ,元胡 15 g ,桃仁 15 g ,红花 15g ,将上药混合均匀 ,碾成细末 ,过 10 0目筛 ,装瓶备用 ,称其痛经散。
用法取痛经散少许 ,炒热 ,敷于肚脐眼上 ,用伤湿止痛膏粘贴或敷料固定。
月经前 3天开始敷用 ,直到本次月经干净。
连用三次经期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临床治愈 :行经前后少腹疼痛完全消失。
痛经丸其主要成分为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香附(醋制)、木香、青皮、山楂(炭)、延胡索、炮姜、肉桂、丹参、茺蔚子、红花、益母草、五灵脂(醋炒)。
为黑棕色水丸,味苦。
能活血散寒,温经止痛。
用于寒凝血滞,经来腹痛.口服,每次6~9克,一日1-2次,临经时服用。
艾附暖宫丸其主要成分为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为深褐色小蜜丸或大蜜丸。
气微、味甘而后苦、辛。
能暖宫调经,白带多。
口服,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一日2-3次。
患者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是为气血亏虚证痛经,可服当归丸。
当归丸其主要成分为当归、黄芪(蜜炙)。
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微甜。
,能养血补气,调经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口服,每次1丸,一日2次。
火神派中药: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川芎6克,乌药6克,
红木香6克,细辛3克吴茱萸6克杜仲10克,炒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
舒肝理气活血汤
药物组成:当归12克,醋白芍30克,丹参30克,炒川芎10克,乌药10克,陈皮12克,醋香附10克,醋元胡10克,柴胡10克(图为乌药入药前后)。
适应证:痛经。
适用各种原因所致的痛经。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镇痛;炒川芎活血行气;乌药、陈皮、醋香附、醋元胡理气活血,温经止痛;柴胡疏肝解郁。
腹痛喜按加干姜、紫苏温经止痛;拒按加灵脂、蒲黄化瘀止痛;月经量多加阿胶、地黄炭、乌梅炭补血养血,收敛止血;月经量少加鸡血藤活血化瘀;恶心呕吐加姜半夏、藿香降逆止呕。
治疗痛经应掌握好服药时机:肝郁气滞提前5天服药;寒天服药,经期酌情续服;气滞血瘀型经前3天服药。
气血虚弱型适宜平时服药。
痛经治愈后连续观察3个月,在此期间可酌情服理气活血、温肾等丸剂以巩固疗效。
小麦玉竹粥
主料:粳米60克,玉竹9克,小麦15克,枣(干)10克
做法:将小麦、大枣、玉竹、粳米,依常法共煮作粥。
小帖士-健康提示:适用于肝阴不足所致的经前紧张症。
干姜羊肉汤
主料: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
调料: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即可。
小帖士-健康提示:1. 温里,散寒,补虚。
2. 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下肢浮肿;泄下量多;月经后期小腹发凉等症。
益母草鸡肉汤
主料:益母草100克,鸡肉250克,香附100克,大葱15克,盐5克做法:
1.把鲜益母草用温水泡,清水洗净;葱白洗净,用刀拍烂;香附用水洗净。
2.将鸡肉用水洗净,刀切成小块。
3.把益母草、葱白、香附和鸡肉一同放入煮锅内,加入少许清水煮1-2小时。
4.食时,放入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小帖士-健康提示:治疗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