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的人性化-以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的人性化
——以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成为了重点的经济和文化产业。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所体现的人性化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当前我国景区规划设计缺乏完整合理的人性化建设思想体系,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还没有自身独特的理论指导方法。
目前中国大多数景区规划建设比较盲目,使得景观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规划设计中缺乏对人的关怀,缺少人性化。
人性化的规划思想体现对人文的关怀,对自然地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划设计将成为未来最突出的设计。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未来会越来越渗透进景区的设计中,而且,未来的旅游景区环境将充满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关怀。
人性化旅游环境的设计,从本质上讲,要从心理、经济、美观的角度予以综合处理,结合地方特征,设计出符合当地地脉,文脉,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意境,使之既符合人们对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要。
本文结合当前景区规划设计现存问题和人性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以中山陵的人性化建设为例,对我国的景区规划设计人性化做出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最终得到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也希望当前景区能够将人性化的理念与景区规划设计相结合,充分考虑对人与自然地关爱,使设计既能满足人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同时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景区规划设计;人性化;中山陵;心理需求
一、人性化概述
(一)人性化的含义
人性化指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景区规划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给人所创造的美感,设计所使用的技术、设计投入的经济力度以及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因此人性化也是景区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点[1]。
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对景区的规划要真正为游客着想,一切的设计规划都时刻考虑人的情绪,体现人本思想,围绕人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展开。
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景区既要符合游客的生理诉求,同时又要符合游客心理需。
[1]景区要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结合景区资源,规划设计出使游客感受到健康快乐,身体舒畅的自然景点,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16]。
(二)人性化的起源和背景
人性化思想起源于欧洲16世纪的文艺复兴,国外的景区规划师长期以来已经关注游客精神层面的建设,将设计思想触及到对自然和人的关爱,回归人性的思考[1]。
人性化起源于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肯定人的主体和价值,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观意识、个人情感、意愿,追求人性,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
因此,人性化的设计追求的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为出发点,而不仅仅只关注技术或者经济[1]。
(三)人性化的理论基础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马斯洛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一书中指出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被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是人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是人最本质的需求。
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是人对自身身体健康、保障自身安全的需求。
第三层次是归属与爱的需求,是人对团体和爱的需求。
这一层次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人希望有一种归属的感情,希望能得到群体的相互照顾和关心;第二层次是人希望得到友情和爱情,与伙伴相处关系融洽,得到爱人的情感,接受爱情。
第四层次是尊重与地位需求,人人都希望能够得到稳定社会地位,希望自己的社会地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
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满足自我需求。
人们首先追求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追求高层次的需求。
当人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层次之后,就会追求人性的需求。
这就是马斯洛创立的科学人本主义心理学[1]。
二、景区规划设计人性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现状
我国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内容贫乏空洞,过分追求艺术感,轻视人性化的理念设计,重视创意。
而且目前景区规划建设的研究理论处于起步探索,设计实践较为有限。
一方面缺乏理论化的指导,另一方面缺少实践规划经验,这样就使得景区的规划设计缺少科学性,随意性较大,景区的建设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考虑实际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效益下降,自然和人文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最终,旅游地吸引力下降。
就目前我国景区规划建设发展状况看,经济落后地区重视旅游地的规划设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经济发达地区重视景区规划设计的服务体系
的健全,带给游客的体验感。
傅曦在《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人性化新趋势》中指出,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薄弱、具有形式化、盲目性、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等不足。
藏思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分析》指出景区还存在对地域文化特色考虑不足、过分人为的东西和商业化破坏了自然景点、设计雷同,缺乏个性和地方的特色、对环境容量的控制,对于水、土壤、空气、动植物的保护角度没有涉及很多、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差、缺乏对环境的综合评估等不足。
宋春艳在《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一文中认为景区规划开发存在以下问题:过分追逐商业利益、重开发,轻保护、忽视文化内涵,景区资源品位遭破坏、重视规划,忽视监管。
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设计规划等等因素,其景观审美只能从各种矛盾和要素协作调和的状态中获得。
如果这种状态失衡,那么无论其中的单个要素有多么完美,其整体都不能给游客带来美感。
(二)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政治历史等原因,我国在人性化的建设上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自身独特的人性化建设方法和理论,在景区规划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
部分景区盲目的进行规划设计,在对景区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改造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理念指导,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景区经济效益下降、旅游资源损坏[1]。
目前景区规划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计相似,缺乏地方特色
很多景区模仿其他景区的项目,设计照抄照搬,过于雷同,缺乏新意[3]。
游客也没有继续游玩的乐趣。
景区规划设计缺乏个性和地方特色,没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使景区规划流于表面,没有立足于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缺乏人文情怀。
景区经济效益下滑。
2.理论基础薄弱
我国景区规划设计理论基础薄弱,实施困难,而且缺乏旅游特色。
此外,景区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指导性的文本,这些文本之前的互相协调以及衔接存在很大问题[1]。
3.基础设施差
多数旅游景区的基础社会都存在一定问题,旅游区基础设施差,通常会使游客体验感下降,游览心情大打折扣。
科学合理的景区规划应该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卫生整洁的景区环境,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游客身心健康的景区大环境,使得游客在游览时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
4.商业化严重、缺乏环境保护
我国景区规划开发过分追求商业化,景区内大量旅游接待设施如宾馆、公路、索道的修建使景区商业化气息和人工化严重。
大量的商业和自然环境开发又使得景区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失衡[4]。
5.缺乏文化内涵
旅游景区规划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旅游景区的文化开发,景区的规划设计是本地文化发掘和创造的过程,凡是没有体现文化的景区规划都是缺乏生命力和人性化的设计[6]。
如在在修复历史遗迹时要从文化角度出发,尊重历史,应尽可能选用原材料修复,创造和挖掘其历史价值。
此外、我国景区规划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规划、轻管理;强调开发内容的多样性,缺乏特色精品开发[14];规划受到地方地理环境约束,实施困难;重
视规划的资本投资,忽视智力投资。
我国的景区规划设计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景区规划开发者需要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围绕人的设计理念,逐渐解决规划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景区规划设计中人性化空间的体现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定细则中,对旅游景区的评定项目包括五项:标识(5分)、位置(10分)、规模(10分)、设施与服务(35分)、造型色彩外观与景观的协调性(10分)[10],主要要求是:1.景区硬件设施要健全,必须配备休息场所、导览图、大屏幕、触摸屏以及景区相关资料。
同时景区要配备咨询服务,导游讲解服务,提供饮食服务和节目时间地点预告。
2.景区的色调、外形建设要与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不能显得突兀。
3.景区的规划设计要满足游客接待容量,满足游客参观游览、安排休息娱乐活动、咨询讲解等需求;
4.景区所处位置要方便游客寻找,能够轻易到达,且靠近游客活动区域;
5.景区内部标志表达要明确简单,通俗易懂,方便游客寻找。
根据以上评定规则,人性化空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景区在功能上要完善,硬件设施要全面,满足游客需求。
第二方面是景区规划在功能区布局上科学合理,位置要处于游客易于寻找并且方便到达的地方。
第三个方面是景区要为游客提供各种咨询、讲解以及其他服务,景区的软件要满足游客需求。
第四方面是景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景点的建筑色彩、外形要与自然环境相融洽。
所以,总体来说,景区规划设计人性化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功能人性化
在信息功能上,旅游景区应该提供景区资料、人工和智能解说、宣传等服务,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到景区主要信息;在引导功能上,景区需要能够引导游客全面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景区资源环境和背景、景区衣食住行分布,使得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获得较高的价值体验感。
景区还应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指导游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文明参观游览;在组织功能上,景区的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各个功能区的划分,使游客易于安排自己的行程;在交通上,为了实现景区的枢纽和中间站的作用,景区必须配备饮食、住宿、休闲娱乐、咨询等配套设施。
(二)布局人性化
在位置布局上,景区应该处于能看到并容易到达且靠近主要交通入口的区域。
在空间上,景区的内外部均要求美观且具有吸引力[9];在气候上,不同气候区域,景区的规划建设也不同,选材和风格应该因地制宜。
在规模布局上,旅游景区与接待容量应相适宜,才能使景区交通顺畅,方便游客合理安排行程;在环境上,景区的布局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景区在规划规划设计的同时要顺应自然环境,达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6];在功能布局上,景区一般分为饮食区、住宿区、游客咨询服务区、商品区、售票区、休息区,能够满足游客各种需求。
(三)服务人性化
在服务设施上,服务设施的质量、类型、数量对景区能否发挥服务效能有重要意义。
景区要具备餐饮住宿设施、购物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咨询服务设施等;在服务内涵上,景区要针对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医疗、咨询等服务,体现细节,注重品质,强调人性化。
(四)形象人性化
在景区建筑形象上,建筑的选材、风格、外形应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景区文化特色,将景区的规划设计与景区历史文脉相融合,突出个性化的景区形象;在文化形象上,景区承载了文化底蕴,在对游客进行解说和展示的过程中起到了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作用[5];在景观形象上,景区通过经管的的建筑外形和色彩以及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互相融洽,来向游客展示景区的形象。
四、旅游景区规划人性化的设计对策
(一)物理层次的人性化设计
1.景区植物种植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景区内所种植的再造植物应井然有序,在色彩上搭配合理,与原生态的景观相互融洽。
根据景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布局绿化植被,顺势造景,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得景区在增加新的植被后锦上添花,使游客获得舒适丰富的视觉体验[7]。
第二,在植物种植的选择上,排除会使人皮肤过敏的植物,排除带刺易伤人的植物、易对游客安全造成隐患的植物。
第三,景区植物的种植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植物,合理搭配来达到景区四季各具特色的效果。
第四,植物的种植要富有层次感,利用不同的植物类型,合理搭配组合,形成各式各样的风格。
2.景区内交通的人性化
首先,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区分要合理,这样一方面能够保障步行游客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车辆畅通。
同时人车道分开能避免机动车对游客造成过大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使游览活动正常进行。
人行道与车行道应相互拥有独立空间,人行道应该设计在一个可以使景区的出入口、景区餐饮、景区小交通、景区绿化相互通达的地方[7]。
车行道可以采取多环绕的方式到达景区出入口。
其次,景区线路设计规划尤为重要,人性化的道路线型脉络清晰,井井有条,把景区的不同区域连成整体,使游客游览时能层层递进,渐入佳境,使景区的美感逐渐呈现在游客眼前[14]。
再次,景区主路与次路的搭配要合理,并且能够使景区的活动场所、服务设施、景观能够相互协调、相互构成一个整体。
具体而言,实现景区道路人性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规划设计时如果遇到原有的植被景观使,应该考虑清楚,合理规划,保留景区原生态的景观,寻找其他的道路。
第二,景区的线路规划设计不应该破坏历史建筑、原有自然生态风景,应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与生态和谐。
在造景上应该顺势而为,依山建造,融于自然。
第三,景区道路长短、曲直应根据实际景观的趣味性来规划。
观赏趣味比较高的景观道路,游客也觉得很短,相反,如果某段景观很无趣,游客也觉得很漫长。
第四,设计环形道路。
如果把道路比作线,景区道路的设计应该能够使景区各个点和面相互通达,能连贯成一个整体,能够使景区脉络清晰的呈现于游客脑海中,使游客了解景区的功能区分布,易于安排旅游活动。
第五,景区道路的设计要和景观相结合,要使游客能够逐步观赏到最佳的景点,起到逐步递进的一种效果。
第六,景区应该设置应急通道,防止各类型突发状况,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
安全。
3.休闲场所的人性化
休闲场所应该具备挡风遮雨的功能,位置应该考虑季节、气候、光照的变化,一般设置在避风口,且光照充足的地方。
休闲场所周边的环境绿化应设置具有观赏效果,能使游客心情愉悦。
同时休闲场所的范围应尽量开阔。
休闲场所附近小范围内应配备餐饮服务,供游客在休息的同时能品尝本地美食。
休闲场所应该设置在不影响主路且游客容易接近且人流量较小,相对安静的地方。
设施的材料要与景区环境相适应[1]。
4.卫生设施的人性化
第一,卫生间的位置设计要讲究,要设置在既不隐蔽又不占据景区主要点的地方,要使游客易于寻找,易于到达[12]。
第二,卫生间的周围应该种植适当的花草树木来使气味自然,与周围环境和谐。
第三,卫生间内部设置应该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内部环境应保持该干净,无异味。
还应该考虑到身体残疾人士,为他们配备专门的服务设施[15]。
第四,卫生间的标识应配备多国语言,方便不同地区的游客寻找。
5.标志的人性化
第一,在游客易于看见的地方设置解说标志,解说标志的信息要简单明了,使游客通过阅读能快速的了解区域景点的历史文化故事。
解说标志应该配备多国语言,方便不同地区的游客观看[11]。
第二,景区方位标志的应该易于识别,提供的信息准确,标志牌所处位置醒目,标语字体要大而简洁,使游客清晰易懂,能凭借标志迅速解决问题,到达目的地。
第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景区应该设置安全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做到对游客的关心负责。
(二)心理层次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系统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系统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心理需求,例如海滨风景、森林风景、岩洞风景、湖泊风景、陵园风景等。
第二,设计知识性的人文景观景观系统。
景区规划要突出历史遗迹、古建筑、古园林,突出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民俗、艺术、节日等文化,而不是照抄照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1]。
第三,景区色彩的合理搭配会使人心情感到舒畅。
直线造型会使人想到呆板和机械,曲线会使人联想到运动和柔美。
简单的造型会让人感到简洁,心情舒畅。
景区经常可以听到优美的音乐,比如牛首山的佛教歌曲,会使游客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合理的音乐可以给游客听觉上的享受。
第四,不同的设计会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会使游客感到心理价值的满足。
第五,景区道路的设计给游客带来动觉体验,比如中山路作为革命纪念圣地,台阶的设计与革命意义相吻合,暗含革命道路的艰辛,让游客体验革命道路的艰难。
第六,景区植物种植的选择和排列方式,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
例如悬铃木给人厚重的感觉,带给人心灵上的喜悦。
花草树木的种植的层次搭配合理,会使景观即具备近距离的观赏美感,又具备远距离的美感。
五、中山陵景区的人性化设计
(一)中山陵在植物种植上的人性化
1.视觉上层次感丰富
中山陵的入口花坛在植物种植上,充分利用灌木与各种乔木之间的组合,在视觉上使花坛不仅具备近距观赏的美感,又富有远距离的美感。
花坛采用枫香、香樟两种乔木以及山茶、龙柏、水栀子、红花檵木、南天竹、雀舌黄杨等灌木和万寿菊、矮牵牛两种草木,其中多数为常绿树种,奠定了花坛的绿色格调[7]。
其他落叶类型的植物使得花坛又具备了季节的变化,例如枫香在秋季由黄变红,花坛也因此增添了观赏性。
花坛的规划设计所采用的乔木与灌木融合了周围的景观,形成了紧密富有层次感的植物群体。
在不同季节花坛都具备极佳的观赏性,游客驻足也能获得视觉上丰富体验。
2.多重感官体验
中山陵的商业走廊和组合花坛相互协调,使游客在游览商店时,能欣赏到自然风光。
春季海棠花的红色、夏季栀子的香气、秋季火棘的红果、冬季铺地柏和五针松的苍翠使整个商业走廊富有生气,也使游客在不同季节都能收获视觉和嗅觉上的双重盛宴[7]。
3.文化传达
中山陵道路两旁的行道树给游客一种视觉享受。
高三十米、树干粗壮、树冠茂密的行道树给人稳重厚实的感觉,也传达出了中山陵庄严肃穆的气氛[7]。
苍翠的悬铃木所体现的自然美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喜悦。
在中山陵墓道两侧选用银杏、松柏、红枫、雪松等植物代替古代传统帝王陵墓中的石人、石兽,传达出了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
4.自然与规则的结合
中山陵种植为行列式种植,给人以整齐有序之感。
中山陵为警钟型平面,按照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的顺序排列,两侧种植物规格相同,采用顺次跌升的方式,逐渐指导游客走向中山陵的最高处,走向伟人孙中山,将游客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推向高潮。
(二)中山陵在服务设施上的人性化
1.交通人性化
中山陵景区观光车统一由东侧入口进入,在下客区短暂停留下客,从西侧出口离开,行驶路线按逆时针单向循环。
实现人车分流,提升游览安全性。
第一,从地铁站出来后在中山陵山脚有专门的停车场,游客有三种上山方式,一种是乘坐公交车,另一种是乘坐景区内观光车,还有就是步行上山。
中山陵山脚到山上的路程中,人行道位于车行道两旁,两道十分宽广,既能保障步行游客的安全,又能使交通顺畅无阻。
第二,中山陵小交通不仅通向中山陵,还包含多个景点的站点,如美龄宫、海底世界,为游客的其他行程提供了方便。
第四,从山脚到中山陵景区前的道路依山顺势而为,与周围自然景观相互交融。
第五,中山陵景区内主路由392级台阶依山顺势行成,共八段平台。
从博爱坊至祭堂两旁均种植有规格相同的松柏、银杏等植物,这些植物景观与建筑紧密结合,逐级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最高点,道路的设计将点面相结合,使得景区更加具有整体性。
2.中山陵在感官上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视觉上,设计师吕彦直采用以中为主,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将中山陵设计成警钟木铎型,寓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在规划设计上,向游客传达出了更深层次的理念,传承了革命精神,弘扬了革命文化.
中山陵取消了传统陵园的石像,代之以雪松、圆柏、银杏等植物,改变了传统陵园压抑的气氛,同时使得陵园具有观赏价值。
松柏等植物高耸挺拔,四季常青,也象征着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第二,动觉体验上,中山陵392级台阶象征着当时中国三亿两千九百二十万同胞。
游客在一步步走向中山先生时,时时刻刻体验到中山先生的博爱情怀。
同时视野逐渐开阔,最终看到祭堂,在祭堂处向下俯视时,走过的道路一览无余,象征着革命的道路虽然艰辛,但革命所取得的成果一定是丰硕的;中山陵墓道依山势而建,游客在走向中山先生时身体自然呈现低首态势,与谒陵者对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相呼应,这一点正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
3.其它方面
景区医务室:中山陵在祭堂旁配备了医务室,为身体出现不适游客服务。
在节假日客流量多的时候,中山陵景区会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置疏导以及指示牌,对上卫生间的游客合理分流;在东沟停车场附近卫生间防止座椅。
同时配备地图、景区资料供游客使用。
智能讲解服务:中山陵入园口设置有智能讲解服务,自行参观中山陵的游客可以通过租赁景区的讲解设施,在参观中山陵的同时听讲解,深入了解每一段关于中山陵的历史故事。
景区的智能讲解服务是围绕游客为出发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照顾到了没有导游的游客需求。
六、中山陵景区在人性化设计上的建议
(一)增加志愿者服务点
中山陵景区现有智能语音讲解服务,游客可花10元租用景区内讲解设备。
但是机器的讲解始终不如讲解人员面对面讲解生动、深刻。
基于这点,景区可以和南京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联合增设志愿者服务点,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大学生获得专业讲解技能。
一方面有利于游客咨询了解南京相关问题,可以给游客进行免费的讲解,传达中山先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起到文脉传承的作用,也完善中山陵景区的软件服务,实现景区人性化。
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中山陵景区的讲解能力,为日后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做铺垫。
(二)可以设计留言空间、推出特色明信片
来中山陵参观游览的大部分是外地游客,大多慕名而来,对中山先生怀有仰慕之情,景区不妨设置留言空间,让游客情怀得到抒发,也可以为中山陵增添一角特色区域。
中山陵景区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山陵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革命意义,如今已经成为了南京的一张旅游明信片,是外地游客来南京必看的一个景点。
作为南京旅游的名片,中山陵在对外服务上必须要不断细化,注重每一个环节。
景区可以增设中山陵明信片售点,针对南京独特的十朝都会文化和独一无二的钟山风景区,开发出能够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纪念性的明信片。
配备纪念邮戳、信箱、信筒,为游客邮寄收藏提供配套服务,实现纪念价值。
明信片可印有南京的历史、地理、饮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