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者是(A)
A. 禹
B.伯益
C. 启
D. 舜
2、他以人为坐骑,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被商汤所败,王朝灭亡。
此人物是(B)
A.启B.桀C.纣D.盘庚
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C)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D.定期服役
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
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B)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开始于(B)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西周分封制D.周武王建立西周
6、“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
映了(B )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7、“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B)
A.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D.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8、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 启开启了世袭制
B. 纣灭夏建立商朝
C. 西周实行郡县制
D.周武王建立东周
9、周幽王是在历史上有名昏君。
他在位时( B )
A、开始推行分封制
B、引起国人暴动
C、西周被犬戎所灭
D、迁都洛邑
10、下列有关商纣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
B、他把都城迁殷
C、他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D、他使商朝走向灭亡
二、判断题。
阅读下表后判断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
达的意思不符的,请在括号内填“B”;上表信息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商和西周兴起的地域均属于黄河流域。
( A )
2、西周的建立都是周文王。
( B )
3、商王朝的统治长达5个世纪。
( A )
4、商朝的都城一直在殷。
( B )
5、奴隶的反一击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 C )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1、材料一描述的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制;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实行这种制度下的有哪些人能够受到封赏?
宗亲和功臣
3、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让西周紧密联为一体,都一统于周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