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蟹.腿(xiè)琐屑.(xiè)踌躇.(zhú)八卦.(guà)
B.蹒.跚(mán)拭.泪(shì)举箸.(zhù)青头菌.(jūn)
C.栅栏.(lán)游逛.(guànɡ)晶莹.(yínɡ)彩釉.(yòu)
D.俯瞰.(kàn)狼藉.(jí)濒.临(pín)凋.谢(diāo)
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试验场。

C.网络是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也会藏污纳垢。

D.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D.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5、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从内心深处不是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电视节目。

解说: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定语。

B.翩然归来冰雪融化次第开放草木萌发。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6、下列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适合的一组排序是()
如果我是中学语文老师,会怎样教学生?。

那么,答案就有了。

①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

②我没当过中学老师,但我当过中学生。

③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

④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7、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早春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2)属.引凄异(___________)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4)望峰息心
..(___________)
(5)经纶
..世务(___________) (6) 猛浪若奔.(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5.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

(不少于50字)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

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

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

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
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

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

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满脸喜悦地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

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

”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孩童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包子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

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热气腾腾。

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

”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

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

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

”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了,把它丢到我的脚头。

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

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

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

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

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拿出来给我交待:“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的婆婆,你还指望她老人家多照顾呢。

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每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

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

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嗦,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

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
⑦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呀,不吃早餐对胃不好啊,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

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⑨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

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文章第①~④段写“我”从外地回来经历的三件事。

请依据原文,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母亲怕“我”挨饿为“我”热包子→__________
2.在文章第⑤⑥两段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样样地气咻咻地执拗地 B.一样样地执拗地气咻咻地
C.气咻咻地一样样地执拗地 D.执拗地一样样地气咻咻地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我”既是女儿,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5.“母亲”的“多此一举”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母爱”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2、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回答后面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

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

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

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

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萌发、夏天繁荣、秋天收获、冬天孕育,生命律动,需要发现;亲情醇厚、友情真挚、爱情甜蜜,弥足珍贵,需要发现;生命灵性、世事真相、人性善恶、人情冷暖,万象纷呈,需要发现……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C
D
C
C
D
长歌怀采薇芳草萋萋鹦鹉洲大漠孤烟直盖竹柏影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略无”连用,表毫无。

连接。

凭借使心平息筹划、治理飞奔的马
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3.清急萧瑟凄清
4.《与朱元思书》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

《三峡》一文中通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示例: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富春江的中下游,就让我们在这里畅游一番吧。

富春江的景由水与山组成,站在各个角度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站在山的最高峰,一览无余。

这样,才能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山,峰峦如聚,各具特色。

横看,有排山倒海之势;侧之,给人以天崩地裂之感,此为山也。

水有水的魅力。

西湖的水是宁静的岁,洞庭的水是清澈的水,而富春江水正是具备了两者的长处。

水,气势平缓之处如平地,则心如明镜;气势澎湃之处如鲸波巨浪,翻江倒海的气势自古无人不为之惊叹。

总而言之,富春江的独一无二的山水会让大家的旅行过得愉快而富有意义。


1.母亲让父亲打车到车站接“我”母亲给“我”热水杯,让“我”取

2. B
3.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细致生动地写出父亲接“我”时利索的动作和喜悦的神情,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4.作为女儿,“我”有些自以为是,对母亲的关爱认为多此一举;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用心呵护女儿成长。

5.示例:①我们要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②母爱往往体现在琐碎的细节中,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意思对即可)
1.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①引出说明对象“墨”。

②数发读者阅读兴趣。

2.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3.不能删去。

“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

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