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芦学志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芦学志张达
发布时间:2021-10-06T08:34:47.36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芦学志张达[导读] 新工科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核心内容即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
天津市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450摘要:新工科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核心内容即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
就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而言,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对于我国国防实力的增强、海洋工程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引言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程度较高的学科,在某些知识的传授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点发展内容,对我国总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根据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在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构建融合素养与技能的育人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1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定位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而且还要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着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培养出我国所需的、优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
企业对于该行业人才主要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技能,而企业对一线的高技能人员需求量十分大,良好的技能和全面化的操作技术是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未来船舶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型人才能够在船舶的设计、管理、建造等方面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同时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能够及时、敏锐地捕捉到发展的前景,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1]。
2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现状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及在相关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和管理相关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但现有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上述相关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而模拟装配实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检验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贴近企业现实工作场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工作情境,快速掌握操作技能[2]。
3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3.1建立追求卓越的质量保障体系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质量标准保障、资源条件保障、制度建设保障、教学监控保障为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质量标准,保证主要教学环节清晰明确、科学可行的质量要求。
基于组织结构,构建校、院、系三层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框架。
基于资源条件,配置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保证经费充足,以及先进、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
基于制度建设,以校、院、系三层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框架为载体,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征,制定并生成相对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基于教学监控保障,构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的监控保障机制,以此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3.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至关重要的改革环节。
地方医学院校应当主动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构建基于案例的课程教学体系,选取病理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等课程作为实际分析案例,开展CBL教学,注重教学讨论与分析。
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与课程知识点存在密切关联的病例,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活动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其二是增设基于问题的学习课程,虽然一些课程运用了PBL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未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所以,院校方面要专门组建PBL教研小组,选派优秀教师参与PBL课程培训,对教室进行改造,大力推动PBL教学[3]。
3.3确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结合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确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培养模式,提高校企双方对合作教学模式的认识程度,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新时期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企业的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在加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人才,为校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4优化课程培养体系
当前,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等几个方面构成的。
公共必修课主要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从业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专业必修课有人文社会科学、海洋素质教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船舶结构力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设计、船舶静力学等也是每一位学生需要扎扎实实掌握的课程内容。
此外,船舶的焊接、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海洋平台设计原理、船舶工程专业英语、船舶动力设置、船舶电气等课程都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以及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学习。
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并通过教学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的背景以及学科的前沿信息,可以将近阶段涌现的新船型、新工艺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扎实的专业能力[4]。
3.5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构建综合性强,以船舶与海洋工程核心课程为核心,并且可以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主要由综合与能力训练、专业课程模块等七大模块组成,七个不同的模块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同时,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满足现代化社会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另外,积极利用丰富、完善的教育资源,拓宽技能训练平台,大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
结束语
随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人员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已经成为各航海类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急需要航海教育界人士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各航海类院校应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培养出合格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人员员,为国家航运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育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向祖权,袁平.船海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3]熊高涵,高慧.基于独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4).
[4]王宏,卢馨.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管理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3).
[5]高慧,卞梁,马剑.船舶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校企合作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