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正定弘文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河北正定弘文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

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筹办相关企业。

这一举措
A.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B.均衡了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
C.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2.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
3.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
4.苏格拉底在嚷嚷的公民大会中被处死,极大地刺激了柏拉图。

为此,柏拉图在《国家篇》中竭力倡导专家治国.把知识和权力融为体,并坚信“少敷”道德和知识精英统治的合理性、正义性。

这说明柏拉图
A.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B.主张根本改变城邦政治的模式
C.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5.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
苏联未认真执
1924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1925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6.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

对该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C.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D.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7.如图为敦煌第61窟的唐代壁画《耕获图》,壁画题记的大意是:只要人们信仰佛教,不须勤苦耕种,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结合图片和题记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佛教已经成为麻痹民众工具B.唐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只有勤劳耕作才会有好收成D.当时生产工具较为先进
8.有学者认为,成书于明代的《三言二拍》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体现了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理念。

据此可知,《三言二拍》
A.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C.说明社会主流思想已经发生变异D.表明传统儒家观念根深蒂固
9.1861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在讨论军费预算议案时,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使预算议案未获通过。

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于1862年9月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

这一斗争反映
A.德意志帝国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争夺国家主导权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10.如图是张仃创作的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画中,蒋介石对张学良说:“等,等等,现在的敌人是中共”,作者旨在
A.号召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批评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D.讽刺蒋介石出卖主权以获取援助
11.如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

其中,18世纪时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不逊于西欧手工业
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
12.东汉的士大夫领袖常常“以天下风教为己任”,居高临下,居于道德世界价值裁判者地位:而北宋的士大夫如范仲淹等人则方正平易,“以天下为己任”。

这一变化反映
A.士人主体意识的强化B.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
C.理学成为主流价值观D.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梦溪笔谈》
(注:沈括的记述是非常具体翔实的,其中包括制作活字、排版、印刷等完整的工序,限于篇幅简略。

)
材料二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修复过程中,曾发现北宋崇宁二年(1103)前后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

不少专家以其中“杂色金刚”的“色”字倒置等为据,推断此《无量寿佛经》为北宋泥活字印本。

材料三南宋绍熙四年(1193),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1)材料二、三,对于印证材料一有什么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什么历史价值?
(3)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对西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20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也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中国“坏政府”的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D
【解析】
由于没有实现民族独立,近代中国无法构建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中西部工业发展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相关企业的经营状态和性质,不能说明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排除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6年3月”,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材料反映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故选D。

点睛:审读题干既要从材料中得出历史阶段特征,比如“1936年3月”,表明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容易排除A。

也要联想到具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如1935年的华北事变的影响,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国民政府未雨绸缪,主动调整企业布局。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

由“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得知这是由于工业革命工厂制的广泛推行,要求按时上班下班。

所以钟表流行。

所以选B。

3、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可以看出,论者是在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点上认为太平天国是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做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A;太平天国的“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不是指关于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B;“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并非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联系所学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解答。

4、C
【解析】
本题以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柏拉图倡导专家、精英治国,把知识和权力融为一体。

这是基于对苏格拉底死于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的反思。

雅典直接民主下,公民团体由于缺乏应有的专门知识和政治素质,再加上少数人的蛊惑煽动。

往往难以形成理智、客观、公正的裁断,因此
柏拉图倡导精英政治。

目的是规避直接民主的弊端,C项正确;现代民主最大的特点是代议制,材料未涉及,A项错误;B项中“根本改变”表述错误;倡导精英统治不能说明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D项错误。

5、B
【解析】
从材料中“取消……特权等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修改不平等条约”可以看出,当时北洋政府还是在各种外交场合想极力通过外交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

故答案为B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开启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应该是清朝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盲目追随欧美国家的特点,排除;D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极大提高,排除。

6、A
【解析】
根据材料“山东”“廊坊”“天津”“八国联军入侵”,可知,此图反映的是义和团反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中外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正确;中国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在鸦片战争后,不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选项与史实不符,B错误;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义和团运动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不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故D错误。

7、C
【解析】
图片反映了当时的农民从犁地、收割到打场,直至颗粒归仓的农耕状况,每个过程都有劳动人民的参与,表明只有勤劳耕作才会有好收成。

C正确;题记内容明显与现实相违背,其做法只是为了宣传佛教思想,不能反映佛教对人民的麻痹,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勤劳耕作的结果,重视精耕细作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中国人民,没有对比其他地区,不能得出工具较为先进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三言二拍》体现了人情,消解传统文化思想,代表世俗审美,由此可知,这一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B 正确;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环境并未改善,依然是重农抑商,排除A;明清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C;D脱离主旨,排除。

9、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861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的议案,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而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说明了以议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与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围绕“国家主导权”进行了争夺,B正确;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是186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
普鲁士邦内的争夺,而不是“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D与题意不符。

【点睛】
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诸邦分裂割据的局面,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10、D
【解析】
蒋介石阻止张学良进行抵抗,并认为主要敌人是中共的做法纵容了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和掠夺,是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讽刺,故选D;ABC项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内容不符,没有反映漫画主旨,排除。

故选D。

11、D
【解析】
根据图中内容可知,亚非是农业革命,而欧洲则是工业革命,两大经济重心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同的,选D;“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说法绝对,排除A项;工业革命不是造就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排除B;由图示内容看不出中国和西欧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C项。

12、A
【解析】
东汉士大夫以教化天下为己任,北宋士大夫则以天下为己任,角色的变换体现了北宋士大夫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即主体意识的强化,故选A;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士大夫观念变化不能体现理学成为主流价值观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排除CD。

故选A。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 (1)材料二为考古资料,材料三为文献记载,均能从一个方面印证沈括记载的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真实性。

(2)沈括的《梦溪笔谈》具体翔实地记载了毕升活字印刷的完整工序,材料三表明到南宋时人们还在利用沈括的记载,采用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印制书籍。

由此可见,沈括的《梦溪笔谈》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

(3)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有利于科技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二“北宋崇宁二年(1103)前后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材料三“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材料二为考古资料,材料三为文献记载。

再从考古印证的角度回答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印证材料一有什么作用。

(2)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保存科技史料的角度回答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什么历史价值。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文化传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方面回答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对西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1)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等级制度森严,社会矛盾尖锐;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等。

(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这些改革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使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也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顽固性与腐朽性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可知,“大革命”指的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托克维尔认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20世纪初,清末的新政也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考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

考点: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力量与专制的较量·法国大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