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0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及自己同周围客观世界 的关系的意识,它使人能够以自身为对象,实 现自我反映,是人的心理区别并高于动物心理 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 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 治·米德把人的自我分成 两个部分:美国社会心 理学家乔治·米德把人的 自我分成两个部分:主 体的我(I)和客体的我 (Me),自我意识就是主 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 体验和评价。
3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及其主要内容。(了解) 2. 懂得传播者的自我意识是如何影响其传播行为的。
(重点掌握) 3. 知道什么是社会文化心理以及要提高传播效果为什么
需要有一定的有关社会文化心理的知识。(了解) 4. 知道传播者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心理如何影响其角色行
为。(了解) 5. 明确社会技能包括那些方面,它们如何影响传播者的
传播心理学
——影响传播者的心理因素
1
第十讲 影响传播者的心理因素
自我意识 社会文化心理 角色意识和角色心理 社会技能 信息敏感
2
主要内容:
传播者的传播行为除了受到一系列的外部社会因素和条 件如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制约外,还受到传播者自身的 认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传播者角色的认识)、社会 技能、信息敏感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本章将就这些问题 进行探讨。
25Leabharlann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某人的某一方面有 了好感(恶感),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好(坏) 的认识和评价。这是一种以点代面,从局部出发加以扩 散而得出整体印象的认知偏差。光环效应常常表现为以 貌取人,以服装定地位等,光环效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 消极作用,作为传播者要尽量利用其积极作用,利用自 己漂亮的外表、得体的衣着、动人的微笑等,给对方造 成晕轮效应,为成功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
15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人一生下来并不存在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随 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是从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期待与评价的过程中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
➢ 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 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 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
主体的我(I)
➢ 所谓主体的我是指对自 己活动的觉察者,是意 识的主体。
客体的我(Me)
➢ 所谓客体的我就是指被 主体的我觉察到的自己 的身心活动,是意识的 对象。
8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作为自我意识之对象的自我是指个体意识中关 于他自己的基本特征的一个总的观念,包括物 质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三部分:
23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又叫自我呈现或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运用 多种策略,选择适当得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控 制和把握自己的外在形象,使别人对自己形成良好 印象,以争取别人的理解,润滑人际关系,使交往 顺畅地进行。
2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它 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 这一印象对双方的交往会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是人 际认知和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基础。第一印象 对人际认知具有导向作用,且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因此传播者要重视自己在受传者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从 仪表装束、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各方面给受传者留下一 个良好的印象。
14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在自我认 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语言 的发动或抑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 我暗示、自我约束等形式。
➢ 通过自我控制可以发动人们去克服各种困难,或者 根据需要抑制自己的某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或有损 “自我形象”的某些言行。自我控制能够掩盖个人 的真实“面貌”,以假象与人交往,即所谓的“自 我掩饰”或自我克制。自我掩饰可以起到欺骗他人 的作用。
➢ 通过社会比较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交能力很强,数学能力一 般,或者体重处于平均水平。特别是当个体处于一种新的 环境中,很想了解自己的能力或观点在群体中有什么地位, 发生什么作用时,社会比较就显得尤为迫切。
➢ 当人们在进行社会比较时,如果有某种“客观”的工具可 用时,就首先利用这种工具,但如果没有这种“客观”的 工具,个体就把其他人作为评价自己的“工具”,以此作 为评价自己能力高下或观点正确与否的基础。
传播行为能力和成效。(掌握) 6. 懂得信息敏感及其重要性,知道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
的信息敏感。(掌握)
4
第一节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5
课前思考:
1. 你是否喜欢被别人当作一个出尔反尔的 人?你又是如何避免被当作出尔反尔的 人的?
2. 为什么面貌姣好的姑娘比相貌平平者更 能够得到他人的喜欢和信任?
➢ 物质的自我主要是指个人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仪 表、风度等。
➢ 精神的自我主要是指个人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 质、性格、兴趣爱好等。
➢ 社会的自我主要指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也称为人际 认知,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的关系如何,自己在集体 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等。
9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我各个方面的认识、体验和控制, 其内涵如下表所示:
20
2、传播者的自我概念影响传播效果
传播者出于维护自我统一性的需要,他们的传 播行为也始终具有一致性。传播者的自我形象 清晰稳定的程度将对其传播行为产生或积极或 消极的影响。因此,一个合格的传播者必须首 先具有一个清晰、坚定而统一的自我概念。
21
传播者的自我形象越清晰稳定,并且符合一定社会对个体的期 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其关于自我的认识对其行为举止、思想 言论的影响就越强,并且这样的传播者往往会更自主、更有创 造性,不在意他人的批评或评价,他们在进行传播活动时有很 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能够执着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或是值 得传播的观点态度,不会轻易受他人的左右和摆布,因为他们 不需要依靠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进行自我证实。
16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也指出,自我评价的基础是他 人的评价。这些评价就仿佛是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从中照出了自己的形象。为此他还创造了一个十 分形象的概念 “镜中之我” (the looking -glass self)来说 明自我的形成过程。
➢ 所谓他人的评价并非某人的某一次评价,而是从那些对 自己有较大影响的、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的一系列评价中 概括出来的某些经常性的稳固的评价。
19
有关的实验证据:
弗里德曼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实验人员登门去拜访一些 住在郊区的家庭主妇,向她们提出一些很容易做到的小要求: 在窗口挂一个小牌以支持“安全行驶”之类的活动。两星期 后再次拜访她们并提出更大的要求: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放一 块不太雅观的写着“安全行驶”字样的大型广告牌;对另一 组被试则不提小要求而直接提出大要求,结果第一组被试有 55%的人同意大要求,而第二组只有17%的人同意大要求。 这一实验表明曾经表现出乐于助人、富有合作精神的公开形 象的家庭主妇,更愿意以相似的行为来印证她们曾经给人的 印象,那怕这意味着去答应原本不很乐意做的事情。
18
(二)自我的统一性使传播行为始终一致
1、自我的统一性及其意义
➢ 个人的自我一旦形成,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不能统一,就会出现“认同性危机”, 因其自我的各部分含混不清而导致缺乏生活目标,失去 生存的价值感和充实感。因此,人总是要努力维持一个 统一的自我,以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最常见的就是追求和保持自己的公开形象的一致性的倾 向,于是人总是不希望给人以一种前后矛盾的不统一的 形象。一旦人们表现出某种社会认同的积极的言行(如 乐于助人)后,总是愿意花更大努力来维持这一形象; 同样地,当人们拒绝了别人提出的一个很大的要求后, 就更可能接受别人接着向他提出的一个小一点的要求。
10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自 身及其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和评价,主要是通过 自我观察和社会比较实现的。 ➢ 自我观察:自我观察包括对自己的外部特征和行
为以及心理活动的观察。
➢ 社会比较:是指我们的许多个体特征必须通过与
他人的比较才能实现。
11
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指我们的许多个体特征必须通过与他人的 比较才能实现。
➢ 根据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个体自我的形成过程为:
我所想象的我在别人面前的形象; 我所想象的别人对我的形象的评价; 由上述两方面引出的某种自我感觉——自尊或自卑等。
17
二、自我意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作为自我意识活动的产物,每个人都会在心中 形成一个“自我”的概念。这一“自我”就成 为他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个核心, 对他的社会行为发展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6
名片效应:
名片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通常是用作自我介绍的证明,作用 是增强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通常人们都会不加批判地 接受来自权威方面的信息。这种权威来源的信息就好象“名 片”的作用,使对方容易接受,因此这种作用被称为“名片 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权威效应。为此传播者可以把要传播 的基本主题组织到另外一些更能够为受传者所接受的主题中, 从而使受传者产生这样的印象:传播者和听众有许多共同的 东西,其观点与听众是相近的,即传播者出示了“名片”: 这是我们都认可的、可以接受的内容或观点,从而使听众认 为传播者是一个他们能够接近的、亲切的、有许多共同点的 人,于是不知不觉地、毫无反感地接受了传播内容。
27
28
纪许光,又名纪智鹏。中国实力派调 查记者、独立撰稿人。先后供职于 《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部等媒体。 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 子明因报道上市公司凯恩股份“内幕 交易”遭浙江警方网上通缉(新闻界 称之为“记者通缉门事件”),纪许 光因独家首发揭露该事件而广获关注。 2011年9月,纪许光再以“河南洛阳 性奴案”独家报道轰动全国。2012 年11月在微博上独家播报了“重庆官 员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引爆舆论。
➢ 社会比较可能有向上或向下两种不同方面的比较。向上比 较是指同在某种能力上略高于自己的人进行比较,这种比 较具有向上驱动的积极反映。向下比较则相反,其作用也 以消极为多,或产生“心安理得”的心理。
12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在自我认识的 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的一定的情绪体验,反映了个 体对自身的认知同其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22
(二)适当自我控制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传播 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控制来获取受传者 的好感,拉近与受传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实 现提高传播效果的目的。
➢ 传播者主要可通过印象管理来控制自己以便给受传 者留下一个最佳的印象,有效的印象管理必须注重 以下心理效应: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名片效应。
13
当客观的自我满足了主观的自我的需要,如个人希望在某件 事情上取得成功,实际上也取得了成功,个体就会产生积极 肯定的自我体验;相反,若客观的自我未能够满足主观的自 我的需要,如个人在他极希望成功的某件事情上失败了,个 体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通常具体表现为自尊、自爱、自豪、自信、自我欣 赏、自满、自嘲、自卑、自责、自怜等。自我情绪体验的内 容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不同的情绪体验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更是及其复杂的,甚至同一种自我情绪在不同的条件下(包 括关系的对方、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人际环境等) 也会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一般地说, 适度的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更适宜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9
首先,我至今认为,自己对《重庆不雅视频事件》采取的“微博播报” 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我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在一个全媒体的时代。 我们应该学会,在诚实写作的基础上,让自己以更为广泛的传播手段向 受众传递信息。而微博平台无疑是最值得尝试的手段和方式。我庆幸与 自己的选择。如果此事,我将之放在严肃媒体上报道,我的稿子恐怕又 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而那些对自我缺乏信心的人,由于没有坚定统一的自我形象, 缺乏自我确定感,常常需要依靠他人的意见和反应来进行自我 证实,同时又害怕并试图避免听到他人的意见,因为他们惟恐 会听到任何消极的评价。作为传播者,他们对自我的不确定和 无信心会扩散到他们的全部传播行为上去,使他们对传播的主 题、要宣传的观点、主张或态度同样具有不确定感,对自己的 传播活动没有信心,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和左右。可以想见,这 样的传播绝不可能会有理想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