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以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编制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语文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教和评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

纸笔测试是学业评价的常见形式,试题编制水平决定了纸笔测试的有效度。

传统试题偏重对知识记忆的考查,缺乏对语文素养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而非连续性文本在现实生活中以内容简短、主题集中、实用性强、图文并茂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教材编写中也有体现,但是在试题命制者又往往容易轻视,因此研究这类内容的试题编制具有代表性。

语文教育强调要发挥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通过语文教育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难题,因此,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和实施要点,更是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为有序推进、情境丰富、融合共生、自然生成。

试题编制应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凸显综合、优化结构、命题信息控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一、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是国家管理语文学科的基础,还是编写教材、开展教学实践、编制评价试题的依据。

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编写中也有体现,比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内容与金字塔内容有关,但是编排形式却有所不同,一个菱形图案,塔高和它
——
—以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编制为例
李钚
(厦门市金安小学,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在改变小学语文现状的研究中,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试题编制的研究较少,认识层次不深。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有效的学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应为有序推进、情境丰富、融合共生、自然生成。

试题编制应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凸显综合、优化结构、命题信息控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评价;试题编制
中图分类号:G63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1-0015-06
15
2020年第31期/A(11)
的边长,三幅插图分别展示了远观、近看、细察中的金字塔图形,内容从两个方面:最大的金字塔、建造金字塔式的古埃及来介绍,但是内容分点介绍非连续性明显,图文并茂,编排意图旨在让学生通过图文的介绍,在抽象空间思维中理解金字塔的历史及有关数据。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看病流程、广告宣传册、活动方案策划设计等等,只不过在五年级时较为明显而已。

因为这类文本兼具内容和图案,所以试题编制更具有代表性,我们以此为例,原因也在于此。

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循序渐进中指向学生真实自然发展水平
即使是小学阶段,每个年段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评价的要点要有规律性,符合各个年段学生的自然发展水平。

只有难易程度适当,学生才不会产生畏惧感,认知水平从而有阶梯的提升。

(二)丰富情境中指向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取
情境性包括语文体验和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学业评价需要需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生活的认知特点,学生总是在自然的情境中产生对知识的领悟,对范式的理解,从而积累素材,积累经验。

语文学业评价指为学生设定真实的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和虚拟语境等。

不同年段的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取方式,题型和内容的选择有变化,梯度合理。

(三)融合共生中指向学生素养的综合发展
语文课程评价的综合性,这里包括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注重各学科的融合性,并不是单指语文学科这一方面内容,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学科的融合要求学业评价的全面合理分布。

(四)自然生成中指向素养测试的多元可能
生成性指的是在学业评价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有的各种结果。

不知不觉指的是学生有趣而有实效的体验中,从概念性知识到
经验性知识的自然提升,尽管可以展开忘情地联想,但是要求回答的重点和推论的结果要有合理和科学性的存在。

二、小学语文学业评价重点
(一)试题编制的实践研究
笔者曾从某市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中随机抽取200份试卷,对学生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发现,除了教学原因外,试题编制的科学性也会影响学生的作答情况,一些创造运用性试题由于指向知识记忆,出现没有接受过方法传授的学生作答情况优于接受过方法传授的学生的情况。

1.试题分析
【例题】根据要求作答。

溪居①即事②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③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④去却关⑤。

【注释】①溪居:溪边村舍。

②即事: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作。

③系(j佻):栓,捆绑。

④柴门:用树枝、芦苇编的门。

⑤去却关:开门。

去却,去掉,拿掉。

关,门栓。

题目: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句诗写下,描述感受到的画面。

从问题设计来看,这题着眼于考察学生作出判断、描绘画面的能力。

从知识点、能力要求等维度来看,该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注释知晓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诗的意思和展开想象。

从思维水平来看,该题侧重考察对诗的理解和再创造的高级思维。

2.学生作答分析
该题要求学生选择两句诗,先理解意思,正确答案不是很确定。

从作答正确率来看,表达不是很全面。

因为试题编制缺乏情境创设,试题非结构化设计,没有体现能力梯度,命题表达指向性不明、开放设问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等也是作
16
2020年第31期/A(11)
(1)张明正在图书馆看书,想参加上述活动,他需要完成的步骤是:看图猜书名→()→()→()→()
(2)请你帮助组织者给该项活动取个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A.线下猜书名
B.线上猜书名
C.看图猜书名
D.寻书启事
(3)根据海报活动说明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刘红线上活动完成前两项后,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发到了指定邮箱,就等奖品了。

()
②张明参加活动后居然是前十名,他能得到“飞毛腿”奖,可以免费任意挑选一本图书。

()
③因为张明是活动第9名,所以他也能得到
(1)福建省××医院门诊,各色星标显示项目种类有()
A.10种
B.11种
C.1种
D.2种
(2)下列“王菁医师”没有出诊的时间是()A.周二 B.周四
C.周五
D.周日
(3)张斌的妈妈在家有空,她想“图文问诊”痔疮和中耳炎,费用要_______元
(4)王老师耳朵这两天有点眩晕,很想请个假去让医生看看。

他的课表显示:周四上午没有课,下午有两节语文课;周五上午有两节,下午没有。

王老师能去看吗,该怎么做?结合上述门诊时间表,说说具体理由。

A.匾额风
B.扇面门
D.剪纸家
从检索到辨析这是整体素养的大概念支点
发展支点指向探究素养。

要让学生形成素养发展的良好习惯,
(1)根据分类图,判断对错,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
②电池、荧光灯管、灯泡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扔入蓝色垃圾桶。

()(2)平常喝茶一次性纸杯应该扔进哪个垃圾桶内()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3)小孩用过的屎尿片应该扔进哪个垃圾桶内()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可回收物
D.有害垃圾
()()()()
[半命题作文]题目:我的奇遇记
提示:驰骋广阔的大千世界,你想遇见谁呢?请张开想象的双翼:是一株植物,一片云朵,抑或他是你顶礼膜拜的英雄,是念念不忘的亲人,还是心目中未来的自己……在这场特殊的遇见中,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
A B C D
上述题目,学生需要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如书法常识,而且要对文中的字体运用书本中的知
2020年第31期/A(11)
识介绍进行辨别。

4.优化结构中关注学生的认知程度
这里说的是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梯度,我们知道布鲁姆的六层次认知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但这是一个螺旋上升有梯度的结构,试题命制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特点,有所侧重地循序渐进训练。

【试题7】文言文一则
纸鸢冲天,群雀以为妖魔,大呼救命,四散而逃。

纸鸢见状①,摇头摆尾,洋洋自得。

会鹰至,见而大怒,詈②曰:汝③辈借风升天,何能之有。

升隆由人,。

随风招摇,何智之有。

竟敢装神弄鬼,欺我鸟类。

径④断其索,纸鸢遂堕⑤。

【注释】①状:形状,样子。

②詈(lì):骂。

③汝辈:你们。

④径:直,直捷了当。

⑤堕(duò):坠落,掉下。

(1)联系上下文,文中划横线地方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何乐之有
B.何用之有
C.何德之有
D.何苦之有
(2)本文的主人公是()。

A.纸鸢与群雀
B.鹰与群雀
C.纸鸢与鹰
D.鹰
(3)“纸鸢见状,摇头摆尾,洋洋自得。

”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4)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启发,联系实际说理由。

上述题型要求角度从词句填空,到辨析主人公是谁?想象画面描述出来,到联系实际思考辨析来考查。

5.命题表达决定信息控制的有效性。

信息控制旨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不是光武装头脑,还要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学习内容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着重考虑。

【试题8】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面这则新闻是否属实,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日前,智利有一位妇女在家庭装修时发现一只蜗牛被钉子钉住十一年无法动弹,靠同伴运送的树叶生活。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依据阅读文本中的所获得的独特体验,抓住“钉住十一年”“同伴运送”这些关键的信息,再进行准确表达,对自己的内容信息合理科学表达。

学业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知识传授的连贯性。

在实际操作中,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怎样在纷纭复杂的内容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结构化知识,又要考虑思维评价的梯度,让学生学得有趣而不枯燥,这是一个长久的命题。

总而言之,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坚持的原则应该是有序递进、情境有趣、兼收并蓄、生成自然。

试题编制应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设计科学高效的问题,凸显个体素养综合发展,结构优化精炼,命题表达有效实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不断得到科学发展,促进孩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孔凡成.语境评价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2015,(34).
20
2020年第31期/A(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