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将伦理学划分为“规范伦理学”与“分析伦理学”的学者是( B )P339。
A.泰勒
B.摩尔
C.休谟
D.韦伯
2、在行政与伦理早期结合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概念是( B )。
A.责任
B.效率
C.科学
D.技术
3、在行政与伦理早期结合中,揭示行政与伦理、管理与价值之间存在某种“共通性”的是( A )P349。
A.平等标准
B.民主标准
C.效率标准
D.价值标准
4、首次提出“内部督查”概念的学者是( C )。
A.威尔逊
B.古德诺
C.高斯
D.韦伯
5、通过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对行政行为进行的控制称为(C )。
A.群体控制
B.组织控制
C.内部控制
D.外部控制
6、迪莫克与高斯都认为,在进一步深化行政人员“责任”概念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实现行政人员责任的途径,必须借助于行政人员拥有的、越来越多的(D )。
A.行政执行权
B.行政立法权
C.立法与司法权
D.自由裁量权
7、在行政伦理学的理论铺垫中,行政责任的核心内容是:行政人员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公众的( D )。
A.经济利益
B.政治利益
C.多数人利益
D.共同利益
8、20世纪中叶,马克斯认为:行政评价之所以无法真正影响公共政策,是因为这些判断不是在市民服务行业中认同的,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更稳定的( B )。
A.公务员队伍
B.行政伦理实体
C.立法主体
D.市民阶层
9、20世纪中叶,行政伦理研究者认为,行政伦理学的价值基础是( A)。
A.社会共同利益
B.社会经济利益
C.个体价值与判断
D.个体经济利益
10、20世纪70年代,在行政伦理学原理建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核心价值,即( B)。
A.效率
B.公正
C.经济
D.效益
11、20世纪70年代之前,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是( C )。
A.规范主义方法
B.经验主义方法
C.实证主义方法
D.分析主义方法
12、20世纪中后期,提出公平的正义观,对“新公共行政”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是( D )。
A.马克思
B.韦伯
C.古德诺
D.罗尔斯
13、为行政伦理学的产生提供根本价值来源的是(C )。
A.组织价值
B.个体价值
C.政体价值
D.群体价值
14、首先发现“实然”(to be)和“应然”(ought to be)之间区别的学者是( D )。
A.泰勒
B.马克思
C.威尔逊
D.休谟
15、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他的著作中探讨了人类理性能否发现善恶的问题,这部著作就是( A )。
A.《人性论》
B.《正义论》
C.《行政学研究》
D.《政治与行政》
16、进入20世纪后,伦理学被划分为两类,其中一类被称为“伦理科学的科学”,这即是( B )。
A.规范伦理学
B.元伦理学
C.实践伦理学
D.行为伦理学
17、第一位将一般的系统原理引入政治哲学研究的政治科学家是( D)。
A.韦伯
B.罗尔斯
C.高斯
D.伊斯顿
18、罗尔斯为公共行政伦理学的形成提供了两个重要基础,其中“行政哲学基础”的核心价值是( C )。
A.效率价值
B.自由价值
C.正义价值
D.利益价值
19、首先将“共同利益”概念运用于行政评价的学者是( C )。
A.威尔逊
B.韦伯
C.特格韦尔
D.休谟
20、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于( A )。
A.20世纪70-8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二次大战期间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1、公共行政管理是一个决策和执行的( C )。
A.价值领域
B.思维领域
C.事实领域
D.道德领域
2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得益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早期的行政学家认为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是( B )。
A.阶级专政
B.行政中立
C.政党分赃
D.关注正义
23、古德诺提出行政人员的“责任行为”就是( A )。
A.执行政治的决策
B.进行大量的道德选择
C.表达国家意志
D.制定政治的决策
24、边沁的功利主义目的论的基本出发点是( A )。
A.“趋乐避苦”的人性规律
B.“我为人人”的道德选择
C.“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D.“天下为公”的人文观照
25、与边沁不同,密尔主张( D )。
?
A.量的快乐高于质的快乐
B.质的快乐高于量的快乐
C.快乐无所谓质与量的区别
D.快乐有数量之分
26、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事物好坏的最后标准是( D )。
A.公平与正义
B.经济与效率
C.效率与效果
D.快乐与痛苦
27、功利主义认为,政府行为的伦理底线是( A )。
A.维护公民个人自由与权利
B.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C.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D.实现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
28、功利主义认为自由的本质是( C )。
A.无边界的行为空间
B.无限丰富的物质产品
C.平等的公民关系
D.有求必应的公共服务
29、在公共领域中,保证公民与政府之间平等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是(B )。
A.实行自治
B.订立契约
C.加强领导
D.推行法制
30、功利主义认为,在订立“契约”后,公民与政府间形成了平等的( B )。
A.自治关系
B.委托关系
C.统治关系
D.领导关系
31、功利主义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目的在于( C )。
A.实现社会公平
B.体现个体间矛盾
C.选择一个好的政府
D.完善自身理论体系
32、功利主义明确主张,政体与政府的形式是( A )。
A.人为选择的
B.“不是做的,而是长成的”
C.不能预先设计的
D.自然产物
33、功利主义认为,为了增进社会利益的总量,促进人民的美德与智慧,最理想的政府形式是( B )。
A.君主制
B.代议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34、在“权力设置”问题上,功利主义提出,国家最高的权力中心应该是( B )。
A.政府
B.立法议会
C.司法部门
D.公民大会
35、密尔认为,当人们用道德标准判断一个行为的善恶时,依据的对象只能是( C )。
A.行为的动机
B.行为的过程
C.行为的结果
D.行为的主体
36、按照密尔的观点,下列行为中,在道德上应予以遣责的是( D )。
A.主动搭救落水者并取得成功
B.主动搭救落水者但未能成功
C.为获取报酬而救起落水者
D.发现有人落水而不予以施救(最终落水者被旁人救起)
37、功利主义理论内部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效果论只追求效率,不考虑公平,恰恰违背了功利主义所承认的( A )。
A.人人平等的自由权
B.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
C.效率致上原则
D.行为结果重于动机观点
38、波普斯认为,公共官员的共同利益中存在四种不同的结果:一致性、政治生存、参与过程以及(A )。
A.政策目标的实现
B.利益最大化
C.组织延续
D.社群参与
39、在公共行政伦理学产生之前,以及在行政与伦理的结合过程中,公共行政领域的主导性价值标准是( B )。
A.公平
B.效率
C.正义
D.自由
40、功利主义学者边沁提出,法律与道德的标准都来自于人的( C )。
A.经济趋动
B.阶级地位
C.苦乐感觉
D.血统门第
41、功利主义学者边沁认为,对立法者与政府官员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苦乐进行( D )。
A.质量界定
B.种类区分
C.强度设定
D.数量评估
42、感觉经验是证明功利主义原则普遍有效的一个重要依据,为此功利主义理论家诉诸于( B )。
A.经验主义方法论
B.联想心理学原理
C.实证主义方法
D.科学主义方法
43、功利主义提出,立法议会负责“监督和控制政府”,制定和批准法案,其中,下院行使( D )。
A.直接立法权
B.终审权
C.行政立法权
D.最终立法权
44、功利主义提出,立法议会负责“监督和控制政府”,制定和批准法案,其中,上院行使( A )。
A.直接立法权
B.行政立法权
C.行政执法权
D.司法终审权
45、功利主义原则作为政府行为的价值导向,不能只适用于衡量行为的效果,而是应该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决策中提供( A )。
A.效果评价
B.成本预测
C.道德指导
D.经济分析
46、功利主义为了论证效率的绝对价值,主张( A )。
A.公正服从于效率
B.效率服从于公正
C.公正与效率同样重要
D.公正与效率没有联系
47、在现代行政管理中,为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实现行政效益最大化,行政官员应追求最低成本的决策,行政人员的爱好应该符合政府服务的( D )。
A.领导者的需要
B.上级部门的需要
C.部门利益的需要
D.“消费者”的需要
48、判断一个政府的好坏,主要看它能否有效、合理地( C )。
A.促进GDP飞速增长
B.实现国防现代化
C.分配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
D.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
49、边沁认为,在不同种类的快乐之间,或者在不同种类的痛苦之间( A )。
A.没有质的区别
B.没有数量的差异
C.有质的区别
D.不能相互通约
50、密尔曾说过:“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
”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 )。
A.痛苦只有量的区别
B.快乐有质的高下
C.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
D.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
51、按照功利主义的理解,道德的依据不存在于主观领域,而是存在于( C )。
A.道德体系
B.价值范畴
C.客观效果
D.逻辑推理
52、义务论认为,道德原则的约束性的根据存在于人的( C )。
A.自然本性
B.外界环境
C.实践理性
D.理论理性
53、康德把给自然界“立法”、创立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称为( B )。
A.社会理性
B.理论理性
C.自然理性
D.实践理性
54、在康德的理论中,为人类自身“立法”,被称为道德的自由能力的是( D )。
A.社会理性
B.理论理性
C.自然理性
D.实践理性
55、人的实践理性能力使人具有一种可作为道德出发点的( A )。
A.善良意志
B.勇敢意志
C.完美意志
D.坚强意志
56、义务论者认为,人与动物地区别就在于人具有( B )。
A.感性
B.理性
C.人性
D.道德
57、义务论的人性假设中排除了( B )。
A.理性的地位
B.感性的地位
C.人性的地位
D.道德的地位
58、义务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 A )。
A.责任动机
B.经济动机
C.利益动机
D.价值动机
59、与目的论不同,义务论评价某一行为的依据是指导行为的( C )。
A.行为结果
B.行为效率
C.责任动机
D.价值取向
60、与出于偏好的行为不同,出于责任的行为具有( A )。
A.普遍必然性
B.个体偏好性
C.自然性
D.目的性
61、义务论认为,一种行为具有道德上的普遍性,就在于它是( D )。
A.多数人制定的
B.强制规定的
C.集体选择的
D.自觉与自主选择的
62、义务论认为,人的善良意志的最高表现是( B )。
A.相对命令
B.绝对命令
C.道德
D.价值
63、倡导单一的道德命令,把它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统摄整个社会生活,这就是典型的( B )。
A.多元义务论
B.单规义务论
C.单一权利论
D.多规权利论
64、在“单规义务论”基础上,提出“多规义务”理论的学者是( C )。
A.康德
B.威尔逊
C.罗斯
D.高斯
65、“多规义务理论”摒弃了单一的“绝对命令”而代之以( D )。
A.“单一的义务”
B.“绝对的义务”
C.“最大的义务”
D.“显见的义务”
66、罗斯提出,通过确定各种义务在特定背景中正确性高于错误性的“最大余额”,可以发现( C )。
A.“显见的义务”
B.“绝对的义务”
C.“最大的义务”
D.“实际的义务”
67、人们经常履行一些义务,除了在特殊情况下与更强的义务发生冲突以外,这些义务不能彼此凌驾,也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这些义务就是( B )。
A.“绝对的义务”
B.“显见的义务”
C.“实际的义务”
D.“重要的义务”
68、义务论认为政体与政府的核心价值目标应该是( A )。
A.公正、平等
B.效率、效益
C.经济、成本
D.稳定、发展
69、当代新公共管理充分体现了公正、平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重要奠基人是( B )。
A.休谟
B.罗尔斯
C.边沁
D.密尔
70、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按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来排列选择对象的秩序,然后选择一个对象,使它的最坏结果优于其他对象的最坏结果,这就是( B )。
A.“最大最大原则”
B.“最大最小原则”
C.“无限理性原则”
D.“有限理性原则”
71、相比于“功利主义”原则,“正义”原则更关注( C )。
A.“最大受惠者”的利益
B.“中间受惠者”的利益
C.“最少受惠者”的利益
D.全体成员的利益
72、与效率原则不同,要求政府控制社会财富的分配,期望每个人在社会合作与分配结构中能够最大限度获利的原则是( C )。
A.最小政府原则
B.不干预原则
C.差别原则
D.福利原则
73、效率原则认为一种结构当改变它以使一些人(至少一个)状况变好的同时,其他人(至少一个)的状况( D )。
A.不变
B.一起变好
C.没有关联
D.必然变坏
74、在差别原则中,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配比例是( A )。
A.紧密啮合的关系
B.相对立的关系
C.此消彼长的关系
D.随机变化的关系
功利主义制度伦理原则主张政府的目的是增进( C )。
A.最少数人的最大幸福
B.最大多数人的最小幸福
C.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D.最少数人的最小幸福
75、在目的论与义务论两大伦理传统中,两者的最高道德价值分别( A )。
A.是“善”与“正当”
B.是“正当”与“善”
C.都是“善”
D.都是“正当”
76、公正伦理观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取决于目的之现实,而是取决于( B )。
A.成本与效益
B.善良的动机
C.时间与效率
D.目标与效果
77、义务论认为,人的快乐与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苦乐感觉与道德善恶无关,行为的善恶只与意志所遵循的原则相关,具有如此约束力的原则就是( C )。
A.功利原则
B.工具理性
C.绝对命令
D.实践理性
78、义务论在论证政府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干预的合理性时,存在着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前提,这一价值就是( B )。
A.效率价值
B.平等价值
C.自由价值
D.民主价值
79、亨廷顿从腐败的方式入手,将腐败界定为一种特殊的( C )。
A.个人行为
B.社会行为
C.交易行为
D.自发行为
80、罗森布鲁姆认为“非交易性腐败”具有一种( C )。
A.互动性
B.双向性
C.单向性
D.多源流性
81、腐败的官员视其公职活动如一种经营交换,他们寻求最大限度地扩大这一收益,因而职位变成了一个( A )。
A.最大化单位
B.最小化单位
C.服务性单位
D.理想化单位
82、有学者认为,腐败行为大多出现在诸如公共采购与订购、进口许可的授予等特许部门,以及工商、海关等特殊部门,这些部门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D )。
A.国家行政管理部门
B.国家强力机关
C.中央政府直属部门
D.处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交汇处
83、“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说形象地说明了某些腐败行为源自于行政权力的( B ).
A.手段性
B.时效性
C.一元性
D.膨胀性
84、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跑官”、“买官”,把原本为公众谋利的权力作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产生这些腐败行为的原因是因为行政权力具有(A )。
A.手段性
B.独立性
C.一元性
D.膨胀性
85、产生行政腐败的温床是( B )。
A.人事腐败
B.政治腐败 C .经济腐败 D.管理腐败
86、在现代社会,立法者倾向于将大量的权力委托给那些具有专业知识的行政人员,使他们客观上拥有相对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被称为( A )。
A.行政优益权
B.会员优先权
C.行政权力
D.行政立法权
87、遏制腐败必须从腐败的结构性根源着手,即( C )。
A.对行为进行更严格的规范
B.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
C.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
D.对经济行为进行限制
88、波普认为,法律和法律措施的执行,具有重要的先决条件,这就是( A )。
A.良好的道德环境
B.严密的等级制度
C.网状的组织结构
D.规范的组织行为
89、在诸多的监督途径中,各国反腐败斗争通用的方式是( C )。
A.一定的舆论监督
B.普遍的道德教化
C.专门的立法监督
D.有限的宗教控制
90、为了保证组织上的独立性,以及在行使监督权力过程中的威慑力,香港廉政公署直接向(D )。
A.特区立法会负责
B.特区法院负责
C.全国人大负责
D.特区行政长官负责
91、独立的监督机构之所以成为反腐败斗争中的坚强堡垒,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些机构和委员会具有特殊的、独立的( B )。
A.道德操守
B.任命与卸任机制
C.意识形态体系
D.利益分配机制
92、在美国,部门首长由总统直接任命,负责政府公共行政官员财产申报和登记的独立的专门监督机构是( B )。
A.联邦调查局
B.政府伦理办公室
C.廉政公署
D.反贪污贿赂局
93、在反腐过程中,进行道德监督的途径主要包括:确立实用的道德标准、在任命和选拔官员中将道德操守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以及( A )。
A.制度化的在职伦理培训
B.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
C.提供多元的制度选择
D.提出抽象的道德标准
94、在反腐过程中,道德准则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 C )。
A.法律的完善
B.制度的完善
C.道德环境的形成
D.行政程序的合法
95、美国在伦理培训中,为了增强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设计出四种主要的伦理培训模式:“遵从模式”、“正直模式”、“融合模式”和( D )。
A.“强制模式”
B.“规定模式”
C.“实现模式”
D.“整合模式”
96、在美国的伦理培训模式中,属于规定性、强迫性、惩罚性方式的是( A )。
A.“遵从模式”
B.“正直模式”
C.“融合模式”
D.“整合模式”
97、在伦理培训中,设计规定性、强迫性、惩罚性的培训模式是为了激励人们服从( A )。
A.最低的道德标准
B.最高的道德标准
C.中间层次的道德标准
D.所有的道德规范
98、在反腐过程中,有效的监督系统应包括:外监系统、内监系统和( C )。
A.法律监督系统
B.部门监督系统
C.道德监督系统
D.舆论监督系统
99、在反腐过程中,司法监督的关注点是( B )。
A.行为的预防
B.行为的后果
C.行为的动机
D.行为的环境
100、在遏制行政腐败行为的过程中,司法监督的有效性往往依赖于( B )。
A.人们对职业操守的认识
B.人们对惩罚的恐惧心理
C.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同
D.人们对法律的认同态度
101、在现有监督体制中,监督主体在行使监督时,首先要( C )。
A.将自己与监督客体融合
B.视自己为监督客体
C.把自己和监督客体分离
D.与监督客体搞好关系
102、“以个别利益侵犯共同利益的行为都是腐败”,这种对腐败的界定所依据的思路是( B )。
A.根据交换规律解释腐败
B.根据法律准则定义腐败
C.按道德标准界定腐败
D.根据腐败类型解释腐败
103、在现代社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甚至无限越权,成为腐败的重要源头,这源自于行政权力的( D )。
A.时效性
B.手段性
C.一元性
D.膨胀性
104、亨廷顿认为,处于现代化之中的腐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是行为背离了公认的规范,还不如说是规范背离了公认的( C )。
A.法律法规
B.制度规范
C.行为方式
D.纪律守则
105、培养与正式的法律标准保持一致的道德判断力,即培养个体伦理责任的伦理培训模式被称为( B )。
A.遵从模式
B.融合模式
C.整合模式
D.正直模式
106、行政人员披露或检举行政机构内部的腐败现象是极其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必须面对行政组织结构中的( C )。
A.公众舆论牵制
B.下级影响
C.上级控制
D.亲友制衡
107、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层级结构称为( A )。
A.“高纵型”结构
B.“层级型”结构
C.“系统型”结构
D.“多元型”结构
108、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分权结构称为( A )。
A.“扁平型”结构
B.“高纵型”结构
C.“官僚型”结构
D.“管理型”结构
109、组织结构内部有序性和等级差异的基础是(B )。
A.组织规模
B.逐级授权
C.组织目标
D.管理层次
110、“组织只有赢得内部对其目标的服从时,才能赢得外部的服从”,这就是( D )。
A.“寻租”理论
B.“彼得”理论
C.“帕金森”理论
D.“双峰对称”理论
111、组织系统中有效行使权力的基本保证是( A )。
A.个人服从
B.层级设置
C.管理幅度
D.管理层次
112、组织系统中权力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 D)。
A.组织的人数规模
B.成员的学历水平
C.领导的个人风格
D.个人的从属地位
113、行政组织中的个人是一种( D )。
A.个人角色
B.多重角色
C.家庭角色
D.公共角色
114、米尔格莱姆认为,在有组织秩序的社会中,从自治功能性模式向有组织功能性模式的转化即是( B )。
A.组织变迁
B.代理转换
C.职能调整
D.层级修正
115、现代行政体制要求行政人员需要承担双重使命:服从权威与( C )。
A.服从领导
B.遵从舆论
C.自主履行责任
D.超越体制
116、米尔格莱姆认为,作为“角色人”,行政人员的服从是( A )。
A.无限制的
B.有限制的
C.视领导而定
D.视组织规模而定
117、尊重宪法意昧着尊重(B )。
A.长官的意志
B.公众的意志
C.个体的意志
D.组织的意志
118、负责任的公共行政人员的重要职责就是维护真正意义上的( B )。
A.个体利益
B.公共利益
C.组织利益
D.长官利益
119、衡量行政官员是否违背公共利益的根本标准是( D )。
A.公务员法 B .组织法 C.党章 D.宪法
120、组织内部的行政“个体人”通过越出组织程序的方式,向公众揭露组织内部的行政官员或部门违背公共利益、侵吞公共财富的行为被称为( C )。
A.申诉
B.救济
C.检举
D.警告
121、为了保护检举者,1989年美国颁布了( C )。
A.“彭德尔顿法”
B.“独立法案”
C.“检举者保护法案”
D.“人权法案”
122、巴纳德认为,作为特定合作体系的参加者,只要组织成员所作的努力是协作性的,那么他们作为人个的特征就被( A )。
A.社会化
B.个性化
C.独立化
D.边缘化
123、从实现个体道德价值的角度看,行政人员的个体价值依附于组织的( D )。
A.个体目标
B.具体目标
C.部门目标
D.整体目标
124、在一个官僚机制十分完善的组织环境中,个人的道德理性能力是( B )。
A.无限的
B.极其有限的
C.有很大空间的
D.与组织机制无关的
125、库珀认为,后现代社会中的行政人员,经常被动地卷入政治活动,这种压力和动力驱使行政人员更多的介入( C )。
A.行政事务
B.个人生活
C.决策过程
D.咨询业务
126、在正式行政组织系统中,绕开常规途径检举揭发行政组织或官员的行为是一种( B )。
A.“常规”行为
B.“犯规”行为
C.“感性”行为
D.“组织”行为
127、检举者面临的忠诚冲突直接来自于( A )。
A.组织内部压力
B.组织外部压力
C.公众舆论压力
D.家庭成员压力
128、在官僚等级制内部,具有最强烈冲击力的行为是( C )。
A.服从
B.委托
C.控告
D.执行
129、有效的控告涉及的内容必定是(A )。
A.马上会发生的事件 B .很久以后才可能发生的事件
C.已经发生而且影响已经消退的事件
D.已经制定但还远未运行的制度
130、检举者不能为了获得公众支持而纯粹去迎合公众的兴趣,他们提供的信息要避免涉及(D )。
A.组织目标
B.行政决策
C.决策过程
D.个人隐私
131、在组织理论中,现代政府组织与权力设置的理论依据是( A )。
A.个人有义务服从上级指令
B.分权与效率成正比
C.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
D.官僚制越刻板组织效率越高
132、巴纳德认为,行政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前提是( B )。
A.个性的充分宏扬
B.忠诚于组织与上级权力关系
C.超脱于组织内部权力关系
D.超脱于组织自身目标
133、行政人员的“忠诚”或是“检举”都是一种( C )。
A.法律选择
B.组织选择
C.道德选择
D.制度选择
134、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一直被称为是调节行政行为的( D )。
A.外在监督
B.制度监督
C.行为监督
D.内在监督
135、在公共行政伦理学中,与“责任”相对应的是特定制度结构中个人的( B )。
A.行为
B.角色
C.待遇
D.利益
136、从公共行政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以下论述中,正确体现“职责”与“责任”间基本关系的论述是( A )。
A.“责任”是对履行“职责”的行为后果作出的回应
B.组织制度界定各种具体的“责任”
C.“责任”为确认行为的“职责”设定主体性前提
D.两者没有内在联系
137、一般来说,制度中“角色”承担的职责通常是根据( A )。
A.等级关系确定的
B.组织规模确定的
C.管理技术确定的
D.成员素质确定的
138、每一个行政角色既构成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又构成并列平等的关系,纵横交错地构织成组织结构网络,这被称之为( B )。
A.制度的文化
B.制度的结构
C.制度的功能
D.制度的形象
139、在“众多的手”的情况下,不论行为后果是好是坏,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承担制度规定的、与自己职责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被称之为( C )。
A.组织职责
B.集体责任
C.制度性责任
D.潜在责任
140、“制度性责任”是行政人员重要的( B )。
A.内在责任
B.外在责任
C.虚拟责任
D.弹性责任
141、行政人员在履行制度性责任时,逐渐形成某种“内在责任”,这类责任就是( D )。
A.制度性责任
B.外在责任
C.集体责任
D.非制度性责任
142、行政人员的责任从外在约束转变为内在要求,主要源自个人的( C )。
A.文化素质
B.学历水平
C.道德良知
D.专业技能
143、行政人员出于道德良知履行职责,其个体心理机制是( A )。
A.主观的、个性化的
B.客观的、强制性的
C.主观的、强制性的
D.客观的、个性化的
144、在“前道德阶段”,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感依赖于( D )。
A.内在责任感
B.自身学历水平
C.个体行为习惯
D.外在强制力
145、科尔伯格认为,“前道德阶段”由两个时期构成,一是惩罚与服从定向时期,二是( B )。
A.服从与自我保护与时期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时期
C.社会契约定向时期
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时期
146、科尔伯格认为,“习惯道德阶段”由两个时期构成,一是人际关系定向时期,二是( C )。
A.惩罚与服从定向时期
B.相对主义定向时期
C.维护权威和道德的定向时期
D.社会契约定向时期
147、个体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 )。
A.自律道德阶段
B.前道德阶段
C.习惯道德阶段
D.他律道德阶段
148、个体道德发展的经历表明,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感是在( A )。
A.公共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完成的
B.私人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完成的
C.市场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完成的
D.游戏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完成的
149、以自己为中心观察宇宙,他人则位于某一情感距离之外,这一观察视角被内格尔称为( B )。
A.客观的立场
B.个人的立场
C.他人的立场
D.普遍的立场
150、对于公共行政组织中的个人而言,理解职业道德责任的基本前提就在于( D )。
A.个人立场的思考
B.家庭立场的思考
C.经济利益的思考
D.转换立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