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篇一」
前段时间闲来无事走进鄞州书城想去买几本参考书。

走入教育类书籍区一眼就看到了这本很夺目的书。

说它夺目,一是因为它的大红色封面,在众多的书中显得特别突出;二是因为它的标题显示这是一本关注孩子幸福的书。

直觉令我第一时间感觉到这本教育书籍的价值。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连续二周,我一直捧着这本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我被书中鲜活的个案所震慑,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初,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假如鲁迅先生地下有灵的话,看到这本书他定会发出一丝会心的微笑的,虽然微笑之后仍然还是沉重。

这本书解剖了中国教育体系、分析了失败的家庭教育、也分析了国内流行的刘亦婷等育儿招数,同时以大量的鲜活的育儿和教学实例来例示了作者22年来的`作为母亲和美术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探索。

作者深受国际著名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论和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并在自己丰富的艺术教育经验和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哲理和启迪意义的教育观点,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

首先,和蒙特梭利教育观类似,作者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

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其次,作者提出自己关于素质教育的看法。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是爱的教育。

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人、爱所
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应培养孩子在不幸的时候找到幸福的感觉的能力。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推荐各位阅读。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篇二」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范文
李跃儿这个人一开始我并不熟悉,认识她来自于她的这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里面生活、真挚的言语所吸引,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温馨,没有华丽文藻,没有专业的术语。

她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详尽却不繁复的讲述一个一个她所遇到、看到、听到的故事。

不讲为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她用一条条平凡的字句,领导你不由自主得去领悟、去思考,让人欲罢不能,越读越深入,完全地沉浸其中
在李老师的书中有对孩子至高的爱,就算一个杀人犯、恶魔,她也未置一句恶语。

在她的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纯净的种子,种子如何发芽、如何成长来源于浇灌者。

所以,孩子犯得一切错误都是父母无知、不重视而造成的。

首先应受到教育的应该是父母,只有父母拥有了健康、科学的教育观,幼儿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孩子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历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当他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爱他时,讲来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欢迎被接纳的;当他发现他的父母不爱他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会轻易爱他,也不会接纳他。

我很认同这段话,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咋还能的社会,我们更多关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

教育者被要求高学历、高素质,各种技能的.比赛、书面的文章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者被评定能不能胜任幼儿教育这
一职业时,是不是要再次评定他是否怀有一颗有爱的心?幼儿工作之琐碎、繁复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与教育两者间,我们更趋向于保育。

刚刚脱离父母的孩子有着独自面对社会的恐惧,用蹒跚的小腿走向远方,离开他们的小世界迎接陌生。

在这种环境下,我想再强大的技能知识都是无力的,如果这时的教育者没有一颗爱的心,面对孩子的哭闹,他烦了;面对孩子的调皮,他恼了;面对孩子的彷徨与无知,他厌了。

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们心中都有爱,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许多幼儿园教育者虐伤孩子的事件了呢?
李老师的书中贯穿全文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缺一不可!教育者的爱尤为重要,他引导孩子幼小的心,让他们锻炼敢于面对困难的意志;他呵护孩子受伤的心,以爱抚平破碎使其强韧;他保护孩子懵懂的心,使他们有一个温暖的臂弯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许我们都要反思,看完全书我才觉得这句话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惊心。

没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宝剑的骑士,这样的他将如何面对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他的人生还能完整吗?请还给孩子幸福之剑,请守护孩子美好童年!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篇三」
上周我为锦绣童年书店进货时一眼就看到了这本很夺目的书。

说它夺目,一是因为它的大红色封面,在铺天盖地的书展平台上特别突出;二是因为它的标题显示这是一本关注孩子幸福的书。

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哈佛女孩”“清华男孩”等等直奔“望子成龙”主题的书,但这本书的立意全然不同。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作为一个母亲、一个正诚意“帮助孩子建设书香童年”的儿童俱乐部的经营者,直觉令我第一时间感觉到这本教育书籍的价值。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这个周末,我一直捧着这本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

本书解剖了中国教育体系、分析了失败的家庭教育、也分析了国内流行的刘亦婷等育儿招数,同时以大量的鲜活的育儿和教学实例来例示了作者22年来的作为母亲和美术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探索。

作者深受国际著名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论和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并在自己丰富的艺术教育经验和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哲理和启迪意义的教育观点,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

首先,和蒙特梭利教育观类似,作者认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

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其次,作者提出自己关于素质教育的看法。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是爱的教育。

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要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 “应培养孩子在不幸的时候找到幸福的感觉的能力。


此外,基于多年的家长工作经历,作者把中国的家长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 这一分类令人沉思和反省,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典型的教学案例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对孩子进行智慧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欣赏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想象
力、创造力、探索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等等,以帮助居绝大多数的第二类家长成长为第一类家长。

为家庭教育解毒,自然也就双双解救了家长和孩子。

合上这本大红书,我意犹未尽,立即上网浏览了“李跃儿教育网”,更令我加深了对李跃儿这个民间教育家、画家、和母亲的了解、认同和猩猩相惜。

网上有读者说一口气买了50本送给身边的朋友,对此我毫不意外。

我相信这本深深打动了我、也给了我很大启发的书一定同样会打动和启发众多真正关心孩子幸福的家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篇四」
读着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李跃儿是一个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人,所以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

我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

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了!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

翻阅时,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无助、恐惧、孤独、愤怒。

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状态!
那么,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似乎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给予孩子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必须要清楚"幸福的根源",这绝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

引用周弘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只有"用心赏识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给予孩子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一开始是没有棱角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画上一个方框后,从此它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矩形,这时,除了在方框中发挥定格的形态外,再也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了。

这是教育的失败!只有当孩子心境未定格时,才是教育的最好时机。

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拉成平行线,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能获得有益的发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