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复习“重点句”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句(关键句、信息句、中心句)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说明文,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什么是关键语句呢?就是指能提示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的中心的句子。

有些关键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所以,对理解关键句的方法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探讨,为阅读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知识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

说明类的文章亦是如此。

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或者主旨的理解。

1、抓住能表达主旨的中心句2、品读能体现内容的概括句3、连缀能体现思路的标示句。

关键句的把握与理解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解答这种方法与技能,相信在语文复习中会事半功倍。

具体来说,除了上面的几种句子之外,还可注意下面的方式:
1、抓首句。

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抓中心句。

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

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转承句。

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如北京中考《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一文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有外在的事物对地球的威胁转入人类对自己的威胁。

4、抓点睛句。

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5、抓警句。

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如:《故宫博物院》最后一句话:“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对故宫博物院建组的伟大的赞叹,也体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爱和钦佩。

当然,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6、抓矛盾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如:《苏州园林》文中的“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苏州园林的美是妙不可言的。

7、抓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最后一段中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作者直抒胸臆,懂得大自然的语言的好处。

8、抓特殊句。

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

9、抓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

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运用拟人手法。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将大地说成“苏醒”赋予其人的特征,生动有趣,引人注意。

10、抓尾句。

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
抒发感情。

如:《向沙漠进军》末段的尾句“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说辞恳切,说服力强,表达了作者对沙漠治理可以治理好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