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坠积性肺炎
术后应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指导扩胸运动,摄取足够的水分。 使用拍背辅助咳嗽排痰及雾化吸入等方法清 理呼吸道保持通畅。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期间,要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 量。 尿管平时夹闭,患者感到有尿意时开放,嘱患者多 饮水,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2次/d。 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8~72h便可拔管。
体位

牵引需采取中立、患肢外展20°~30°、内 收的位置。患足需中立位。限制患肢外旋位 置。避免被褥压在牵引装置上,以免影响牵 引效果。为防止患肢外旋可同时穿"丁"字鞋。
牵引的护理


皮牵引重量不宜超过5kg; 骨牵引者,(1)患者取仰卧位,躯干、骨盆及下肢在同一 轴线上,患肢外展20~30°,患足呈中立位,防止内外旋转; 其牵引重量视情况适当调节,维持量一般为体重的1/7。牵 引重量不宜超过20kg(2)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 保持针眼 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每日用75%酒精滴 针眼2次,针眼处有分泌物或痂皮需用消毒棉签将其擦去防 止痂下积脓。在牵引期间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肌肉 萎缩及深部组织静脉炎。6-8周后去掉牵引,可练习抬腿, 自由活动患肢。并继续逐日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等活动。如果 肌力好,可适当扶拐下床锻炼,患肢不负重。 3个月左右复查X线片,遵医嘱指导后可下地活动。
术前护理

(4)术前训练指导: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术前应指导患者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 运动,做大腿及臀部肌肉训练,以预防深静 脉血栓的形成、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指导 患者学会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以增加肺活 量,防止术后坠积性肺炎,同时,训练患者 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生活。
饮食指导

应多食与骨折修复关系密切的钙、磷、维生 素C、维生素D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豆类、 鱼、瘦肉、牛奶、水果、蔬菜等,加强营养, 有利于骨折愈合。
患肢的护理



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正确变换体位可防止出现术后并发症, 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患肢的功能位是指,既可固定关 节,又利于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方便肢体活动和利于 肿胀消退的位置。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位应做到“三防”:防过度屈曲和 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枕;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 保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防内收,两下肢间垫一软枕保 持肢体外展中立位,防止人工假体脱位。 术后48 h内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变化,如患肢皮肤青紫、 皮温低、足背动脉消失或减弱,应及时处理。术后2—3 d拍 x片,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情况。搬运病人或使用便盆时要特 别注意,应将骨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如 病人发生髋关节剧烈疼痛,应立即报告医生,进一步明确有 无脱位。
感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几率由早期10%~ 15%控制在目前的1%左右。感染多发生在术 后早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为血源性感染。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颜色紫绀,皮温升高,甚 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预防的原则: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也可给予肢体按摩;低分子肝素钠可起到较好的预防 血栓的作用。 护理工作中应注意患肢的感觉、色泽、肢端动脉搏 动情况,如出现下肢肿胀、肢端温度降低、皮肤发 绀、疼痛加剧,应警惕栓塞的发生 。
术前护理

(2)心理护理:针对疾病做好知识宣教,向 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目的、必要性、预后效 果。通过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的例子,介绍手 术专家,让患者与病区内同类患者交谈等方 法,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取得 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术前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合并有心脑血管 疾病及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请相 关内科会诊,给予相关治疗,控制症状,待 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须做皮牵引、骨 牵引的患者,应注意观察皮牵引皮肤是否有 水泡,骨牵引针眼有无出血及发红现象,患 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 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正确姿势

正确姿势:三不四避免 “三不”:不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 凳, “四避免”: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 范围剧烈活动的项目;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 从座位上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 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接电话等;避免在不平整或光 滑的路面上行走。
谢 谢
引流管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经骨手术,髓腔有渗血、术后有潜在死腔, 且髋部难以做良好的加压包扎,因而骨创面的渗血可在腔隙 内形成较大的血肿,术后置引流管引流积血,以减少伤口内 血肿的形成,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关节周围血液机化, 减少疤痕组织形成,对增加术后关节活动有一定益处。应注 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 h内引流量最大,经常挤压引流 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液倒流,密切观察引流量、引 流液体的颜色和性质。正常为50~400ml/d,色淡红;若引流 量大于400ml/d,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术 后24-72H引流量小于50 ml/d,可拔出引流管
三.出院指导
术前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患者准备: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规、 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片等。常规 备血、做皮试。要求吸烟者禁烟(1周),指导患者进 行引体向上运动及床上排便,将教会下肢功能锻炼、 关节活动方法以及正确使用拐杖,设法消除患者过 度紧张恐惧心理。拟定合理护理计划。评估全身情 况。肥胖患者术前应劝其减轻体重,因过度肥胖的 患者术后增加出血、脱位的几率,避免患肢肌肉注 射。
股骨颈骨折病人 护理
讲课内容
病因 分类 症状和体征 治疗 护理
定义:指股骨头下和股骨
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老年人:特别是女性, 骨质疏松使股骨颈脆弱。 加之髋周肌群退变,平 地滑倒都可至股骨颈骨 折。
◆青壮年:一般因严重的 外伤,如车祸或高处坠 落伤等。

三、股骨颈骨折分类
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 1.早期 术后第2-7天,下肢所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目的是促进血液循 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运动 仰卧位,最大限度地进行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运动,每个动作保持 10秒后,再放松。 (2)股四头肌、腘绳肌训练 仰卧位,患肢外展30°保持中立位,膝下可垫一软枕,主动下压 膝关节,足跟尽量向前,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然后放松。 (3)臀肌收缩运动 平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适地放着身体的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 持10秒,放松。以上每个动作持续作10~12分钟每次,2~3次每天。
平,患者仍可行走,疼痛轻,称 嵌插型 暴力持续或不恰当的治疗,嵌插 会变成分离,骨折线也变成接近 垂直
症状和体征
1、畸形 2、疼痛 3、肿胀 4、功能障碍 5、患肢缩短
五、治疗
保守治疗:皮牵引 骨牵引 手术治疗:内固定 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皮牵引
适应症
不完全骨折 外展嵌插骨折
时间
术后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患肢护理 3.引流管的护理 4.饮食指导 5.预防并发症 6.功能锻炼

预防并发症

1.出血 2.深静脉栓塞 3.感染 4.假体脱位 5.假体松动
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回病房后以“轻、缓、平”原则将患者移至床上, 观察伤面是否有渗血、渗液,体温超过38.5℃以上, 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早处理。术 后禁食6h,头偏向一侧,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 患者出现躁动,给予肢体制动,观察患肢末梢血液 循环及皮肤的温度、感觉、足趾运动,保持关节的 稳定,观察术后引流管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 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预防便秘



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肠蠕动慢,加之蔬菜 水果吃的少,床上排便不习惯等因素,极易发生便 秘。 向患者讲解床上排便及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协助患者养成 饭后半小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
一.术前护理
二.术后护理
6-8周 解除牵引后扶拐下地 骨折愈合后可弃拐行走
内固定
空心钉
DHS内固定
空心钉固定
股骨头置换术
适应症

65岁以上的病人,头下型骨折移位明显,愈合有困难,不能 耐受长期卧床 髋臼没有病损,股骨头缺血坏死范围大,其他手术不能修复 的
全髋关节置换术
适应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


2.中期 术后8-15天,继续早期功能锻炼。 (1)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平卧位,患肢伸直向上抬起,要求足跟离 开床面20厘米以上,在空中滞留5-10分钟,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2)屈髋、屈膝运动:患者平卧位,移去膝下软枕,医护人员一手 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 屈膝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活动度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主动屈髋、屈 膝训练,但屈髋不能>90° (3)从侧卧到坐位训练 双手撑于床上,曲健肢伸患肢。托住患肢移 至床边让自然下垂;坐位到站位:先床上坐起,无头晕,床边坐下,先 下健肢再下患肢,双手把扶手支持10秒,每天2-3次;扶拐站立练习行 走:健腿先,患腿跟进,拐杖随后。有人保护,每次20秒,每天2-3次。 6-8周后部分负重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几乎所有患髋关节疾病 而引起慢性不适和显著功能障碍的病人。然而 在年轻病人中这并非解决髋关节疼痛的唯一手 术方式 以往认为60-75岁最适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现在高龄本身并非手术禁忌症

保守治疗的护理
手术治疗的护理
保 守 治 疗 护 理



1.体位 2.牵引的护理 3.观察局部血运皮温 4.预防压疮 5.功能锻炼 6.有效咳嗽排痰 7.注意三不:不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
脱位
脱位最容易发生在手术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 中,全身麻醉清醒过程中躁动或卧床翻身操 作中 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患者正确的体位。观 察脱位的要点是:患肢疼痛剧烈,双下肢长 度不同(患肢缩短),成过度外旋位。 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使患肢制动,并通知 医生进一步处理。

功能锻炼






3.后期 术后3周到3个月,继续中期功能锻炼,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频率。 术后6周内6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侧卧患侧;不要坐沙发矮凳,坐位 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物,不要床上屈膝而坐。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
出院指导


(1)休息: (2)饮食: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多进含蛋白质,维生素,钙, 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自身抵抗力,但要控制体重的增加,以 减少关节的负重。 (3)复查: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6个月内,每3个 月复诊一次,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按时来院复查,有下 列情况应及时就诊:患肢出现胀痛,肢体位置异常或感觉髋 关节脱臼,局部切口处鲜红,肿,热,痛。
预防褥疮



规范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出现褥疮的根本措施。 卧气垫床,定时翻身,一般2h翻身一次。 注意保持患者身体皮肤及床铺的整洁、干燥及平整。 对于受压骨性突出部位,可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同时可选择柔软物将其垫起,以减缓局 部压力。 对骨折后不便翻身的,应定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手法 按摩,一旦发现受压部位发红,应引起注意,可行 局部热敷,酒精擦拭及理疗,但对感觉障碍的应避 免烫伤。
按骨折线分类 按移位程度分类(Garden) 嵌插型骨折



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头下骨折----易坏死 经颈骨折----易坏死 基底骨折----较易愈合
1
2
3
按移位程度分(Garden)
不完全骨折
无移位的完全骨折
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
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嵌插型骨折
承受暴力而骨折时骨折线接近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