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需求,按凯恩斯的解释,就是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即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 函数相交点之值。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有效需求表现为收入的消费,当就业增 加时,收入也随之增加,而且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快,因此经常引起需求不 足。这是造成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原因,为此,就需要增加社会投资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并借此扩大就业 量。
《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 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 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 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 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 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本书于1936年——当西方世界在大萧条的阴影下挣扎求生时,由英国经济学凯恩斯写下这部划时代著作。本 书着重总量分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经济危机理论之上,本书用“有效需求”原理代替了新古典 学派的“萨伊定律”;在就业理论上,本书则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性;在利息理论上,本书用流动性偏 好理论代替了传统的利息论,进而提出了完整的货币经济理论。在政策方面,本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为国家调控 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创作过程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 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 凯恩斯为了医治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 此书 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图书目录
图书目录
第一编引论 第一章何谓通论 第二章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第三章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编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单位的选择 第五章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用 第六章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关于使用者成本的附录 第七章对储蓄和投资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 第三编消费倾向 第八章消费倾向:Ⅰ.客观因素
创作背景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失业除了传统经济学认为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有一种非自愿失业, 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 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失业是因为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后者又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心理 因素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是因消费倾向递减,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效率 递减和流动偏好,前者是指投资利润率的下降,后者是指人们保留现金偏好。
艺术特色
作品观点
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 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这只适合于特殊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因而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年),英国现代经济学家,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缔造者之一,开创了经济学的 “凯恩斯革命”。他一生都致力于经济学研究,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和“战后繁荣之父”等。他的著作有 《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货币改革论》《通向繁荣之路》《怎样筹措战费》等。
谢谢观看
经济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
(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作品影响
作品影响
《通论》出版初期曾受到经济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也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通论》的基本观点不久便被经济 学界所普遍接受。凯恩斯的追随者对《通论》进行了大量的诠释、修补和发展,形成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广泛影 响的凯恩斯学派,或称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 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界和大 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要想办法促进有效需求,办法是: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采用累进税增加穷人收入, 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他认为,刺激投资比刺激消费更重要。它有乘数效应。在研究方法上,它 将传统经济学的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看作是特例,而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看作常态, 由此构造能包容原有经济学在内的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论。
有效需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消费物的需求和对投资物的需求,那么只要找到影响这两个方面需求的 变动因素,就可以探寻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所在,于是凯恩斯转向三大规律的分析。
三大规律
对于消费物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对投资物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货币利息率,因此 凯恩斯提出了三大基本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3)灵活偏好规律。这是凯 恩斯这个就业理论的支柱。
时代背景
创作过程
时代背景
以前在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 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早年曾受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熏陶,赞同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并 一直致力于货币理论的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调和严重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是经济紧缩导致的。 因 而他极力攻击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认为此举会导致通货紧缩及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失衡,从而使英国的出口品价 格太高,不利于竞争,而这正是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因此,他主张政府采取通货管理政策,通过价格控制 (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来调整经济。这时,凯恩斯已开始有点脱离传统经济学的路线。失业使他觉得自由经 济并非完全能够自我调节,自由竞争市场也不足以带来经济的复兴,但他的这种脱离仍非常有限,其对经济的分 析仍是以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不过,面临长期的失业现象,他主张增加公共工程开支,以此来增加就 业机会,减少失业,这可以说是第一次冒出“凯恩斯革命”的火花。
作品鉴赏
主要思想
艺术特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思想
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他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他首先批驳了以往的经典学 派根据萨伊定律对于充分就业均衡所作的错误假设,指出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自愿失业、摩擦失业,而且 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这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通常存在的,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指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 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 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指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 三个基本因素的作用。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 需求不足的结果。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 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对资本未来收 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由于《通论》的总量分析是在假定现有劳动力的技艺和数量,现有资本设备的数量和技术、竞争程度、社会 结构等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凯恩斯的追随者为了使 《通论》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力图使它长期化、动态化,提出了各种经济波动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寻求使经 济得以稳定增长的途径。在这过程中,凯恩斯主义者内部由于对待传统经济学的态度有差异以及分析中运用的概 念、前提等不同,又分解为两个分支,一是新古典综合派或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一是新剑桥学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0xx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创作背景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作品鉴赏
05 作品影响
07 作者简介
目录
06 作品评价
基本信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2009年12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约翰·梅纳德·凯恩 斯。本书着重总量分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一起构成过去一百年中出现的 最重要的著作。 ——美国著名教授哈里斯
这部作品是现代西方经济崛起的原动力,标志着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它是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 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作。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的理论就是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 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