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救护 (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20
1、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救护和途中监护。
21
2、急诊科救护
1、集中式抢救、 监护、留观 2、治愈后出院
3、部分患者需收 入重症监护室
22
3、重症监护室的救护
四、熟悉常用急救技术:扎针、心肺复苏、简易呼 吸器的使用、除颤、监护、心电图测量、吸痰、 微量泵...... 五、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7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 组成与管理
28
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 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 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 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 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平时的急诊 医疗工作,也适合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 的急救。
急危重症护理学
1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 哪些突发灾难
2
3
4
5
6
7
8
什么是急危 重症护理学?
9
第一章
绪
论
10
第一节 概述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11
急危重症护理学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 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 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一门研究各类急 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 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 综合性应用学科。
特点:跨学科的综合性的 学科。
1
对于急诊护士的要求:
急危重症的患者起病急、病情 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要求 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 方法对进行初步诊断,并给予紧 急救护。
26
对于急危重症护士的要求:
一、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有责任心,不怕脏、不怕 累、不怕危险,高速度、高效率地抢救病人。 二、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内外妇儿、心理学、社 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
14
现代的急救中心
2
15
120急救中心调度大厅
2
16
ICU常用机器: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 吸机、血透机
17
ICU:现代仪器的集中地
18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2)20世纪80年代:各医院建立急救中心。1981年,卫生 部颁发文件要求各城市根据条件加强急救工作。1981年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1983年,卫生部颁布“城市 医院急诊科建设方案”。1986年全国统一呼救电话为: 120。 3)目前,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急救网络已 经逐步形成。2014年2月1日《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颁 布。 4)目前教育部把“急救护理学”确立为护理学的必修课 程。
29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概念上强调急诊 的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主 要是针对地震、水灾、重大交通事故、楼 房倒塌、爆炸等灾难事故造成的群体伤员 的紧急医疗救治。
30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完整的EMSS:现场急救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具 高水平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ICU)
31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发展史
12
?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19世纪南丁格尔(F. Nightingale)年代
13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急救护理学的发源地。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建立 了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2、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医院急诊科首次运用 分诊技术。 3、1973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独立 的学科 4、1983年,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设立危重症医学 专业。 5、1983年之后,急危重症护理迅速发展,变得国 际化、标准化。
23
4、灾难救护
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旱灾、 台风、雪崩等等。
人为灾害:
交通事故、化学中 毒、战争、放射性 污染等等。
24
4、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管理和 科研
1、业务培训
2、急救工作的管理 (科室管理、120中心检查、 卫生厅检查)
3、科学研究 4、情报交流会
25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一、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二、1980年10月,卫生部正式颁布第一个 关于急救的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 救工作的意见》。 三、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均设有急 诊科,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心或急救 站,综合性大医院都建立了重症监护病 房,配备了一定的专业队伍。
32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4、普及社会急救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33
34
98.洪涝灾害
35
36
Thank You!
37Baidu Nhomakorabea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救护 (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20
1、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救护和途中监护。
21
2、急诊科救护
1、集中式抢救、 监护、留观 2、治愈后出院
3、部分患者需收 入重症监护室
22
3、重症监护室的救护
四、熟悉常用急救技术:扎针、心肺复苏、简易呼 吸器的使用、除颤、监护、心电图测量、吸痰、 微量泵...... 五、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7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 组成与管理
28
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 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 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 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 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平时的急诊 医疗工作,也适合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 的急救。
急危重症护理学
1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 哪些突发灾难
2
3
4
5
6
7
8
什么是急危 重症护理学?
9
第一章
绪
论
10
第一节 概述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11
急危重症护理学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 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 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一门研究各类急 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 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 综合性应用学科。
特点:跨学科的综合性的 学科。
1
对于急诊护士的要求:
急危重症的患者起病急、病情 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要求 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 方法对进行初步诊断,并给予紧 急救护。
26
对于急危重症护士的要求:
一、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有责任心,不怕脏、不怕 累、不怕危险,高速度、高效率地抢救病人。 二、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内外妇儿、心理学、社 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
14
现代的急救中心
2
15
120急救中心调度大厅
2
16
ICU常用机器: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 吸机、血透机
17
ICU:现代仪器的集中地
18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2)20世纪80年代:各医院建立急救中心。1981年,卫生 部颁发文件要求各城市根据条件加强急救工作。1981年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1983年,卫生部颁布“城市 医院急诊科建设方案”。1986年全国统一呼救电话为: 120。 3)目前,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急救网络已 经逐步形成。2014年2月1日《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颁 布。 4)目前教育部把“急救护理学”确立为护理学的必修课 程。
29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概念上强调急诊 的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主 要是针对地震、水灾、重大交通事故、楼 房倒塌、爆炸等灾难事故造成的群体伤员 的紧急医疗救治。
30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完整的EMSS:现场急救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具 高水平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ICU)
31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发展史
12
?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19世纪南丁格尔(F. Nightingale)年代
13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急救护理学的发源地。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建立 了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2、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医院急诊科首次运用 分诊技术。 3、1973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独立 的学科 4、1983年,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设立危重症医学 专业。 5、1983年之后,急危重症护理迅速发展,变得国 际化、标准化。
23
4、灾难救护
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旱灾、 台风、雪崩等等。
人为灾害:
交通事故、化学中 毒、战争、放射性 污染等等。
24
4、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管理和 科研
1、业务培训
2、急救工作的管理 (科室管理、120中心检查、 卫生厅检查)
3、科学研究 4、情报交流会
25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一、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二、1980年10月,卫生部正式颁布第一个 关于急救的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 救工作的意见》。 三、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均设有急 诊科,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心或急救 站,综合性大医院都建立了重症监护病 房,配备了一定的专业队伍。
32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4、普及社会急救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33
34
98.洪涝灾害
35
36
Thank You!
37Baidu Nhomakorab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