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证据:通过心理治疗对精神病进行超早期干预,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临床证据:通过心理治疗对精神病进行超早期干预,有
效!
都说“上医至未病”,若能在疾病发生之前,根据我们所掌握的发病规律找到可能生病的人群并且进行干预,便可以有效延缓甚至阻断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基于以上思路,越来越多的专家和研究者将目光放在疾病的预防上。
图丨网络
在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领域,一系列针对临床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的研究在近二十年陆续开展,这些研究讨论了不同的干预方式对高危人群的效果,其中主要包括心理干预、营养素及抗精神病药物。
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这些干预方式的疗效并无定论,不同的研究团队得出的临床结果不尽相同。
因此,哪些干预方式可能对高危人群有效,可以延迟或阻断精神分裂症发生呢?
CBTp对精神病前驱期干预疗效的系统综述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教授课题组,上海精神病风险人群队列项目(SHARP,ShangHai At Risk for Psychosis),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风险诊疗特色专科的研究团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团队在构建全球单中心体量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SHARP队列基础上,正在着力研究不同干预方式对于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目前已完成关于精神病性症状的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p”)对精神病前驱期干预疗效的系统综述,该成果近日于精神分裂症领域旗舰期刊《Schizophrenia Bulletin》(5-year IF: 8.054, 医学一区精神病学Q1 9/142)发表。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郑毓䳥博士及许婷婷医师为本文并列第一作者,张天宏博士为本文通讯作者,王继军教授为本文的共同资深作者,李春波教授、朱怡康博士和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Steven Livingstone教授为本文的共同作者。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Clinical high risk of psychosis, CHR)的临床特点包括:(1)具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阳性症状,(2)程度较轻(具有自知力),(3)病程短(一般不超过 1 年)。
例如,某人在就诊的3 个月前第一次出现猜疑被害,并能认为该这种猜想并非真实,则可认定其处于CHR状态。
该综述纳入了10篇RCT研究,在系统比较的基础上,肯定了认知行为治疗在预防风险人群症状进展中临床疗效,结果表明:CBTp能在中长期阶段显著降低疾病发生率,并且可以有效减弱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而为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性障碍早期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临床证据。
目前该团队还在进行其他与CBTp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并撰写了《精神病性症状的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师手册》一书,该手册也将在近期出版。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以CBTp为代表的心理治疗干预也能作为重性精神疾病有效的预防手段在中国潜在风险人群中广泛使用。
图1. 关于干预后转化率的森林图(如图所示,在6个月以上的随访期,CBTp能显著降低高危人群的转化率)
全文参见
YuchenZheng, Tingting Xu, Yikang Zhu, Chunbo Li, Jijun Wang, Steven Livingstone,Tianhong Zhang,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rodromal Stage ofPsychosis—Outcomes for Transition, Functioning,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hizophreniaBulletin, 2021;,
sbab044, /10.1093/schbul/sbab044 来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