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 练习(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近谀.(yú)郯.子(tán) 老聃.(dān) 师襄.(xiāng)
B.子蟠.(fān) 苌.弘(cháng) 贻.之(yí) 句读.(dòu)
C.巫.医(wū) 经传.(chuán) 嗟.乎(jiē) 或不.焉(bù)
D.愚.人(yǔ) 大遗.(yí) 而已.(yǐ) 解惑.(huò)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
..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
C.吾从而
..师之从而:跟随(他)。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
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夫秦之所以
..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彼兵者,所以
..禁暴除害也
6.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7.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耻.学于师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其下.圣人也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⑥吾妻之美.我者
A. ①⑥/②③/④⑤
B. ①/④⑥/②③/⑤
C. ①⑥/②/③/④⑤
D. ①⑥/②④/③/⑤
9.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术业有专攻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③吾从而师之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两个“攻”相同,两个“师”相同
B. 两个“攻”相同,两个“师”不同
C. 两个“攻”不同,两个“师”相同
D. 两个“攻”不同,两个“师”不同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蟹六跪而.二螯B. 圣人之.所以为圣句读之.不知C.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 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
1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乎”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 相与枕藉乎舟中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下列各组画横线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却匈奴七百余里而耻学于师
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 孔子师郯子、苌弘吾从而师之
D. 其下圣人也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辍耕之垄上
B.郯子之徒
C.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6.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
..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
③今之众人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
①弟子不必
..师之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1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18.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
..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
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
1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20.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
..的一项()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3题。
韩愈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
..,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
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B.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C.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D.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
2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刻苦好学。
他自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
B.韩愈为官敢于直谏。
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
C.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
D.韩愈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态度有别,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为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
以贯之。
”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何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24.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
B. 从者病,莫能兴兴:起来
C. 意者吾未知邪知:了解
D. 夫道之不修也修:善,美好
25.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此乃向者朱家之羞也
B. 孔子用于楚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人之不我信也蚓无爪牙之利
D. 良工能巧而不能顺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不得行,绝粮。
(被陈蔡两国围困,)动弹不得,孔子绝食抗议。
B.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了。
C. 夫子何不少贬焉?先生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
D.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被容纳有什么可忧虑,不被容纳才显现出您是与众不同的君子!
2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是“贤者”,陈、蔡掌权的大夫唯恐孔子受楚重用后危及自身,因此合谋围困孔子。
B. 孔子一行人受困,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C. 在同样的问题前,三名弟子胸怀、识见之高下立判,孔子最不喜欢子贡的回答。
D. 颜回的“不容然后见君子”与孔子的“君子固穷”的持守是一致的,故孔子欣然。
2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B.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C.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D.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
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