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2014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空间组织是指如何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空间资源,使得城市拥有高效的空间布局和良好的空间功能;而景观设计则是将美学和人文因素融入城市环境,创造出宜人的城市景观。

这两个方面相互结合,能够为城市带来独特的魅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组织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一个合理的空间组织方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等诸多因素。

首先,基于城市地理特点的考虑,如山水条件、地形地势等,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模式。

其次,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合理规划居住、商业、工业区域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口资源,提高城市的产出效率和居住质量。

此外,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者需要合理布局道路、公共交通,并设计智能交通系统,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减少交通拥堵。

最后,产业布局的优化对城市的空间组织也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规划者可以合理分配不同产业的空间位置,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城市增长。

而景观设计则是为城市增添美感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创造出符合城市特色的独特景观。

首先,人文历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通过保留和修复历史文化遗址、建筑等,可以帮助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其次,自然环境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和生态功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条件。

通过绿化带和水景等设计手段,可以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

最后,艺术品和雕塑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在城市中设置艺术品和雕塑,可以丰富城市的艺术氛围,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体验。

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的结合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在合理的空间组织基础上,融入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手段,为城市创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美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因子生态分析
代表学者:霍利和邓肯、费雷等 20世纪60年代 特点:运用计算机大量处理数据、多变量地
理数学方法的利用、城市内部小地区统计资 料的整理
与社会地区研究的差异 社会地区研究 因子生态分析
事先设定城市内部居住分化的主要因素 通过变数群的统计分析去抽出主要因子
住演替形式 使用美国142个城市的街区住房数据分析
居住区形态
1900-1936
变美
化国
(六





级 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黑色部分代表高租金区)
高 级 住 宅 区 的 扇 形 扩 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城市空间的扇形模型
与西方国家城市中的社会区的异同?
流动人口集聚区与少数民族集聚区
在一些中国大城市中,阶层分异、社会区分 化的现象加剧,分别出现了由农民、少数民族 居民构成的新的类型的社会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存在问题3: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之间 的对比、内陆城市社会区研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985年广州社会区分布
(许学强等,198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000年广州市社会区分布
(1985)
广 州 城 市 社 会 空 间 模 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000)
广 州 城 市 社 会 空 间 模 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 空间与社会之间存在辨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和反作用 • 城市空间生产存在许多矛盾,城市规划是国家对这些系统矛盾实施干预或法规
化的一种手段,因此城市规划不是封闭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利益、意识形态 与专业相交织的战场
政治、经济和社会实践
作用 反作用
城市空间的建构
26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27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小结:城市空间理论之间的关系
• 经验主义、科学化、社会化的空间理论这三种理论潮流之间并不是相互取代与 非此即彼的发展过程
• 各个流派的理论家们总在试图汲取其他理论流派的思想与方法,以期完善自己 的理论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更加真实、可信的阐述
经验主义
科学化
社会化
• 中国古代:“天人 合一”、城市布局
集聚力 集聚经济正效益
分散力 集聚经济负效应
城市向心集聚的经济学模型 图片来源:顾朝林、甄峰、张京祥.2000.集聚与扩
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
22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 社会矛盾与社会运动:对社会、文化及心理关注及资本主义城市实践反思 • 城市空间研究与城市规划实践重大转向:人文主义城市空间理论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①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
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
36
1. 空间生产理论与城乡规划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②加快了城市内部空间的更新过程
上海石库门老建筑
上海新天地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城市规划是一种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组织的有效整合。

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城市中各种要素的空间位置、结构和功能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

城市空间组织是指城市内各种用地类型的空间位置和空间结构的组织方式。

城市空间的组织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更体现了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功能分布的合理性以及城市形态的特征。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合理组织城市空间,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城市空间组织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的商业、居住、交通、绿地等功能区,创造出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空间。

其次,城市空间组织应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来进行合理配置,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

最后,城市空间组织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

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直接决定了城市内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关系,对城市的居住环境、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空间布局要遵循城市规划的总体方针,合理组织城市内各类用地,实现城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水系等生态要素,营造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城市空间布局要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实现城市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会对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产生影响,需要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

其次,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也会对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与布局城市规划是一门关注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学科。

在城市发展中,空间组织与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角度,探讨空间组织与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相关设计原则。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是通过整体性的思维,对城市的空间组织与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最大化。

在城市规划中,有几个基本原理需要遵循:1. 综合性原理:城市规划应以综合的视角看待城市,将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2. 可持续性原理:城市规划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保证公众的参与和决策的透明性。

二、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影响空间组织与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它不仅能够影响城市的外观,还能够改变城市内部的运行方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 经济影响:合理的空间组织与布局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促进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增加城市的竞争力。

2. 社会影响:良好的空间组织与布局可以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环境影响:科学的空间组织与布局可以减少城市对环境的压力,促进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空间组织与布局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空间组织与布局的设计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

1. 空间连续性:城市规划应该追求空间的连续性,使城市内部的各个区域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提升城市的流动性和通达性。

2. 空间多样性:城市规划应注重提供各种类型的空间,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喜好,增加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3. 空间效率:城市规划要追求空间的高效利用,避免空间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布局。

4. 空间安全: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空间的安全性,合理划定各类区域的功能分区,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城市 等级
高 低
城市 作用


城市 数目


城市 距离


服务 范围


职能 种类
多 少
检 服务 功能


1.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中心 地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2.相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 相互排斥。 3.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 4.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面积是低一级 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1:3:9)。
高级住宅区与低级 住宅区的形成
美国好莱坞
美国的唐人街
如上海陆家嘴
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
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
多核心模式Biblioteka 导中心地理论导
中级中心地
高级中心地
小组合作

1、对议:了解感知、深入学习、迁移运用1
2、组议:迁移运用2

1. 将P34活动1中的商品分成日常生活用品和高档日用品:

城市 等级
高 低
城市 作用


城市 数目


城市 距离


服务 范围


职能 种类
多 少
评 服务 功能


1.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中心 地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2.相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 相互排斥。 3.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 4.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面积是低一级 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1:3:9)。

城市空间体系理论研究综述7页word

城市空间体系理论研究综述7页word

城市空间体系理论研究综述(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分析城市体系理论研究的意义,城市体系相关理论发展过程以及其研究核心转变进行综合性回顾。

关键词:城市体系;城市群;都市圈早期城市体系研究集中于空间组织结构方面,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经济学家廖什创立的中心地理论,演绎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腹地市场等级(功能)联系规律。

此后,许多学者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上实证探讨城市对其直接腹地经济的意义,一方面利用中心性表示经济联系强度,开展了对城市中心性的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批发和零售业,空间流量,来度量中心性。

另一方面,认识到城市对区域的经济联系作用强度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城市与城市影响的边缘地带就可能成为城市间竞争腹地,探讨了城市联系的空间竞争。

在接下来的1950年代以至1960年代,“计量革命”极大的推动了城市经济联系的相关空间分析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增长极”与“增长中心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空间扩散理论”,为城市空间体系研究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这时期,城市体系研究思想产生,伴随运输与信息网络化带动城市体系经济联系的加强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郊区化与土地扩展明显,大城市在优区位快速聚集,城市群体的现象大规模出现。

日本学者狄更生和木内信藏更是提出了城市体系地域分异的三圈层学说,之后许多学者不断延伸与发展建立城市体系的圈层结构理论,戈特曼则提出大都市带概念及区域空间组织发展理论,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

1970年代,学者开始强调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复杂信与动态性研究。

利用居民出行流调查资料,分析了城市群的两种等级水平,一个是大都市带水平控制整个城市地区,一个是城市水平对邻里地区的控制。

且着重分析了城市群的技术等级扩散,认为在大都市层面技术扩散处于较高等级据着循环优势。

希腊学者更是大胆预测世界城市群发展将形成连片巨型大都市区。

高效高中地理教案:解析城市内部空间分类与整体组织

高效高中地理教案:解析城市内部空间分类与整体组织

高效高中地理教案:解析城市内部空间分类与整体组织一、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空间的分类与整体组织是城市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对于城市的发展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也需要对城市内部空间分类与整体组织进行深入的阐述,以便学生掌握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

二、城市内部空间分类城市内部空间分类,是指对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划分。

常见的城市空间划分方法包括:中心城区、郊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等。

这些划分方法大多都以功能为导向,反映了城市空间的主要用途。

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的中心地带。

中心城区一般都有着较高的人口和居住密度,商业、金融、文化、高端住宅等领域的发展也很活跃。

中心城区通常还具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交通便利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 郊区在城市中,郊区位于市中心之外,以市中心为中心,以市边缘或近郊区域为边缘。

这一建制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对地域资源进行分配而制定的。

在郊区,居住环境相比市区更加优美,人口密度也相应较低。

在城市规划中,郊区也被赋予了不少的功能,比如可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可以用于开发高科技产业等。

3. 工业区工业区一般是指城市内集中了很多工厂,生产工业产品的区域,也叫做工业园区。

工业区内工厂的类型与数量不尽相同,生产的产品也不尽相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由于工业生产所需的功能较为特殊,在城市规划中无法将工业区与其他区域进行通用,需要单独制定规划。

4. 商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集中了大量商业、服务业的区域。

商业区可分为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商务楼、餐厅等,为城市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

5. 住宅区住宅区是指城市中供人们居住的区域。

住宅区内的住宅建筑通常是砖木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围绕着公共绿地、健身场所、小区商铺等区域。

住宅区的规划往往以人口居住为核心,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例如交通、娱乐、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序的、综合性的发展和改造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组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城市空间组织研究通过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空间布局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探索,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优化城市的空间效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空间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城市空间组织是指城市内部各个空间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

城市空间组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城市空间组织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城市在空间组织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欧洲的城市空间组织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亚洲的城市空间组织则更加注重功能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复杂性:城市空间组织具有复杂性,包括城市内部的道路网络、建筑布局、公共空间等方面的组织关系。

这些组织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城市独特的空间结构。

3. 动态性:城市空间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城市空间组织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对城市的空间组织产生影响。

三、城市空间组织的影响因素城市空间组织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础,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因素。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会对城市的空间组织产生影响。

例如,山地地形的城市往往呈现出立体、分层的空间结构,而平原地区的城市则更加平面化。

2. 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驱动力。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素都会对城市的空间组织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城市往往会出现高密度的商业区和住宅区,而经济相对较弱的城市则可能出现城市空心化的现象。

3. 政策规划:政府的政策规划对城市的空间组织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政策,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进行调控和引导。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建设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优化城市的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组织与社会分化

城市空间组织与社会分化

城市空间组织与社会分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空间组织与社会分化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城市空间组织是指城市空间中的地理布局、建筑结构和道路网络等,而社会分化是指社会利益、地位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也可能加剧社会分化。

首先,城市空间组织对社会分化产生影响。

城市的空间组织往往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商业区和办公区集聚在核心地段,而低收入人群常被迫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

这种空间分布模式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城市内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离,导致社会分化的加剧。

高收入人群在商业区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而低收入人群则面临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种种困难。

因此,城市空间组织的不合理布局可能导致社会分化的问题。

其次,社会分化也对城市空间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分化使得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利益产生差异,从而引发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均衡布局。

富人的群体更倾向于追求高质量的住房和便捷的交通,而贫困人口往往被迫居住在城市的边缘或贫民窟。

面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不一致,城市的发展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颇,导致城市空间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规划和社会政策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城市规划方面,应注重人本主义理念,注重社会公平和多样性。

通过合理规划住区的布局,可以减少社会分化的现象。

例如,可以在城市中心区域规划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以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

同时,在交通规划上也应注重公共交通建设,方便低收入人群的通勤和出行,缩小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

而社会政策方面也应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分化问题。

通过推出有利于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减少社会的不平等。

此外,教育和就业政策也是关键的一环。

公正的教育资源分配和职业培训机会的提供,可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降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的门槛。

尽管城市空间组织与社会分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密联系,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城市正是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社会政策的制定来解决这一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与中心地理论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与中心地理论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大城市提供旳职能多,等级高。
(2)在我国旳A、B、C三类城市中,数目最多旳是 __A____,彼此之间距离最大旳是___C_____。
距离市中心距离越近,地价越高;交通通 达度高旳地方,地价越高。
2、读图2-7,说出扇形模式中高级住宅 区与低档住宅区位置特点旳差别。
高级住宅区与低档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 区和低档住宅区相比,离市中心远,远离工业区 ,环境优美。
3、读教材34页活动,阐明商品等级 与市场服务范围旳关系。
商业等级越低,居民购置次数越多,门槛 低,市场服务范围越小,商店数量越多。
城市空间构造与中心地理论
城市空间构造与中心地理论
学习目旳: 1、了解西方三种城市空间构造模式旳特点。 2、说出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中旳应用。
【合作探究与拓展提升】
1、阅读同心圆学说和扇形学说,指出影响城市地租地 价旳主要原因。
2、读图2-7,说出扇形模式中高级住宅区与低档住宅区 位置特点旳差别。。
离市中心较远,位于 河流上游,附近有风 景区,远离工业区, 环境优美;接近公路, 交通便利。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能够看出 C
A.人口密度越大旳地域,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旳地域,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旳地域,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4.图中体现旳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旳关系是 D
A.人口密度越大旳地域, 同一级别旳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旳地域, 同一级别旳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旳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旳地域, 同一级别旳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个城市中,提供职能至少旳是__A___, 服务范围最大旳是___C____,理由是:

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
二是从人的心理角度,建立起与环境认知结构相吻合的空间主次 的划分。利用实体的尺度和形式有效的划分空间,表现并暗示相 关空间的重要性;
三是以实体的特殊形式塑造环境的主角,尽管尺度相对小,也往 往能从环境当中脱颖而出。
四、层次与渗透 西方古典建筑,由于大多采用砖石结构,一般都比较封闭,
彼此之间界线分明,从视觉上讲也很少有连通的可能。 西方近现代建筑,由于技术、材料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
不仅如此,人们还能够有意识从平面、尺度、轮廓上设 计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从而建立城市实质景观的形态框 架。
四、序列空间的设计内容与手法
城市序列空间构成的基本方法是以轴线为主要行为轨 迹展开的,建立点线面之间的有机联系。
广场的环境设计(面): 广场的地域性强,有一致性的围界面,有明确的界定
建筑景观上应服从这一序列变化,突出变化中的协调美。
在规划设计中以“均好景观”为设计的主导思路,注重城市空间 及环境相互关联,强调其空间的连续组织及关系,强调一种有机 的秩序感。
二、环境空间的表现形式
城市环境空间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公共活动空间, 如街道、广场、庭园等,而各种景观设施,以它们 的形态、体量、位置,影响并塑造着人们对城市环 境空间的视觉感受。
围合的形成方式和构成元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建筑,其 它的如围墙、绿篱、树丛、栏杆、柱子、水面灯的高差都 参与了对空间的围合。
空间的产生是否闭塞,是否通透,形态是否清晰,主要的 衡量标准便是围合度。只有实体围合度达到50%以上才算 建立有效的围合,单面与低矮的通常被作为边界。边界虽 有对空间的划分暗示,但不具有强制性,只有依靠特定的 社会约定才能进行规范。
功能原则: 公共活动是城市活力所在。序列空间的组织是以满

第4讲:城市的空间组织

第4讲:城市的空间组织
负责城市的国家行政工作、 负责城市的国家行政工作、对整个城市进行组织 和治理的各种城市行政机构
城市行政机构
国家直接实现其政治、经济、 国家直接实现其政治、经济、外事和文化教育等 一切内政外交重大政策的政权的地区 位于城市中心部, 位于城市中心部,与中心商务区比邻 有向市中心以外的地区扩展和移动的趋势
3.1行政管理组织 行政管理职能 3.2居民自治组织 居委会 3.3生产组织 经济职能 企业组织 3.4单位组织 企业单位 3.5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 社区
4.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5.城市工业空间结构 ………………
行政管理组织
本讲参考文献
柴彦威,1999,中日城市结构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汉林,1993,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社会学研究,(5):23-32 李路路,1991,社会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56。 林凌、陈永忠主编,1993,企业行为,城市百科辞典.北京:人民出版社,316。 路风,1989,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55):71-88 陆学艺,1996,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罗萍、向德平,1995,社区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王玲慧,1997,定居城市——从单位部落走向社区.城市问题,(49):26-28,35 吴缚龙,1992,中国城市社区的类型及其特质.城市问题,(49):24-27 许学强、朱剑如编著,1989,现代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1997,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立石昌广,1992,中国的基层行政组织与服务部门——北京市郊区的街道调查报告及资料.亚洲 经济,18(9):63-84 越泽明,1980,现代中国的都市制度与都市成长(Ⅰ)(Ⅱ).亚洲经济,11(1):53-64;11 (2):57-70 Bjorklund,E.M.,1986,the Danwei: socio-sp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work units in China’s urban society. Economic Geography,62(1):19-29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组织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组织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组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组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城市空间组织涉及到城市的布局、结构、功能分区等方面,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组织,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组织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规划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而城市空间组织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

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可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进行合理的分区,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空间组织对城市的交通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空间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交通的畅通与否。

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作区相对应地布局,可以减少通勤距离,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合理的道路规划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也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方便居民出行。

第三,城市空间组织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条件,而城市空间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质量。

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合理的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也是城市空间组织的一部分,可以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城市空间组织对城市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城市空间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和社区规划也是城市空间组织的一部分,可以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城市空间组织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1967年,普雷德在《行为与区位》中强调:区位研究利用 信息论,使之接近行为论。
④ 1970年代,G·克梅鲁提倡:区位的决策应为感应行为的 决策,论述了行为科学与工业区位论的关系。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9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与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有关的诸学科, 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理学、 哲学、医学等。这些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
可见,劳动费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
决定因素。于是,韦伯又提出劳动力系数概念:
劳动力系数 = 劳动费指数 / 区位重量
劳动力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的可能性大;劳动力系数小, 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指向性强。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6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原则上,只有当单位产品劳动费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时, 工厂才能从运费最小点移向劳动供给地。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12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 非中心布置的交通经济工业
这类工业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业,它们服务于全国市场,并与最新 的创新保持同步。它们往往沿高速公路呈带状发展,如波士顿128公路 沿线的电子和航天工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滨水的非本地市场的工业
这类工业在大都市地区内的区位受到对交通考虑的有力影响。它 们的原材料通过海运送达,或者它们生产完成的产品只有通过深水港 运输出去。
奎因从交通成本的角度,对商业设施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研究。认 为零售业(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区位选择应遵守如下四种原则:
1) 消费者呈线状分布时,不管该分布是等间隔还是非等间 隔的,商业区位在中心点布局最有利,原因是在这一点上总交 通费用最小。
2)大致同等规模的人口或聚落呈二维的面状分布时,商业 区位在几何中心聚落。因为位于中心对所有的聚落而言,交通 费是最小的,是最有利的区位点。
1. 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理论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J.H. Thunen)在 他的 《孤立国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一卷中提出的。
农业区位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区位论的产生,因此杜能被认 为是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创始人。
农业区位论的研究内容:假定所有的农业生产在不同的位 置所获得的生产效率都一样,所研究对象位于均质的大平原上, 只有单一的市场和单一的运输手段,那么如何布局农业生产的 类型才能从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 ?
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
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即所谓的“杜能环”。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农业区位论-4
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 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 论模式,在现实中基本不可 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条件,这 个问题杜能本人在当年进行 实证研究时就已经意识到了。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11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 集中布置的“交通经济”工业
对于有些工业来说,购物者和生产者直接的可达性很重要。 例如, 小型印刷业在城市核心区的区位,就是因为这里可以为律师、剧院和 广告机构等消费者来印制材料提供很好的通达条件。
■ 以地方原材料资源为原料,并为本地市场服务的工业
第2阶段,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改作用,使工业有 可能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
第3阶段,凝集力或分散力形成的集聚或分散因子修改基本 网络,有可能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分散)于其他地点。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3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① 运费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条 件下,如何确定工厂仅考虑运费的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2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假设区域均质、资源有限分布、劳动力遍在、消费点和吨公里运 费确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区位选择是由最低运费点经劳动费因子、集 聚(分散)因子的修正后得出。
企业确定区位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 费勾划出各地区基础工业的基本格局。
■ 为全国市场服务的工业
这类工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它们的区位受到它们生产的产品 的体量和运输成本的强大影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 商业区位论
——介绍奎因的零售业区位选择原则,普劳德富特、贝里的零售业结构划分,霍 伍德和博伊斯的CBD研究,购物中心研究,商圈理论等。
(1)奎因的零售业区位选择原则
那么P + T也是一个常数,即利润和运费之和就是固定值。
于是,运输费用是决定利润大小的关键。这样以来,研究 的核心就转变为——研究农业经营的空间形态与产地距市场间 的1. 农业区位论-3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杜能运用公式算出了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地区分界线,将整个地域按其主 导的农作物生产类型划分了不同的农业区;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2)普劳德富特的零售业结构划分
普劳德·富特在20世纪30年代,根据当时美国城市商业的组织类型,以商 业地域类型划分的方式建立起了城市零售业结构的概念,将城市零售业分成 五种类型:
■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吸引了来自城市各个部分和外围郊区及周围小城镇 的顾客。许多人除了作为顾客,还可能在不同的商业和服务业就业, 这些商业和服务业构成了在这个地区内人们活动的综合体。
因此,杜能考察了河流 和其他小城市的影响以及谷 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并在 原始模型的基础上作了修正。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可分为宏观经济 和微观经济两个内容。前者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工业布局;后者指厂 址的选择理论(可读李小建《公司地理论》)。
② 劳动费指向论
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就有可能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 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5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劳动费指数,即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 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可是,尽管某种产品的劳动费指数高,如果该产品生产所需要的 区位重量非常大的话,也不会偏离运费最小区位。
显然,奎因的商业区位只考虑了交通费用对零售业(服务业) 设施布局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分析是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作出的, 它只适合于分析城市形成初期或发展水平较低地域的商业布局。
但是,从这四个原则中可以归纳出一般化原则:交通结节点 指向,这是零售业区位布局的基本原则之一。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 商业区位论-3
按照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部原料。 遍在原料是指那些在各地都有的原料;局部原料是指仅在严格 限定的地理位置上的原料。
原料指数 = 局部原料重量 / 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 =( 局部原料重量 + 产品重量 )/ 产品重量
= 原料指数 ﹢ 1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4 运费指向论的一般规律: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 类似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也运用社会科学的社会调查 法,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10 (3)普雷德的工业分类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1960年代,普雷德(Allan Pread)根据区位条件的不同,将 美国的制造工业划分成七种类型。
——介绍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理论的发展,以及普雷德的工业分 类三部分内容。
(1)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1909年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该理论被称为“最 低成本学派”,对西方区域科学和经济区位理论研究起了奠基作用。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区位决定生产场所,将企 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农业区位论-2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在杜能的理论体系中,利润(P)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 农产品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运至市场的运费(T)三个 因素决定的,即P = V - ( E + T )。
对该上式进行转换,就成为: P + T = V - E
根据他的假设,农产品市场价格(v)和农业生产成本(E) 均可视作常数,所以 V – E 在假设条件下就是固定值。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原料指数>1 ,区位重量>2 时,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 例如,水泥、黄金冶炼、钢铁冶炼、石材加工等行业。
——原料指数<1,区位重量<2 时,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 例如,白酒、啤酒、饮料、酱油。
——原料指数近似为1时,区位重量近似为2 时,生产地设于 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例如,卷烟、纺织。
区位论起源于19 世纪20 ~30 年代,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 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及一般规律,寻找工业、农业、商业等经 济活动的最佳地点,即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布局在什么地方最好。
区位,是指某项活动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的位置,是决定 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因素。
区位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城市某一项活动在城市空间中 选择什么样的位置。因此,区位理论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础。
■ 无处不在的工业
这类工业的市场必然是与大都市范围一样广泛,或者是其中的一 部分,产业本身有可能集中在中心商务区的边缘。
该类工厂通常与批发功能有密切关系,并且通常倾向于集中在城 市中传统的批发地区,原材料可以很容易集聚起来而且可以在最大范 围内进行配送。
例如食品加工,特别是新鲜烘烤食品的工厂——面包、蛋糕等加 工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