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教案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
【教材分析】
《汉书》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班固及《汉书》.
2。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3.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3。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教学难点】
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2.走近作者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有《汉书》(《前汉书》);辞赋有《两都赋》;诗有《咏史诗》.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3.《汉书》的价值
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4.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帝、景帝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一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