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作业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工程学(上)习题、思考题

思考题一

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2、概略叙述我国天然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水质特点。

3、了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4、反应器原理用于水处理有何作用和特点?

5、混合与返混在概念上有何区别?返混是如何造成的?

6、PF型(合塞流反应器)和CMB型反应器(间歇完全混合反应器)为什么效果相同?两者

优缺点比较。

7、3种理想反应器的容积或物料停留时间如何求得?试写出不同反应级数下3种理想反应器

内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公式。

习题二

1、在实验室内作氯消毒试验。已知细菌被灭活速率为一级反应,且K=0.85min-1。求细菌被

灭99.5%时,所需消毒时间为多少分钟?(连续式完全混合反应器)

2、设物料i分别通过CSTR型和PF型反应器进行反应后,进水和出水中i浓度之比为

Co/Ce=10,且属一级反应,k=2h-1。求水流在CSTR型和PF型反应器内各需多少停留时间?

(注:Co—进水中i初始浓度;Ce—出水中i浓度)

思考题三(水质指标和废水出路)

1、何为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污水处理工程的任务是什么?

2、废水水质有哪几种指标?其在实际工作中有何作用?

3、试讨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特征。

4、为何制定了地面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还要制定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说明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的基本概念,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6、比较不同来源BOD数值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7、生化需氧量间接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废水中有机物的量是一定的,为什么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

8、什么叫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生化需氧量?

9、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这是指哪些有机物来说的?对于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情况怎样?为什么以五天作为标准时间所测得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已有一定的代表性?

10、BOD5这一指标在实用上有何缺点,为什么现在仍广泛地应用这一指标?

11、COD和BOD的数值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12、某一水样200C的生化需氧量(Yt)测定结果如下:

试确定此水样的K1、La 及BOD5(Y5)的值.

t(日) 2 4 6 8 10

Yt(mg/1) 11 18 22 24 26

1、如某工业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的2天300C生化需氧量为200mg/1,求该污水5天200C的生化需氧量(BOD5)。200C时,K1=0.1日-1。

2、根据某污水厂资料,每人每天所排BOD5为35克,如每人每天排水量为160升,试求该污水的BOD5浓度(mg/1)。

1,悬浮固体的组成如何?县浮固体这一指标在实用上有何意义?

2,试述废水的PH、碱度、氮、磷、硫、有毒化合物和重金属诸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3,废水的出路有哪些?废水出路的选择由什么因素决定,应考虑什么问题?

思考题四(水体的自净和水质模式)

1,地面水的功能是什么?

2,控制水体污染的重要意义何在?

3,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

4,什么叫水体的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

5,水体自净能力和水质目标有何关系?水体自净能力的利用有何实际意义?

6,水体自净过程包括哪些过程(或环节)?

7,说明河流中氧的平衡计算的意义。根据氧垂曲线,可以说明些什么问题?

8,进行水体自净计算时,关于溶解氧一般是以夏季水体中不低于4mg/1为依据的,但在北方严寒地区,对于溶解氧的要求往往提高,这是为什么?

9,影响水体耗氧和复氧的因素有哪些?在水体自净计算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为什么通常仅考虑有机物的耗氧和大气的复氧两个因素?

10,河水:最旱年最旱月平均时流量(保证率95%)Q=3m3/S

流速V=0.2m/s

溶解氧(DO)含量夏季7mg/1

冬季9mg/1

废水(含氯有机废水):

最大流量q=100m3/hr

氰(CN)浓度Co=10mg/1

BOD5BOD5 =300mg/1

河水中原无氰化物。

(1)为了保证河水水质和河道两岸的环境卫生,估算废水所需的处理程度。

(2)考虑上述废水处理方法时,水质控制因素是废水排入河道后的河水中的氰化物还是溶解氧含量?为什么?

11,河水:

最早年最早月平均时流量(保证率95%)Q=32m3/s (v=0.25m/s)

生化需氧量BOD5=3mg/1

产氧量D m<10%

水温T=200C

耗氧常数K1(20)=0.1日-1

复氧常数K2(20)=0.2日-1

城市污水:

最大流量q=75000m3/d=0.87m3/s

生化需氧量BOD5=300mg/1

溶解氧DO=0

要求污水排放口下游6公里处溶解氧不小于4mg/1,生化需氧量BOD5不大于4mg/1,确定此城市污水所需的处理程度。

12,设有一较大的河流,其复氧常数K2为0.4日-1,流速为V=5Km/h,污水排放点处河中溶解氧饱和,数值为DO=10mg/1。与河水流量相比,污水流量很小,因而排放后排污口处混合水的溶解氧可认为是饱和的,其需氧量(最终生化需氧量)为20mg/1,耗氧常数为K1=0.2日-1。试确定排污点下游30公里处的溶解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