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期末考试汇编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期末考试汇编试卷【9】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测量工具中不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是()
A.弹簧测力计B.杆秤C.台秤D.托盘天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杆秤、台秤和托盘天平都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
故选A。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杠杆的应用
2.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人和车之间既无相对运动也无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而没有摩擦力存在于车河人之间,故A、B选项是错误的.
②汽车的牵引力受力物体是汽车,故而人并不会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故C是错误的.
故选D.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是否存在取决于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
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错误可以避免,而只能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误.故A、B、C错误.
故选D.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和联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为0~1000g,用它可称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个铅球
B.一个苹果
C.一位学生
D.一袋大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估测物体的质量,看是否在天平的测量范围内.
A、铅球一般有几千克,大于1千克,不能测.
B、大苹果约0.4千克,能测.
C、一位中学生约50千克,不能测.
D、一袋大米约几十千克,不能测.
故选B.
5.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
【答案】 A
【解析】A、据v=s/t知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为t=s/v=100m/340m/s≈0.29s,再加上听到枪声记录的时间14.00秒,符合题意.
6.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A.牛顿(N)B.帕斯卡(Pa)C.瓦特(W)D.焦耳(J)
【答案】C
【解析】牛顿是力的单位;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焦耳是一切形式的能和功的单位;瓦特是功率的单位.
7.下列是与打排球有关的物理问题,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球后,球在运动过程中,仍受重力作用
B.传球后,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扣球时,手感觉有点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拦网时,球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A、因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球在运动过程中仍受重力作用.故A 正确.
B、传球时,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即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扣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也对手施加了力,手受到了球的作用力,故手感觉有点痛.故C正确.
D、拦网时,球受到了力,球被弹回,运动状态变了,是力的作用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8.为了纪念物理学中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时会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其名字被用来作“电阻”单位的是( )
A安培 B瓦特 C.欧姆 D焦耳
【答案】C
【解析】为了纪念物理学中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时会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其名字被用来作“电阻”单位的是欧姆.
9.图中哪个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答案】C
【解析】略
10.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给冰加热,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A选项错误;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的温度会降低,但不会凝固结冰,B选项错误;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扩散现象,C选
项错误;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物态变化,晶体的熔化
二、双选题
11.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C.蝙蝠的“回声”定位D.医生对病人进行的“B超”检查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不是利用超声波;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C、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是
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
D、医生对病人进行的“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故选C D.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12.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
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_h。
【答案】Km/h 3
【解析】
试题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已知小轿车行驶的速
度和路程,利用t=得到需要的时间.机动车行驶速度一般用km/h作单位.小轿车行驶的
速度为85km/h;需要的时间为t===3h。
考点:速度、时间的计算
13.你身体上最接近1.2cm长度的是()
A.头发丝的直径B.肩膀的宽度
C.左手中指的长度D.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答案】D
【解析】解:1.2cm=0.012m;
A、人的头发丝直径非常小,比1mm小得多.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肩膀的宽度在40cm左右.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中指的长度在8cm左右.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在1.2cm=12mm左右.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1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冰化成水
B.雾的形成
C.干冰升华
D.霜的形成
【答案】AC
【解析】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干冰升华吸热,故C符合题意。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化成固态的现象,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C。
15.体育比赛中的射箭项目,是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准确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一般箭在射出后速度很大,所以空气阻力必须考虑.在一次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拉开弓把箭射向了箭靶,则在该过程中()
A.弓拉得越满,弓所储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B.弓把箭射出的过程对应的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箭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箭的机械能守恒
D.箭在射中箭靶后停下来,箭的动能全部转化成了箭靶的内能
【答案】AB
【解析】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所以弓拉得越满,弓所储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大,A 对;
弓把箭射出的过程对应的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B对;
箭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箭要受到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减小,C错;
箭在射中箭靶后停下来,箭的动能一部分转化成空气的内能,并不是全部的动能转化成箭靶
的内能,D错;
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能量及能量转化,难度不大。
三、实验题
16.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
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答案】AC
【解析】观察图示可知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错误;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因为物距越来越大,像距越来越小,得到的清
晰像变小,C正确;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物距减小,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像距,向右
移动光屏,D错误,故选AC。
四、填空题
17.如图,某圆形物体的直径的测量值是_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_。
【答案】1.76 1mm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测量圆形物体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两个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的差值即为物体的直径。
由图可见左端对应刻度值为11.00cm,右端刻度值在12..7cm到12.8cm之间,约为分度值1mm的一半多一点,故准确值为12.7cm-11.0cm=1.7cm,估计值为0.06cm-0.00cm=0.06cm,物体直径为1.76cm。
1.75cm、1.76cm、1.77cm皆可。
由图可见每小格表示0.1cm,即分度值为1mm。
考点:长度测量,分度值。
18.一只电流表的电阻是0.03Ω,最大量程是3A,若将其直接与1.5V的干电池两端相连,电流可达________A,所以电流表________直接接在电源两极间(填“能”或“不能”)。
【答案】50A 不能
【解析】根据I =" U" / R=1.5V/0.03Ω="50A." 所以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间。
19.图中,能通过三个小孔看到烛光的条件是_____.
【答案】:烛光与三个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由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知,要使人看到烛光,烛光必须与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20.一盏白炽灯正常工作5h,消耗了7.2×105J的电能,则电流做功__J,合__kW·h
【答案】7.2×105J, 0.2
【解析】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消耗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故电流做功7.2×105J。
1 kW·h=3600J,故可折合成0.2 kW·h。
21.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假设紫外线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分别为υ
1和υ
2
,则υ
1
(选填“>”、“=”或“<”)υ
2
.紫外线除了能杀菌以外,还
有的显著特点,因此生活中制成了验钞机。
【答案】> 使荧光物质发光
【解析】
试题分析: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
m/s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则υ1>υ2.紫外线是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会造成皮肤癌(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荧光作用(验钞)。
考点:紫外线和超声波
五、计算题
22.火车全长120m ,完整地通过长360m 的山洞,用时1min ,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答案】8m/s 【解析】 试题分析:
火车完整地通过山洞时行驶的路程为s=120m+360m=480m ; 1min=60s ;
所以,火车的行驶速度v=( s 车+ s 洞)/ t ="(120m+360m)/" 60s=8m/s. 考点:平均速度
2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船底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 后在船底接收到回波信号。
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 ,请简要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2)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
【答案】(1)3060m (2):不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试题分析:(1)经过4s 后在船底接收到回波信号,可知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2s ,所以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s=vt=1530m/s×2s=3060m ;(2)由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中没有可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不能用超声来测。
考点:声现象;速度的计算
24.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
(1)T26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运行距离为多少?
(2)T26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3)该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答案】(1)T26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运行距离为110km;
(2)T26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运行时间为1.5h;
(3)该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73.3km/h.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列车时刻表可知T26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路程;
(2)T26次列车由淄博到济南发车的时间与到济南的时间差就是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运行时间;
(2)已知列车运行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v=可以得到运行的平均速度.
解:由列车时刻表可以看出:
(1)淄博到济南的路程:
s=393km﹣283km=110km;
(2)淄博到济南的运行时间:
t=14:46﹣13:16=1h30min=1.5h;
(3)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平均速度:
v==≈73.3km/h.
答:(1)T26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运行距离为110km;
(2)T26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运行时间为1.5h;
(3)该次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73.3km/h.
【点评】求列车从淄博到济南的平均速度,路程一定,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5.张先生驾车从内江几乎沿直线经过资中到成都旅游,汽车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 到达资中,休息0.5h后,再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5h到达成都.求:
(1)内江到资中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内江到成都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1)内江到资中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0km;
(2)内江到成都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km/h.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v=求出汽车从广州到三水、从三水到肇庆行驶的路程; (2)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解:(1)由v=可得,内江到资中的路程: s 1=v 1t 1=80km/h×0.5h=40km ;
(2)由v=可得,资中到成都的路程: s 2=v 2t 2=90km/h×1.5h=135km , 内江到成都的总路程: s=s 1+s 2=40km+135km=175km , 内江到成都的总时间:
t=t 1+t 2+t 休=0.5h+0.5h+1.5h=2.5h , 内江到成都的平均速度: v==
=70km/h .
答:(1)内江到资中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0km ; (2)内江到成都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km/h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六、简答题
26.有一首校园歌曲《童年》中,歌词是这样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喳喳嗄嗄写个不停.”分析歌词的内容异找出哪些物体发出了声音,发声体分别是什么? 【答案】知了;粉笔
【解析】歌词指的发声体分别是:知了和粉笔.知了即蝉,是靠发音肌引起发音膜振动发声.写字时,粉笔和黑板之间摩擦振动发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
点评:声音产生的实例,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七、综合题
27.小明家离学校2km ,他以5km/h 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 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5min ;(2)1.72km .
【解析】解答:(1)由 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 1=v 1(t 0+t),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
明行驶的路程,s 2=s 1=v 2t ,②;由①②可得,可得:
即5km/h×(5×h+t)=10km/h×t 解得t=h=5min
(2)由v=可得,出发5min 小明通过的路程,s=v 1t 0=5km/h×5×h=km ;
以父亲为参照物,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 1+v 2=5km/h+10km/h=15km/h ;
由v=s/t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 =
=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 2t′=10km/h×h=km ≈0.28km ,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 总−s′2=2km−0.28km=1.72km.
八、作图题
28.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用水平向左6N 的力推,在左图上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在右图上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答案】
力的图示如下图:
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解析】
试题分析:要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在图上;而力的图示法还要加上标度。
力的图示如下图:
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考点: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
点评:只有正确掌握了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作图的要领才能准确做出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