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历代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下列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属于中央官署的是
①典客②宣政院③秦朝的“道”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 ①②③
3.清朝陈元龙对某水利工程评价道:“实三楚两粤之咽喉,行师馈粮以及商贾百货之流通,惟此一水是赖”,据此判断,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井渠
4.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D.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
5.(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
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
B.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6.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
下列人物中吸收了道家思想的有
①荀子②韩非子③墨子④王夫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历史试卷第 1 页(共6页)
7.右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禽图》,下项对于该作品的
分析,正确的是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
C.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
D.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
8.《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
1500哩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
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
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
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二十一条”签订后
9.广州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项中关于广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置象郡②鸦片战争后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③国民党一大在此召开④日军设“波”字第8604部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表是根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 1893-1899 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
A.中国农业快速发展
B.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11.1919 年6 月12 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说明了
A.学生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B.北京仍是五四运动的中心
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政治的舞台
D.南京国民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12.遂川人民曾传出这样的民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这首民谣可能流行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某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 80 余万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据自己统计死伤30 万人。
日军投入8 个师团和2 个旅团20 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民族抗战的形势逐渐形成
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国民政府执行全面抗战路线
1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积累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所占比例)为24.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年积累率为33.9%,1959年为43.8%,1960年为39.6%。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中
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工业发展投资急于求成
15.1985 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
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
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6. 近日,一部关于两岸题材的军事长篇小说《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书写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文学作品。
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人员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C.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2008年“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
17.《罗马法史》载:“这个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
”据此判断该法
A.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18.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19.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
材料中“地上的平衡” 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
20.在欧洲,18世纪是法语的世纪,它的荣誉和它在欧洲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
很多国王都成为法语迷,很多国家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而感到自豪。
这主要是因为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启蒙运动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法语优美悦耳
21.有学者提出:“1947年是美国称霸世界关键性的一年”,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马歇尔计划提出
B.关贸总协定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运行
22.1993 年克林顿发表总统就职演说:“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
A.自由主义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
C.实行计划经济
D.减少国家干预
23.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
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
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
该实验得出的理论
A.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观念
B.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C.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4.右图邮票纪念的是二战中某次战役,与此相关的是
A.德国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B.德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德国失去欧洲战场的主动权
25.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
议案,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
下列关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1967年英国参与建立欧洲共同体
B.1973年欧共体第二次东扩,英国成为成员国
C.1993年英国批准“马约”生效,成为欧盟成员国
D.1999年英国正式启用欧元
26.【加试题】历史研究中存在“假设”的研究现象,如现代西方史学研究中颇有影响力的美国新经济史学派,运用“假设—演绎”模式对“美国铁路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铁路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并未起到决定作用”的结论,而中国著名历史学者龚书铎撰写《“假设”的历史》一文批判历史研究中存在主观的臆想和假设现象。
这说明
A.历史研究不需要以客观的历史为出发点
B.历史研究完全不能用“假设”研究方法
C.历史研究不应该把假设与臆想混为一谈
D.历史研究应该以自身的价值判断为核心
27.【加试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 年在《苏报》上又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这说明章太炎
A.提倡保皇立宪
B.反对民主共和
C.主张反清革命
D.支持君主立宪
28.【加试题】凡尔赛几乎见证了法国历史演绎中所有的政治风云和重大事件。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凡尔赛有关的有
①德皇威廉一世称帝②《非战公约》签署
③巴黎和会的召开④签署《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9.【加试题】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他一生中写的九部交响曲是其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但他认为自己一生中最完美的作品是他花了五年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全曲分为五个部分:一、上帝怜悯我;二、荣耀经;三、信经;四、圣哉经;五、神圣之羔羊。
据此判断,“最完美的作品”是
A.《第三(英雄)交响曲》
B.《第五(命运)交响曲》
C.《第九(合唱)交响曲》
D.《庄严弥撒》
30.【加试题】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
下列项中布局讲究对称特点的是
①平遥古城②图拉真广场③皖南宏村④帕特农神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缔约此方之国民、法人及团体,船舶及载货,在缔约彼方领土内,应给予不低于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法人及团体,船舶及载货之待遇。
……输入品及拟予输出之物品,在本国权内之征税者,缔约此方之国民、法人及团体,在缔约彼方领土内,应给予不低于所给予该缔约彼方之国民、法人及团体之待遇。
”
——摘编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二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
……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并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
(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从 1870年至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
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材料二
1870 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
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70 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列举这一时期德国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
(7分)
33.【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国际组织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
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
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
——恩格斯材料二
十月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称,俄“列瓦达中心”公布的民调显示,近年来,俄罗斯人对列宁在国家历史中的地位给予正面评价数量持续增加,57%的人持这一观点。
俄历史学会执行秘书安德烈·彼得洛夫分析说,俄罗斯人认为列宁在历史中发挥正面作用的人数增加是自然趋势。
关于列宁的评价:①有人称列宁为俄国的“国父”;②有人认为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摘编自《环球新闻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评价,您更倾向于哪种观点并进行阐述。
(6分)
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
——(俄)普希金《皇村回忆》材料二
“奇异的命运已告终结,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人民的憎恨已熄灭,而不朽之光却在闪烁。
”
——(俄)普希金《拿破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希金称拿破仑为“人间的灾星”原因。
(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普希金对拿破仑的态度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不朽之光却在闪烁”的含义。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