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东营市实验中学期末模拟测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东营市实验中学期末模拟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共4分)
读书吧,同学们,用知识装饰你的青春!不必拘泥于教材课本,因为开卷有益。

别再为逝去的岁月感到惋惜,更不要因一时的别离而愁怅,在所有的困难面前,我们不qiè懦,不退缩,
以青春之篷勃朝气,潜.心阅读,奋勇拼搏,抵达远方!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qiè懦怯潜.心qián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
愁改为惆篷改为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D)(2分)
①父亲地说:“我和你妈商量了,你报名参军的事,我们绝不阻止,全力支持你!”
②绿色生活方式已是中国新时尚。

热爱自然的情怀,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③遂宁市大型山水实景奇幻剧《丝路神灯》,以全新的观演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④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那些留下的文物、遗迹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A.慎重凝聚模型流逝 B.郑重凝结模式流失
C.慎重凝结模型流失 D.郑重凝聚模式流逝
2.【解析】答案D
①郑重:意思是严肃认真,如:郑重声明,郑重提出。

慎重:指谨慎仔细,不轻率。

此处与"说"搭配,应该使用"郑重"。

②凝结:指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

凝聚:是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或聚集的意思。

此处的意思热爱生活的情怀可以聚集成生态文明建设强大的动力,应该使用"凝聚"。

③模型:指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

模式:指某种事物的标准样式或让人可以仿效学习的标准样式。

句中指的是一种观演的标准样式,应该使用"模式"。

④流失:指有用的物质如油脂、矿石、土壤等自然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或是流散遗失。

流逝:指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句中形容时间,应该是"流逝"。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B.黎明湖龙舟赛拉开了战幕,疾驰的龙舟宛如蛟龙,岸上的观众摩肩接踵
....,呐喊助威。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

D.适当运用古语,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贻笑大方
....。

3.【解析】答案C.“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句中误用为衣服不合身。

A.相得益彰:指相互配合得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

B.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D.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常作谦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分)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她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反思造成的。

D.远离故土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祖国的亲人。

4.【解析】A正确,B.搭配不当,把“一倍”改为“一半”;C.句式杂糅,可以删去“造成的”;
D.否定不当,可以把“都”改为“不”。

5.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2分)
A.“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该句子的主干是“科学家们探索规律”。

B.“困在山洞里的那个老人艰难地吃下了最后一块饼干。

”一句中“困在山洞里”是定语。

C.“孩子们的表演呈现出春草萌动般自然清新之美。

”这句中的“自然”和“清新”都是形容词。

D.“充满力量”“热爱祖国”“铁树开花”都是动宾结构。

5.【解析】答案D.“充满力量”和“热爱祖国”是动宾短语,“铁树开花”是主谓短语。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在生死大义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召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4)《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自叙宁静淡泊之志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走近名著。

(4分)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赋予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1)根据你对选段的了解,选出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2分)
A.以上语段摘选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是女主人公对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

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女主人公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C.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娓娓道来的内心自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的悬念设计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女主人公虽然貌不惊人,但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追求有尊严的爱情,改写了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7.(1)【解析】B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2)上述语段中女主人公的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发?(2分)
(2)示例:主人公简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自尊心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让我明白人只有自尊自爱,保持人格的独立,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收获最终的幸福。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8.综合性学习(共4分)
习总书记曾在新年贺词中说:“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近年来,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2016年4月17日,北京顺丰快递一快递员在派送过程中不小心与一辆黑色小轿车发生轻微剐蹭。

小轿车驾驶员(中年男子)下车后不由分说,连抽快递小哥耳光,并破口大骂。

根据网友上传的视频粗略统计,该车主一共扇了快递小哥六巴掌,整个过程中该快递小哥没有还手。

【材料二】2015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3月2日,国务院发布《快递暂行条例》;2018年6月21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提升快递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

虽然当前规范快递行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发布,但是真正能够保护
快递员权益的法律法规还没有。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探究快递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分)
(2)某天,你订了一份外卖,快递员接单之后,天气突变,狂风骤雨,他在路上给你打电话,
说无法按时送达,你将如何回复这位快递员?(2分)
8.(1)快递行业需要得到人们的尊重(职业的认同);需要保护快递员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2)示例:师傅,您好。

我的外卖不着急,天气突变,路况一定很糟,请您注意安全,或者等
雨停了再送,我不会给您差评的。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共4分)
秋夜 (唐)方干
度鸿惊睡醒,攲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注释】欹:qī,依靠,倚靠。

9.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营造了孤苦寥落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0.请简要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的妙处。

(2分)
10.示例一: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窗外明月高悬,诗人听着虫叫声,表现了夜的幽静寂寥,表达了诗人的孤苦,触发思乡之情。

示例二:对仗工整,“月色”烘托出凄冷的氛围,“虫声”以有声写无声,以声衬静,更加衬托出环境的幽静。

(从感官角度分析,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译文】半夜突然从梦中惊醒,躺在枕头上已过了三更。

梦中寂寥的思念被打破,残破的灯影零落四处忽暗忽明。

空窗透过清冷的月色,墙壁角落传来几声虫鸣。

估计是离家久了,依然心怀浓厚的思念之情。

(二)(10分)
【甲】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

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

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

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

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这里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

1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1)又何间.焉:参与 (2)何以.战:凭、靠
(3)但.称其才华而已:只是 (4)颖士阴语.柳并曰:告诉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12.(1)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当权者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
1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曹刿和萧颖士形象的共同之处(4分)
13.①都心怀国家(或“以国事为重”)。

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

②都有政治远见。

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洧退兵”)。

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

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当权者的不屑。

(每点2分,任意答对两点可得满分)
(三)(共8分)
①“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人群里有人说。

②“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③“我也知道。

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④“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⑤“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浑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⑥“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⑦“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⑧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⑨“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4.文中多次写到“笑”,请结合具体语境分别分析下列句子中“笑”的内涵。

(4分)
(1)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2)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14.(1)奥楚蔑洛夫的"笑"是谄媚讨好、奴颜婢膝的笑,形象地刻出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
阿谀奉承的丑态。

(2)那群人的"笑"是对赫留金的讥讽和嘲笑,形象地揭示了民众思想的愚昧与精神的麻木。

15.作品中的“人群”是重要的小人物,请简要赏析选文中“人群”这众人形象的作用。

(4分)
15.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是产生奥楚蔑洛夫精神的土壤和背景;③通过对“众人”的刻
画和描写,讽刺和揭露了(反映出)民众思想的愚昧与精神的麻木,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四)(8分)
当手机成为我们共同的敌人
①42岁的阿勒克斯珊德拉·柏罗赫在德国汉莎航空工作,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一起生活。

柏罗赫9岁的女儿和11岁的儿子各有一部手机和一部平板电脑,儿子还有一部笔记本电脑。

以下是她的自述:“自从几周前我的女儿有了手机之后,家里就开始吵得鸡犬不宁。

她才9 岁,还在上小学,但她坚持将自己的手机联网。

她的说法是,如果不联网,她就没法和住在城里的朋友聊天。


②在很多家庭中,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较量:艰难,毫无目标,也无法想象该达成怎样的一致。

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世界,和这些电子设备共存的生活才是理所当然的。

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可能是看看那些理智的数据和不依托于感觉世界的研究发现。

③阿勒克斯珊德·马克维茨领导的关于手机的调查可能是史上最全面的。

马克维茨和同事一起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在获得手机用户许可后,该应用软件将会记录他们的行为。

目前有 6 万人参与其中。

对他们的分析显示:一个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会打开他们的手机屏幕88 次,其中有35次是看时间,或是检查有无新信息,其余53次是为了写邮件、使用软件或浏览网页。

奇怪的是,参与调查的用户每天在手机上花费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但只有7分钟的通话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被花在了社交网站和游戏上。

④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不知休息为何物,所做之事不断被电子产品带来的干扰打断,以至于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工作和实现真正的放松。

手机不仅影响了成年人,也波及儿童和青少年。

曼海姆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约有一半的学生觉得在做家庭作业时被手机干扰;8%的青少年依赖手机的程度,已经可以说是上瘾了。

⑤不得不时刻保持在线,使得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威丝曼发现,在10年内,世界大都市行人的步行速度已经增快了10%,尤其突出的是新加坡和中国广州。

这两个城市该项目的排名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还位于后列,10 年后的第二次观察中它们的排名就已经分别位列第1 和第4。

在新加坡,行人走60步,需要10.55秒;广州的行人则需要10.94秒;柏林位列第7,为11.16秒;纽约位列第8,为12秒。

在阿曼、约旦以及巴林的首都麦纳麦,行人的步行速度则缓慢得多。

在这些地方,行人走60步,要用16秒,甚至17秒。

⑥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最大的矛盾;先进的数字化本应带给我们更多的休息时间和更高的效率,结果却使我们变得更匆忙,更容易筋疲力尽。

⑦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勒多年来一直在警告我们,手机和数字化将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

特克勒发现,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暗流
.....。

它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了,哪怕表面上恰恰相反。

对于青少年一边编写短信息,一边和谈话对象保持眼神交流的新技能,特克勒持批判态度,因为这是在假装专注和关心。

她担心年轻的一代会丧失同情心,因为孩子们见面更少,发短信更频繁,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他人,并对他人的举止和表情做出恰当的反应。

特克勒表示,面对面的对话是人类最富有人性的沟通途径。

在谈话中,我们展现自己。

认识其他人,学会如何被理解,学习接受和拒绝。

而总是盯着大大小小的屏幕,对获得这样的经验毫无益处。

⑧研究智能手机用户在应用软件上的行为方式的德国信息专家亚历山大·马克维茨把如今人们被手机不断困扰的现象称为"数字时代的集体崩溃"。

马克维茨相信,持续被外界信息打断思路会损害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思考能力和专注力。

很多手机应用软件利用神经活动的规律,促进幸福激素多巴胺的释放,让我们一再拿起手机。

马克维茨说,大多数人已经适应了这种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依赖手机,甚至出现了行为障碍。

而来自乌尔姆的脑研究学者、成功的作家曼弗雷德·施皮策尔对此发表了最尖锐的观点。

他认为电脑和手机让人愚蠢,现代人正走在“数字化痴呆症”的道路上。

⑨对于如何对待电子产品,86岁的瓦尔特•米歇尔给出了一个答案。

他是著名心理学家,尤其因“棉花糖实验”而闻名世界。

这项40多年前开展的实验,后来被重复做了多次,有很多版本。

实验的大体过程是:一个学龄前儿童坐在棉花糖等甜品前,一个成人告诉他:“你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我再次来到房间时再吃,这样我会再给你一个。

”结果是,约1/3的孩子马上吃掉了棉花糖;1/3的孩子先是克制自己,但最终没忍住;还有1/3 的孩子则做到了耐心等待。

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米歇尔一直在观察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

他确信,那些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总体而言在学校成绩更好,身材更加苗条,过着更好的生活。

控制冲动是人生成功的基本条件,能让胖者变瘦,在多年后仍然维持婚姻的完整,学业、事业都更加成功。

控制冲动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如走路、说话一样习得。

而教会孩子自我控制、遵守纪律、坚持等品质,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增加与其他人相处和交流的时间。

知道如何掌控自我的人,才能赢回遗失的自由和独立。

具体来说很简单.先把你的电子产品放到一边吧。

(选文有删改)
16.下列表述或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从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控制冲动是人生成功的基本条件。

控制冲动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

B.特克勒的观点是手机和数字化将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表面上手机和数字化似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

C.马克维茨和同事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来记录人们的手机使用情况。

他领导的关于手机的调查是史上最全面的。

D.作者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会掌控自我,而不是被手机所掌控。

17.试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特克勒发现,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暗流
.....,它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了,哪怕表面上恰恰相反。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比作“巨大的暗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其危害之大,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而且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1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18.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科学准确的数字将新加坡、广州、柏林和纽约行人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由此说明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或说明了“先进的数字化本应带给我们更多的休息时间和更高的效率,结果却使我们变得更匆忙,更容易筋疲力尽”)
(五)(共12分)
父亲的坏习惯
①这几日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经常念叨我,问我最近回不回去。

②父亲已经93岁了,身体还不错。

不过,自从母亲7年前过世,本来就不擅言谈的他变得更加寡言少语,就算我回到家里想和他多聊几句,他也是聊不了多久就对我说:“你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也眯一会儿。

”他不像母亲,母亲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可以聊一整天。

③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一直要吃药。

母亲把他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饮食上也让他注意,所以靠口服药就控制住了病情。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突然开始喜欢吃一种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饼干。

这种老牌子的饼干很甜,酥脆可口,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

④早些年回家,我都会看见父亲“偷吃”这种饼干。

每一次父亲从自己房间的枕头底下偷偷摸出一袋饼干,吃不了几口,就会被母亲发现。

母亲从她的房间里急匆匆地出来,快步来到父亲的房间,声色俱厉地数落:“老头子,你还真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呢。

你也不是个小孩子,还偷吃饼干?”于是,父亲只好讪讪地把饼干放好,说:“我就是嘴里有些泛苦,尝一口,也没吃多少。


⑤但是,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偷吃饼干成了坏习惯。

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数落就不再去吃,而是几乎每天都要摸出来吃一两块。

母亲也总能很神奇地迅速发现,并严厉制止。

于是,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总在上演。

老两口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整天为这一点小事情发生不愉快,我觉得母亲有些小题大做了。

⑥但很快,我便觉察出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那一小袋饼干为何总是吃不完,为何一直存在于父亲的枕头底下?还有,父亲为何不是悄无声息地摸出饼干,再悄无声息地独自享用?那撕开袋子和吃饼干发出的脆响,每回我在家都能听到。

因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照顾他们的阿姨去门口的小卖部买饼干,应该是母亲默许的;那偷吃时的“声势”,应该也是父亲故意为之的。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⑦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场景,顿时全明白了。

⑧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星期四,母亲突然病重,大哥看情况不好,立即给我打来电话。

我们送母亲去医院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开口对我说:“你妈如果住院,就托人带话回家,好让阿姨送饭过去。


⑨这一走,母亲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忙乱中,我似乎忘记了父亲的存在。

⑩处理母亲的丧事期间,我有一次回家拿东西,父亲看见我,急忙问:“你妈怎么样了?住上院了吧?你怎么不托人回来,让阿姨给你妈做饭送去。

”我无法回答,因为母亲已经过世,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