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生产有机食品和无公害瓜果蔬菜的重要途径。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植物秸秆做原料,加入特制的菌种发酵剂,使秸秆快速分解释放出大量CO2 、热量、抗病源微生物孢子。
植物生长需要利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
从而使农作物,特别是大棚瓜果菜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据统计: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可降低成本50%。
瓜果菜平均每亩增产30%以上,增收40%以上,效益相当可观。
一、传统大棚存在的问题
1、二氧化碳严重缺少;
2、冬天大棚地温低;
3、病虫害越来越多;
4、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严重。
二、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作用主要表现在:
1、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正常情况下,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CO2的浓度低的在900ppm,高的可达1900ppm,CO2浓度比普通大棚提高4-6倍。
CO2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光合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必然会使大棚瓜果菜的产量提高。
2、放出大量的热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除释放CO2外,一千克秸秆还放出3037千卡的热量,特别是应用内置式反应堆形式,20厘米地温能提高4-6℃左右。
3、生物防治病虫害
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采用了这项技术,有的棚能达到基本不打农药。
就可以生产无污染绿色的有机蔬菜。
4、有机改良土壤作用
秸秆分解剩下一些残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在大棚的土壤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同时,里面还含有大量抗病微生物和矿质营养,这些矿质营养又是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而且比例配得很好,因此极大的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第一年可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第二年减少化肥用量80%以上,第三年可基本不施用化肥。
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导致板结的现象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
1、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
2、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
3、菌种处理
4、使用说明:按照每3000公斤秸秆用菌种1公斤的比例,通常一亩大棚大约需要秸秆4000-5000千克左右,用菌种1-2公斤。
再按1公斤菌种加20公斤麦麸比例,把菌种和麦麸干着拌匀。
合适水量的标准为:拌好后用手一攥,手缝有水但不滴水。
秋季和初冬,即8-11月份,菌种做好后最好间隔3-5天在使用;晚冬和早春季节要提前5-7天拌好菌种备用。
拌好的菌种一般摊薄10厘米存放(可以放在大棚内),注意保温、防冻。
秋、冬季节建行下内置反应堆,如果不受茬口限制,最好在作物定植前10-15天做好,浇水、结合施疫苗、打孔待用。
早春拱棚可提前30多天建好待用。
制约“冬季棚菜’’优质高产的因素较多。
一是光合效率低与二氧化碳不足的矛盾;二是地温偏低与根系吸收功能差的矛盾;三是温差过大与病害严重的矛盾;四是土壤板结与根系早衰的矛盾等。
为从
根本上克服这一技术难题,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由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的“秸秆反应堆技术”,可使冬季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6—10倍;地温提高2℃—4℃,气温提高2℃—3℃;对病虫害的防效显著,减少农药用量60%: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蔬菜上市期提前10—20天,收获期延长30天左右;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增产30%以上,外表性状和内在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投入产出比为1:10以上。
一、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
1.建造时间:在棚菜播种或定植前7天建造完毕即可。
2.规格尺寸:根据所种蔬菜品种的行距布置,确定反应堆位置,一般在定植行内
顺行挖一条深30厘米,宽50—80厘米、长与行长相等的一条沟。
3.菌种用量与发酵:亩标准棚用菌种6公斤,菌种与添加料之比为1:15,添加料以麦麸、粉碎的玉米芯为主。
加水量为:麦麸料与水之比1:0.8,玉米芯与水之比为1:1.35,拌匀后平铺于阴凉通风处,厚度10厘米,发酵48小时即可使用。
4.接种:在沟内填加秸秆,铺匀踏实,厚度30厘米,沟两头露出10厘米长秸秆,以便进氧气,填完秸秆后,按每沟所需菌种量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铁锹拍振一遍后覆土。
秸秆总厚度略高于反应沟深度。
每亩棚秸秆用量4000-6000公斤。
5 .复士、浇水、打孔:把起土回填于秸杆上,然后灌沟浇水湿透秸秆,让覆土充分沉实。
2—3天后,找平起垄,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15—30厘米,定植后盖膜,按20厘米见方,用14号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便气体交换。
二、内置反应堆的作用和优点
一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二是提高地温;三是综合利用秸秆反应产生的有效成分二氧化碳,提高光合效率;四是增加有机质,活化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加强对根系供氧能力,提高根系的呼吸代谢;五是贮存白天太阳辐射的热量,到了夜间可对棚内供热。
内置反应堆创造了一个特殊大棚生态系统,适合秋延迟大棚、深冬大棚和
早春大棚应用。
三、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使用与管理
1.秸秆菌种用量:每次秸秆用量1500公斤,菌种用量3公斤,黄瓜全生育期内用2一3次。
2.操作时间:定植前建好反应堆。
定植后及时开机抽气供应二氧化碳。
3.操作方法: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距山墙60厘米,自北向南挖一个宽1米,深0.8米,长度略短于大棚宽度的沟,从沟中间位置向棚内开一个低于沟底50厘米见方,向外延伸80厘米的通气道,通气道末端做一个下口直径为50厘米、上口内径40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圆形交换底座。
整个沟体可用单砖砌垒,水泥抹面,打底,然后在贮气池上每隔50厘米横放一根小水泥柱,在柱上纵向每隔20厘米拉一道
固定铁丝,就可进行铺放精光秸干,每放40-50厘米厚,均匀撒接一层菌种,连续3-4层,最后淋水湿透秸秆,水量以下部储气池中有一半积水为宜,盖膜保湿,农膜覆盖不宜过严,下部有10厘米秸秆露出,以便进气促进秸秆分解发酵。
4.使用与管理:可以概括为“三补”和“三用”。
三补: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功能菌种是一种好氧菌,向反应堆中补充氧气是十分必要的。
措施是:(1)补气:储气池两端留气孔,反应堆上打孔,反应堆盖膜不可过严,四周要留出10厘米宽缝隙,以利于通气;反应堆上料加水当天就要开机抽气,即使阴雨天,也要开机5小时。
(2)补水:建堆后,头10天内可用储气(液)池中的水循环向反应堆淋水2—3次,以后可用井水补充,7—8天向反应堆补1次水。
(3)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60天,秸秆消耗在60%,此时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补秸秆1500公斤,菌种3公斤,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厘米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
三用:(1)用气:要坚持开机抽气,苗期每天5—6小时,开花期7—8小时,结果期每天10小时以上。
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自上午8时至盖草帘为止。
(2)用液:按1份浸出液对2—3份的水,
喷施叶片和植株,每月进行3—4交,根部追施结合每次浇水进行冲施。
(3)用渣:将每次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渣收集起来,作追肥或底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