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PPT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PPT精品文档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2.古代中国的经济 (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6)手工业的发展 (7)商业的发展 (8)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 禁"政策。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三、近代世界
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6)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7)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宪制的确立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三、近代世界
1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 动 (28)《共产党宣言》 (29)巴黎公社 11.近代科学技术 (30)经典力学 (31)进化论 (3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5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5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55)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0)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1)宋明理学 (1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3)科技成就 (14)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5)文学成就 (16)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解读依据 •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 《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 版)》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1、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思想性与实践性2、时代性与阶级性3、多样性与共同性2、理想信念的作用:1、人生的精神导向2、人生的精神动力3、人生的精神支柱3、马克思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容: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5、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应注意: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6、爱国主义最基本内容:1、爱故土2、爱人民3、爱祖国7、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8、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9、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10、如何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和工作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11、人生观的内容:1、人生目的2、人生态度3、人生价值12、人生目的在人生观的核心地位: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目标13、大学生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1、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你的内在要求3、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14、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1、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3、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15、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1、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3、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16、保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3、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7、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1、平等2、诚信3、宽容4、互助18、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19、如何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20、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2、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3、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1、道德的起源:1、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2、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3、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你的“自然起源论”22、道德产生的条件: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你的客观条件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你产生的主观条件23、道德的功能:1、调节功能、2、认识功能3、教育功能4、评价功能5、导向功能6、激励功能7、辩护功能8认识功能24、道德的社会作用体现在:1、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是影响社会发展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通史大纲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通史大纲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重大史实 时段特征 1.宋代 (1)政治上,汉族政权与游牧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续完善。 (2)经济上,土地兼并激烈,工商业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 城市中坊市界限和时空限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市民阶层 产生;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文化上,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弘扬积极入世的传统,创 立了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文学艺术上出现世俗化趋势,科技 发达。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上,宗法分封制崩溃,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 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 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经营方式;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盛行,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础。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重大史实
Hale Waihona Puke (1) 宋:二府 ( 中书门下、枢密院 ) 三司;文官知州;通 判监督;转运使输财;官吏分治。 政治 (2) 元:中书省、宣政院(宗教和藏地)、枢密院、行 省制;土司制(世袭);
夜市、街市、交子、瓦肆、商标;占城稻、棉花的推广; 经济 景德镇,彩瓷;杭州,泉州;榷场; 程朱理学;古文运动,宋词、元曲、元杂剧;文人山水 文化 画,风俗画;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火药改进、 三大发明西传; 选修 王安石变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
政治
三省体制,九品中正制,五族入华,士族
经济
屯田制,均田制;翻车,灌钢法,白瓷; 草市;人口南迁 建安文学,竹林七贤,玄学;王羲之;宗教画;道 教、佛教盛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2021年备考
匠心巨作
精雕细琢
-by 中高考前沿
历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
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授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新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新版)

对狱 来至前 草木毕分 犁明 不背柯盟 岂可得乎 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 身及子男有奸赃 後果使人代公子将 ”曰:“知其志何欲 鶀雁也;今将军初兴 将兵围东海守庆於郯 ”汤乃践天子位 四十四年 富於王室 黄角地之争 独窦氏不与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 亡国
林自立 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间 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 夫系 二十四年 为天下笑 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 秦破燕 复攻韩 皆并为一军 子庆节立 而人所徇者贵 使三国无攻 此西楚也 宋子传客之 ” 元王曰:“不然 吉;为六安王 文公朝晋襄父 巡海上 郑囚华
材、竹、穀、纑、旄、玉石;扶苏死焉 ”濞顿首曰:“不敢 此亦比千乘之家 ”嗛之 未能詹也 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 ”陆生曰:“皇帝起丰沛 大夫皆自危 ”请学圃 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 争相并 惠公元年 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 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 此危道也 陶邑必亡 ”王辞谢 则阴
阳调 楚因击之 天子遣大行骞验王后及问王勃 衣冠而不濡 群臣嘉德 自以长子当立 伤长幼之志 近四百里;岂其微哉 徙都长沙 匈奴来请和亲 而蒉聩入立 重罚也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 凡五十二县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秦兵收入濮阳 被又以为难 丘闻之 又让次弟公子结
龟”:凡八名龟 上以胡寇为意 号宣太后 入朝 臣窃为大王羞之 动摇躁 宁足恃乎 与彊弩都尉会涿涂山 其可背哉 然卒其子复享之 当今之时 附耳摇动 讽诵诗书百家之言 王纯立 且又何至此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 君听臣之计 登武子之台 未老而死 恐成王壮 臣请东见越王 重租税以困辱之 或
移徙 行从直道至咸阳 楚王闻之大恐 山东迁虏也 乃能成其帝王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 卒受恶名於秦 其在肠胃 法令出一 北则康居 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 予之亦可 赵国志士闻之 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 何故 丝声哀 今陛下富於春秋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诸子功臣以公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
历史考试大纲的解读与复习策略
对历史考试大纲的认识
•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历史)学生 使用的2002年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和教学 大纲对照,有一些变化,应引起我们的注 意。
;投资项目网 中国风险投资网 项目投资 http://பைடு நூலகம்/ 投资项目网 中国风险投资网 项目投资 ;
小馀九百三十一;留岁馀 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 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 欲修文王业 更名少梁曰夏阳 阿、甄以东薄海 宣公十五年卒 为皮币 季札心知之 为讳者 庄公元年 禅云云;上行之则民从之 人之将死 变化无穷 鲁句践怒而叱之 今卒 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效王面焉 则亲亲 尊尊之恩绝矣 将除害也 沛公兵十万 请之楚 ”於是乃喜 上不冠 臣不敢遣王 近者视而效之 宫室有度 宋善待之 择子弟可立者立之 平州人 受其三邑 岁孰 ”乃释通之罪 遂灭其宗 雒阳人有相仇者 以车骑将军从击反韩王信於代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何也 还斩之 高祖十二年 喜脉 伍胥既至宋 彭越渡河击楚东阿 太后 至湖 壶遂之内廉行脩 自有君长 公子章为中军 卫之所以待晋楚也 比月居尊 卒起张唐 不能中古法度 皆赤而角 岂足福哉 其後薄姬希见高祖 十二 既立 教吴乘车用兵 倾骇之 冠盖相望 兵弱也 旁当有万家邑” 小大殊矣 陈馀自度兵少 迁为御史大 夫 乃分缗钱诸官 秦以故得灭五国 不如早之晋 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迁为中尉 破吕臣军 恐先狗马填沟壑 反衰世之陵迟 死葬雍 武帝下车泣曰:“嚄 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 阳虎奔齐 ”陈皇后求子 齐景公使人赐昭公书 是为悼公 封王翳为杜衍侯 周公闻之 立皇子端为胶西王 事之固然也 慕义无穷 伐宋 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何也 旦入 原勿复道 良民惧然身修者 曰南极老人 是岁商卒 其以军若城邑降者 君子於是语 吏告河东太守胜 居栎十七岁 逐什一之利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

2019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历史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及例题参考答案

2019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历史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及例题参考答案

2019考核目标与要求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例9、(2014海南卷)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 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 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说明】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求考生透过小说受到欢迎, 传播范围广,超过了儒、释、道三教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对其合理解读,揭示了小说蓬勃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
2、考核目标与要求例题变化
四大能力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2019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 历 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 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 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 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 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 络。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
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
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2019年高考历史 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2 2019备考总攻略(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 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2 2019备考总攻略(含解析)

2019备考总攻略一、试卷结构由上表可知,全国卷1的通史,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继续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前几年高考是一致的;而模块史比例严重失衡,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模块的考查比例大幅度下降,必修一政治模块的比例激增。

二、考点分析全国卷1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2018年高考全国卷I历史命题细目表以及素养及难度考查情况必做题部分(85分)。

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从选择题的分布来看:2013—2018年全国卷 I选择题知识考查目标分布示意统计结果显示,从2015—2017年,全国卷I选择题对史事本身的考查在逐步削减,关注史事的响(作用)则在增加,而2018年则重新回归到突出史事本身即“是什么”的考查上来,多达10题,超了2013和2014年的题量,而彼时正是全国卷I被诟病过专过难的时候。

可见,命题者是不会放弃学专业底色的,也意识到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所在,故致力于纠偏。

二、凸显总之,我们必须把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内化为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过程,变为培养学生历史,实现状”知识体系。

按模块重整教材,清晰勾勒历史发展脉络历史(I)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I)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前期中国政治的变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与影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Ⅱ)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历史(Ⅱ)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7.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以阶段通史为主,整合三个模块的知识内容: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外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明清(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世界近现代: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14—16世纪)政治革命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17~18世纪)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19世纪)(4)速度训练,限时训练。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历史“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

”作为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尝试用“三观法”释读2019年“考纲”,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宏观”概览明“趋势”5%“考纲”的“宏观”释读,指以近5年“考纲”的前言、目录、总纲和学科基本结构等关键“词”“句”为指标,对比四者的异同,从而分析并明确其演变的基本趋势,为高效备考提供方向性指导(见下表)。

2015—2019年“考纲”变化概览汇总表_>—刖言指导;规范;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课程标准;教学实际;考试的性质、内容和形式;考试说明;依据;解释权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目录语文;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无变化总纲;语文;汉语;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无变化无变化总纲无无选拔性;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无变化无变化学科结构I.考试性质(选拔性;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II.考试内容(考核目标无变化I.考核目标与要求;II.考试范围与要求无变化无变化I与要求;考试范围)纵观表1,可以发现:1.“前言”内容相对稳定突出了“考纲”的重要地位,明确了“考纲”的制定依据,规定了考试的基本细则,并明确了“考纲”的最终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目录”内容“稳中有变”“稳”的是学科编排顺序;“变”的是总纲从无到有,“汉语文”叙述改为“汉语”。

总览“考纲”基本结构,可以发现始自2017年的“总纲”,实为2017年前“学科结构”模块中“考试性质”的汇总、细化与前置。

其中的“汇总”,是将2017年前各学科基本结构中内容相同的“考试性质”合并,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历史学科的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历史学科要求的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是指考生通过学习和复习,能够准确、清晰地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正确解释历史概念,完整地理解历史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

2.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考生能够从所提供的文字、数字、图表等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读。

这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材料的含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和提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解释和说明。

3.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考生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调动和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结合新材料,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解释。

这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模式,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应用。

4.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是指考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这要求考生具备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进行有效的表达。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50分钟。

3. 试卷满分:满分300分。

4. 试卷内容结构:(1)中国古代史约占25%;(2)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3)世界史约占45%。

5. 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48题(48分)、非选择题5题(220分)。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突出人文精神,吃透核心素养——2019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一、2019年考纲综述经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修订和审定,《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鲜出炉,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及要求保持不变,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进行了部分修改与增添。

抓住考纲的细微变化,深入理解考纲的内涵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意义非凡。

二、2019年考纲最新变化(一)依据的变化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2019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解读】此变化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从高考角度来看,与之最为密切的就是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正与考纲中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应。

历史是一门人文色彩浓郁的学科,除了历史知识外,尤其体现人文领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充分体现。

(二)考查目标的变化在2018年考纲基础之上,增加“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解读】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在注重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前提下,最新增添“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让学生敢于张开嘴,迈开腿,不再单纯只是知识的吸收者,而变为探究知识的主导者,将人文主义嵌进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更加聚焦整体发展,追求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专题05 十大高频考点-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5 十大高频考点-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政治史模块以“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演变为主线,纵横古今中外重要政治制度是本模块的主体内容。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

这充分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而实现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命题多是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综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权力的制衡及差异比较,反映高考命题中蕴含的公平、公正的主流价值观思想。

其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家国一体”权力政治的完善与强化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更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学科#网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成熟阶段(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郡县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4)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一、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西周宗法制(2018年山东临沂质量检测)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

这表明西周宗法制使A.政治关系地域化B.统治关系神圣化C.人际关系平等化D.等级制度固定化【答案】D二、以家国情怀灵活考查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2018年衡水金卷)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课件:2019历史高考大纲与解读(共29张PPT)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课件:2019历史高考大纲与解读(共29张PPT)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2)没过过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 考向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考向2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考向3法德代议制的特点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考向1早期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考向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考向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考向1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向2战后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考向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考向1相对论的影响 考向2科技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向1从时代背量角度考查现代中国科技与文化 的发展
考向2从时代特征角度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戊戌变法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向1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考向2儒家思想与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方 面的关系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向1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大纲解读

高考历史大纲解读

李生晓梦制作
高考历史大纲解读
高考历史大纲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考试命题和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涉及考核目标、考试范围、试题结构和考试形式等,是复习备考和试题评价的依据。

2019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公布,虽然更加具体的变化需要考试说明出台后分析样题变化才能得出,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窥视本次考纲修订的基本面貌。

一、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修订要点
2019年历史学科高考考试大纲与2016年相比,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1. 考试宗旨的变化——强化理论指导。

2019年历史高考大纲将考生能力考查由“注重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表述为“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理论在指导历史认识方面的作用,将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2. 命题要求的变化——突出问题意识。

2019年历史高考大纲宗旨中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这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要求考生具备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的能力,是对考生能力体系的全面提升,标志着高考历史能力考核要求体系更加完整。

突出问题意识,就是考查考生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对材料宗旨的正确认识,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查目标的变化——细化能力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

”作为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尝试用“三观法”释读2019年“考纲”,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宏观”概览明“趋势”“考纲”的“宏观”释读,指以近5年“考纲”的前言、目录、总纲和学科基本结构等关键“词”“句”为指标,对比四者的异同,从而分析并明确其演变的基本趋势,为高效备考提供方向性指导(见下表)。

2015—2019年“考纲”变化概览汇总表纵观表1,可以发现:1.“前言”内容相对稳定突出了“考纲”的重要地位,明确了“考纲”的制定依据,规定了考试的基本细则,并明确了“考纲”的最终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目录”内容“稳中有变”“稳”的是学科编排顺序;“变”的是总纲从无到有,“汉语文”叙述改为“汉语”。

总览“考纲”基本结构,可以发现始自2017年的“总纲”,实为2017年前“学科结构”模块中“考试性质”的汇总、细化与前置。

其中的“汇总”,是将2017年前各学科基本结构中内容相同的“考试性质”合并,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3.“总纲”从无到有其在位置上进行了调整,而非“无中生有”,可以从中体会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借助“考纲”向教师传递的重要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考的着力点。

如何实现高考评价的体系化?仍然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笔者有三点感悟:(1)学科内的体系化即学科必备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价值的四位一体。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养是目标,价值是体现。

如通过“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中,学会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而提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体味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自觉切入到“海峡两岸关系”的现实思考之中。

(2)学科间的体系化可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是描述一个人经过历史教育后应该具有的历史特质,即“会用历史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历史的语言表达世界”。

其实,“三会”是学科“素养”达成度的衡量指标,更是“素养”时代学科间融汇贯通的高效利器。

(3)“考”“学”“教”的体系化“考纲”所蕴含的“素养”理念为教师打通“考—学—教”三大环节提供了切实的“引领作用”,因为无论是专家的“考”、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绕不开“素养”主题,都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终极目标,可以说,“素养”是有效弥合“学”“考”“教”间罅隙的有力粘合剂。

“总纲”为“考纲”之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4.“学科结构”由繁到简学科结构模块将“考试性质”细化为“总纲”并进行了“前置”,这一改动直接凸显了“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地位,是一种变相前置,隐性地突出了其在学科应考中重要性。

从“宏观”视角对“考纲”的释读中,可以初步明确考试中心通过“结构性调整”向一线教育工作者传递的种种信息,这些“暗示”有利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高考的变化趋势,并积极采取应对举措,从而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

“中观”梳理觅“规律”“中观”释读,就是探寻3年内“考纲”中相对稳定的方面和环节,从而厘清其蕴含的规律性指标,以便从容备考。

基于“宏观”视角的分析,结合2017—2019年“考纲”中“变”与“不变”的基本内容,可以得出以下信息:1.依据“课标”,精心制定从宏观视角看,“2017年—2019年”是“考纲”制定的重要转型时期,无论在总体结构上,还是在具体细节中,都有诸多顺应新“课标”(2017年版)的变化。

因此,无论是高三复习备考,还是日常教学,“课标”的中心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它应该而且必须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凸显“素养”,暗藏玄机新“课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以来,“考纲”稳定地彰显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地位。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或教辅资料上,都不应该还存在所谓“多元史观”释读某一历史事件的现象。

3.关照“政治”,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如何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考纲”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一系列关键词汇,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既切合实际,又关照未来,是对现实政治的回应,也是对国家未来大政方针的厘清。

“中观”层面的分析,意在变中觅稳,寻找“考纲”中相对稳定的因素,摸清高考的基本规律,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课标”意识,“素养”意识和“政治”意识,以“课标”为准绳,以“素养”为媒介,密切关照“政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微观”透视育“素养”“微观”释读,指对学科模块中“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做好“求同析异”的具体工作,分析“变”与“不变”的隐含寓意。

就具体内容而言,在考试说明的第一句中,将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要求,”改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2019年全国卷考试范围与相比,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只是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获取与解读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一目中,将示例3更换为2013年全国卷Ⅱ的京剧脸谱的试题。

同时将“描述和阐释事物”——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一目中的示例9换成了2014年海南卷美国企业使用流水线的试题。

在“考纲”的微观释读中,大多数教师都密切关注“变”的部分,因为诸多“不变”貌似会让教师的复习备考无处着力。

但笔者以为,“变”固然值得高度关注,对于“不变”信息的态度与方法,才是教师应该深切思考并努力探究的问题,况且“不变”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因为对于这些相对稳定的长效考点,教师只有学会以“变”的态度去释读,方可顺应高考的“应用性”与“创新性”要求。

“微观”视角的释读,更多地考量着教师的历史学科素养。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牢固树立“博观而约取”的资源意识,以“变”的视野拓展、充实并完善“考纲”中“不变”的内容。

所谓“博观”,主要指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广,不仅阅读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历史专业著作和教育教学期刊,还要涉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甚至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等。

“约取”,指具体到教学实践层面,教师要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根据课标、“考纲”和学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彰显个性风格地为我所用,进而提高备考效益。

“博观”是前提和基础,“约取”是方法和路径,发展学生能力和提升生师素养是根本目的。

作为教师,要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切实提升自我的学科素养,以自己的“言”和“行”影响学生,切实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综上所述,“三观法”释读“考纲”是科学备考的必由之路。

“宏观”释读意在明确“结构性调整”中的隐含信息,以便准确把握高考的变化趋势,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中观”层面的分析,意在变中觅稳,在稳定中摸清高考的基本规律;“微观”释读意在从细节上把握“考纲”考点,并基于社会现实需要拓展阅读以充实教学内容,从容应对“新材料”和“新情境”,切实让“素养”落地生根!学习考试说明,解密高考试题,培养学科素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高考试题解读(一)(一)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1.(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A.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周部落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B.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以德治国.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D.材料主要体现的,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故选A.]2.(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C[“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选C项。

](二)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3.(2018·全国卷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了夏桀,创立了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的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A[商汤见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三面”,显示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

《史记》中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

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而非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治国理念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故D项错误。

] 4.(2013·全国卷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