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散文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回答问题。
宋词人物
乔雨
一
烟水迷离的秦淮河只能出现在梦里了,没有哪只红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泪,只有在夜静人空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你那声重重的叹息。
从此,懂词和不懂词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着的是什么。
可你还是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羽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了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良久的鸩酒。
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你在笙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了真正的永恒。
二
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斟低唱吗?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三
那杯你一饮而尽的黄藤酒,谁尝了谁都说是苦的。
默默看着你的那双眼睛依旧流泪,而你的心却如春雨淅沥般地滴血。
渴望相逢又怕相逢,不敢再看那泪光涟涟的眸子。
浸满了泪痕的那条鲛绡依然湿着,而你错莫交织的心情,都写进了一首叫《钗头凤》的词里。
春风又绿宫墙柳,可那双让你魂牵梦萦的红酥手,竟永远地弃你而去,再也不能与你琴瑟相对诗词相和了。
绿蘸寺桥下水波映着你的身影永远孤单,那只飞起了的惊鸿不再回转。
而沈园那座墙壁上的斑斑墨迹已在你心中慢慢地结成了一片永远抚不去的瘢痕。
四
走近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吴钩”呢?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看那青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火下闪烁着幽幽的光。
不敢再轻易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遍亦枉然。
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
可惜你这把锋利的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一腔壮志未酬的悲愤,化作一首首剑一般豪雄的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的声音清晰可辨。
五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清晰地看你舞动长长的衣袖潇洒而又孤独。
那轮曾让你要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铜钹依然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
你那横空出世的亘古旷达更使那些咬文嚼字的匠人们自惭形秽。
每当我翻到宋朝的那一页时,你的天风海雨般的文字便迎面扑来,抽打着我身上的琐屑绮俗。
1.下列选项中,正确依次对应文章所写五位词人的名字的一项是()
A.李煜柳永陆游辛弃疾苏轼
B.李隆基白居易陆游辛弃疾关汉卿
C.李煜白居易杜牧苏轼柳永
D.李隆基柳永杜牧苏轼辛弃疾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每节内容涉及到的词人和他们的作品依次为:李煜《相见欢》《虞美人》;柳永《雨霖铃》《蝶恋花》;陆游《钗头凤》;辛弃疾《水龙吟》《破阵子》;苏轼《水调歌头》《念奴娇》。
故选A。
2.下列选项中,正确概括文中所述五位词人在文学史上的共同点的一项是()
A.他们均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
B.他们均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
C.他们均为词赋的不同派别中开山立派的人物。
D.他们均为不同风格的词赋创作中的代表人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
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柳永、李煜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
陆游两派作品都有,排除AB;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排除C。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秦观等(温庭筠、李煜)。
故选D。
3.请举出第五位人物的两首不同风格的词作(写出完整的作品名,含词牌和词题),概括词作风格特点,并分别结合作品原句谈谈此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派,“大江东去”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婉约派,“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诗词内容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多倍诗词,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点睛』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小说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
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
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
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
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
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
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
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
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
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
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
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
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
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
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
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
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
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
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
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
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
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
纸顶棚,四白落地。
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
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
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
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
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
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
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
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
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
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
大酒缸没有了。
”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C.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则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排斥。
D.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2)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手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②朴实忠厚,热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③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
(3)①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②照应开头糊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③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错误,说明的是时代的发展让手艺没有了用武之地。
C项,“则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排斥”表述不妥,应该是“则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项,“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错误,小说没有运用这种反衬的手法。
故选A。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手艺精湛”、“心细手巧”、“朴实忠厚”“勤快能干”“认真敬业”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例如本文中,祁茂顺干活快,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他做活时大人孩子都爱看,并连声称好,表明他技艺高超;改行后蹬三轮车,非常爱惜碰三轮车,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表明他对待工作认真、勤快、敬业;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改变工作,并将新工作做好,表明他能灵活应变;邻居有事他是有求必应,可以看出他朴实乐于助人的特点。
考生据此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3)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
从结构上来看,照应了开头的情节“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祁茂顺帮金四爷裱糊的顶棚又快又好,又省料,突出了他的技术高超,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从手法上来看,“蹭蹭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等,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这么好的手艺却终将被历史淘汰,由个别而推知一般文化衰落的叹惜。
考生结合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
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
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5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
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标点或停顿)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所给句子主要需要看“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这部分的断句情况。
“岂”常用在句子开头,表反问,其前应断,排除AB项;“伏乞”,意思是“向尊者恳求”,用在句子开头,后面带请求的内容,从语义上看,应该是“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是目的,这部分的意思是“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可排除AC项。
综合看,D项断句正确,原句标点可以是: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故选D。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
“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D.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
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
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
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
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D项,“含义相同”错。
文中“邦”
意为州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意为“国家”。
故选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
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
一代文风志向。
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
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
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的袁州任刺史。
C.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
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除去俗法,
百姓深受其益。
D.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
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百姓,
建成新的韩公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
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
分歧。
注意要求,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又
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错。
从文中看,选项与“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
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有关。
根据知识积累,“量移
一郡”是指调到离京城稍近的地方,可知“袁州”不是更远的地方。
故选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答案』(1)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
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2)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
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
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