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期末考试易错题型汇总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期末考试易错题型汇总卷含答案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这次,刘一首同学突然来了líng gǎn( ),再出奇招。容不得片刻dān gē( ),他立即
fān xiāng dǎo guì( ),寻出个小铁罐,反扣在地面上。然后点燃biān pào( ),塞进罐底,“砰”的一响,铁罐直冲半空。弟弟觉得bù kě sī yì( ),也跃跃欲试,nài hé( )危险系数太高,wéi kǒng( )炸了手指,作无谓的“xī shēng( )”,便只能作罢。
2.下列各组带点字读音,词语字形和释义全对的一组是()
A.机械.(jiè)晦暗莫名奇妙饶.有趣味(富足.多)
B.依赖.(lài)布局张灯结采用之不竭.(尽,用尽)
C.围歼.战(qiān)梗概迫不急待万象更.新(改变.改换)
D.邯.郸学步(hán)振奋嫦娥奔月诲.人不倦(教导.劝说)
3.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恍然大悟德高望重可见一斑狂风怒号
B.囫囵吞枣流连忘反张冠李戴抑扬顿挫
C.排山倒海无影无踪滔滔不决不解之缘
D.窃窃私语自做自受兴高采烈悬崖峭壁
4.根据对联的“对偶”规律,可以猜出对联“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中的“靡”字的意思是
()
A.麻B.无C.散乱倒下D.非常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爱上生物了。
B.能不能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C.我对《雍正王朝》这部电视连续剧有较大的兴趣。
D.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幅度的提高。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是()
A.元宵彩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者“水浒传”的故事。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C.“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D.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7.下列句中的文化名人是谁,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忧国又忧民,行吟泽畔赋《离骚》。
(2)挺身入虎穴,舌战强秦璧归赵。
(3)少有爱国志,闻鸡起舞锻炼早。
(4)高唱《满江红》,精忠一片把国报。
(5)惟念九州同,家祭只盼听捷报。
A.(1)李白(2)廉颇(3)班超(4)岳飞(5)陆游
B.(1)李白(2)蔺相如(3)祖逖(4)文天祥(5)杜甫
C.(1)屈原(2)蔺相如(3)祖逖(4)岳飞(5)陆游
D.(1)屈原(2)廉颇(3)班超(4)文天祥(5)杜甫
8.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五名运动员像五颗出膛的子弹向前冲去。
②过了一会儿,我们班的王海落在后面了。
③在掌声中,王海终于获得了100米决赛的冠军。
④这时,我们拼命喊:“王海加油!王海加油!”
⑤“砰”的一声,发令枪响了.
A.②③⑤④①B.③⑤④②①C.⑤①②④③D.⑤①④②③
9.按照要求写句子。
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根据括号里的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啊。
(安静):_______
10.日积月累。
(1)《寒食》《十五夜望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节)的传统习俗。你还知道其他描写传统习俗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
(3)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
(4)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诗人在这句古诗中赋予了墨梅
________________品格。
(5)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让我们了解了_____________的李大钊;_____________桑娜等。其中最令你难忘的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11.王颂过生日,她邀请陈小敏等几位同学到家中做客。可是,陈小敏的外婆突然生病了,陈小敏的爸爸妈妈临时决定带陈小敏回乡下照顾外婆。
(1)、请你代表陈小敏将不能参加生日会的原因转告王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几句生日祝福语通过家长转达给王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走”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车刚开走.B.奔走.相告C.说走.了嘴
13、翻译下列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
咏竹箸
【明】程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
材料四: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浙江省余姚市文明办特此设计了此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