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其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其实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以观念形态、思想意识形式反映着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思想成长的客观要求,体现着社会对所造就的社会个体身心成长、政治思想发展的方向、性质的总的设想和规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需要在层次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理论界主要侧重于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研究,而在学理上的探讨略嫌不够。
事实上,学理问题没有弄清,必然影响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本文试就此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及性质
1.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政治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就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列宁指出:“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
”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政治意识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总体设想。
因此它本身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阶级社会中实际上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它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社会统治阶级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它就必然具有了鲜明的政治意识性。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系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
”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还具有政治意志性。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制定与贯彻存在于政治过程中,因而也就具有政治意志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志过程集中表现为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政治是典型的社会意志现象和社会意志过程。
其中,在经济上居于主导地位的阶级就成为政治意志过程的主体,而处于劣势的阶级成为了政治意志过程的客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制定过程中,统治阶级作为政治意志主体不可避免地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都是由统治阶级制定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
2.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性质。
从理论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表现为主观的意识,是带有主观理想状态的期望,因此它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理想的主体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核心,实际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规律与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的反映。
由于这种价值关系是
客观存在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内容却是客观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作为价值范畴,它势必要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的制约和影响,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总是体现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要。
正是由于世界不能自发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他们才去主动改造世界的。
人们总是从自己以及自己所属集团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去设定自己的理想和目的。
一定社会集团之所以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由于自然的、没有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对象不能满足他们为维护其秩序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制定必定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的制约。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总是具体的,所以受利益主体和需要制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必然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就必然体现着一定历史和时代的具体内容和特色。
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一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合乎目的性的、关于利益和需要的一种追求。
从实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内在要素和必要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受自觉的目的驱使、支配。
这种目的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动机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而且还支配和调节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结果上。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结果的一种预测和追求,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内在地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立原则
1. 人的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社会的活力来自于人的活力,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使其在与自然和社会斗争中认识自然与社会规律,并按自身的尺度改造自然与社会,提升自身的主体价值,使自然与社会更加适合人的发展。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满足实现人的主体性。
2.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一的原则。
马克思曾说过:“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
”④人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发展,才能完成个人的自由发展;同样,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满足个人一定程度发展的需要。
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分要求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服从,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社会价值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价值。
其实,人是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应该做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统一。
这种统一的价值观要求国家和社会应当尊重和兼顾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尽最大可能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以促进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协调发展。
3. 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和个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被仅仅归结为“传道”,即向人们灌输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不重视培养人们的能力和个性,甚至存在着否定和抹杀人的个性的倾向,受教育者仅仅被视为社会规范的接受器。
事实上,社会规范的灌输与个人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是有机统一的。
个人的发展包括其思想品德的发展既是一个社会
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没有社会化,人就不能适应社会;而没有个性化,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教育的首要事件,决不是发展某种外表的行为模式,而是在儿童心中发展明辨的识见以及与它一起的相应的意志力”,“绝对清晰、绝对纯粹的善与正义的观念,成为意志的主要目标,按照这些观念,性格的内在中心――人格的核心――决定性格本身,并把所有任意的冲动推回去,这才是道德培养的目的所在”⑤。
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灌输效果的同时,着力培养人的能力和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社会批判性。
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其目的就必然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但是价值追求和选择需建立在教育主体对社会的批判的基础上。
社会生活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因而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制约也是复杂的,这就需要对复杂的社会制约进行科学与理性的分析和批判,适应正确的、积极的社会要求,拒绝错误的、消极的社会要求。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⑥失去了社会批判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根本谈不上培养主体性的个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可以划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方面包括理论层面和实际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纵向方面包括应然的和实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层级分类是横向与纵向的结合,是理论与实际层面的贯穿,是在应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理论指导下的纵横交错。
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级构成如下:
1. 一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要求。
它在宏观上规定着受教育者的素质及规格。
在形式上,它一方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促进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社会的功能,使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它的制定一方面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为依据,但更多的是要以社会的客观要求为基础。
尽管它是由代表着一定国家利益的团体所制定的,但是,组成这些团体的个人仍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表述方式。
2. 二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在领会上一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基础上制定的对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受教育者的规格和质量,是一级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它必须全面贯彻一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同时又要全面理解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及受教育者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规格和要求,充分体现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另外,由于二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方面需要贯彻执行一级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同时又要对三级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起指导作用,所以,在对其理解和执行过程中,由于主体的价值判断及价值取向的不同,可能会产生某种偏差。
3. 三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级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领会二级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并具体指导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的行为准则。
它规定着受教育者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具体的指导功能,是以上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体现,并且使之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它的特点是具有可操作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划分,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趋于实际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了具体化实现的可能。
但是,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具操作性,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目标细化。
目的与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目的是由人的主体意识、价值观念、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相对于目标,它在实践各阶段中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特征。
而目标则由形成目标的条件与人的意志所决定,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性、环境可调性及因人而异性。
目的是具有导向性、方向性的观念意识,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能达到预期的一种设计,它是目的的分解和细化。
目的是目标的中心和指导,决定着目标的最终方向,目标使目的更为具体并具备可实现性,它解释着目的的各个因素,目标可以是多个、多方面的,它们整体构成了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目标操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制定符合长远目标的近期化目标。
目标按时间有远期、中期、近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多样的。
按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时间、实现的可能性,可区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一般说来,总目标、远期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预期,而分目标、近期目标则是基层组织、教育主体所要考虑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规定了国家和各个行政部门、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也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远期目标要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在远期目标的指导下,定出近期目标或每个人的具体目标。
近期目标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远期目标按层次与阶段分成无数个近期目标,再把近期目标一个个地联结起来,形成目标锁链,最后按最近层次、第二层次、最高层次的次序逐步加以实现。
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长远目标的实现。
近期目标的特点在于具体,在于切合集体或个人的现状。
如果始终用远期目标来要求个人,会使人感到难以达到而失去信心,这样反而会影响教育效果。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尽可能做到长远目标近期化。
2. 将抽象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可行目标。
在制定实际目标时,不能过于简单、抽象。
目标简单化则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目标会无法实现;目标抽象化会造成无所适从,从而带来目标聚合性的丧失。
所以,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基础上,要依据个人的愿望、要求与能力等方面的主观情况,依据人们所处的客观存在,包括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客观环境来制定。
只要目标的确立符合个人的主体因素和社会历史条件,就是具体的实际的目标,就会使人们感觉到这个目标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从而能够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同时,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切实可行,而不是空洞含糊,需要从时间、地点、数量上都加以确定。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要求制定的目标既要积极先进,又要切实可行,尽可能使目标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
3. 把理想目标融入现实的行为目标。
在实现应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时,由于其
理论化的理想状态,使得在实际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可能会无法全部达到,因此,要实现这种理想目标,就必须把它行为化。
人的主体性,决定了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思想、情绪、感情、能力和行为动机等因素组成的综合体,理想目标要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否则理想目标就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理想目标要同每个人的具体理想、具体行为、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尊重、支持、引导人们在远大理想下实现自己的具体理想和具体目标,注意日常行为中的各方面修养,逐渐把理想行为化。
4. 对整体目标做个体化处理。
在教育结构中,如果个体目标不能与教育结构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要努力实现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统一,使教育结构中的个人视整体目标如同个体目标,在实现个体目标的同时也为实现整体目标作出贡献。
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愈接近,那么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就越能达到。
目标的这种统一要通过整体目标向个体目标转化,即将个体目标纳入整体目标来实现。
要实现这个转化,必须具备如下的几个条件:第一,整体目标要具有个体意义。
整体要含有为个人所能够接受、所乐于接受的一定因素。
个体意义的因素要联系个体目标结构的各个成份来考虑,如个人的能力、兴趣以及物质利益与精神需要的满足等,如果整体目标不具有这种个体目标意义,与个体目标选择的标准和期望的内容相去甚远,转化就是不可能的。
整体目标必须包括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成员需要的满足两方面因素。
第二,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保证。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教育对象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世界观、价值观改造的重要因素。
没有这一条件,便不能实现个体目标的转化。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化的途径有:第一,鼓励个体接受整体目标。
第二,将个体目标纳入整体目标。
不少人都有自己工作上、事业上的个体目标,对于在性质上无损于整体利益的个体目标,在与整体目标一致的方向下,教育主体可为它们的实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从而使个体目标成为整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整体目标的体系。
第三,引导个人修改个体目标。
在个人的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对其加以引导,自觉地予以修改。
第四,教育个人更改个体目标。
对于那些背离整体利益的个人目标,在种种物质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则要通过教育、批评甚至必要的强制,使之回到与整体目标一致的方向上来。
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目标来实现预期的目的,必须做到:第一,制定目标必须与需要和动机相结合,使目标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方向,又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心理学通常把目标称为“诱因”,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这个“诱因”来达到目的。
第二,无论设置个体目标或整体目标,都要让对象本人参与,参与程度越深,义务感也越强。
若教育主体只是一味地为个人设立目标而轻视整体目标,那么个人会认为整体目标不是自己的目标,从而减低诱发力量,目标的实现会延缓或不能实现。
第三,当人们受到阻碍不能实现目标时,往往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动向,一种是客观地分析原因,调整力量,修改并制定更适宜的目标;另一种是导致非理智的破坏行为。
教育主体要善于引导,避免后一种倾向的发生。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目标化的操作,才能使得理论化、抽象化的观念形态的预期能够在现实中达到。
这种目标化操作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依据的
是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关系,最终要实现的是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总体目的。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9页。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⑤[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转引自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72-27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