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代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代亚
发布时间:2023-07-30T05:29:26.39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8期作者:代亚
[导读] 以美育人,向美而行是新课标背景下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美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
此外,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本文从美育视角出发,对小学音乐学科的融合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意义以及策略。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重庆涪陵 408000
摘要:以美育人,向美而行是新课标背景下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美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
此外,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本文从美育视角出发,对小学音乐学科的融合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意义以及策略。
关键词:美育;小学音乐;学科融合
一、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小学音乐学科是重要的艺术课程,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美育人”,即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艺术体验,又强化课程综合性。
使用学科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开展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能够丰富其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手段,由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的身心以及思维发展特征相符,对于学生构建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跨学科知识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文从美育视角出发,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开展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阐释了其意义,并从与语文学科融合教学的角度进行了举例说明,以此提升小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学习体验
学科融合教学的高效开展需要音乐教师以音乐学科的内容、知识为基础,将其它学科中有关联的内容融入其中,此外,音乐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发展需求,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参与进学科融合的教学中,通过对以往教学方式的改良和创新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感。
音乐教师要认识到美育视角下的学科融合教学不仅式教学方式的更新,更是为学生开辟了学习的新路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与价值,由此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开阔知识视野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的认知能力都处于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外界的认知相对较为简单,音乐学习主要依靠音乐教材进行,故此,所接受到的音乐知识基本来自于音乐教材,对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美育视角下的学科融合教学有力的打破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教材局限,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此外,学科融合教学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三)发挥育人价值
在素质教育时代的背景下,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美育视角下的学科融合教学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开展音乐教学,充分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内容联结在一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将小学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本文考虑到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广泛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故以语文学科融入小学音乐学科为例,对以美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学科的融合教学进行举例说明。
(一)借助语文课文,导入音乐教学
美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需要教师深挖教学内容的本质,将其与语文学科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对音乐学科的外延进行拓展,通过学生已经具备的语文认知基础,导入音乐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乐曲内容、音乐知识的难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身兴趣的驱使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自主探究音乐知识。
例如,在《春晓》一课的教学中,此课的歌词内容是学生已经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过的古诗《春晓》,由此,音乐教师可以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开展教学,利用古诗内容导入音乐教学。
首先,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春晓》的朗诵语音由此唤醒学生对于古诗《春晓》的认知经验,回忆其作者、内容、情感、创作背景等语文知识内容。
其次,音乐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言说出对古诗《春晓》的理解,由此让学生在互相聆听的过程中完善和深化《春晓》的主题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现在请结合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一下将《春晓》变为一首歌,应该怎样吟唱”,由此导入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自主思考和探究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运用文学场景,创设音乐情境
美育视角下的音乐学科融合教学需要以真实、具体的情境为载体。
音乐教师在创设音乐情境时要结合文学场景,将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立足点,以此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力量,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情趣。
例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与《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并配合图片向学生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英雄王二小的感人事迹,由此创设出真实、具体的音乐情境。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于乐曲主题情感的理解,以及建立爱国主义情感,音乐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使用互联网搜索和了解抗日儿童英雄的感人事迹,并与同学组队,使用舞台剧的形式将其表演给同学观看”,由此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音乐知识,通过舞台剧构建出音乐学习情境,在无形中汇聚了审美的力量,进而提升音乐学习的学习的效能。
(三)借助朗诵形式,鉴赏音乐作品
朗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以美育人视角下的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中朗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化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乐曲,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在听赏曲目《歌唱祖国》的教学中,首先,音乐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朗读乐曲歌词。
其次,音乐教师向学生讲述中国革命先辈的血泪抗争史,通过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自主探究音乐知识。
再次,音乐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朗读歌词,并结合自己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了解理解歌词内容,以此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歌唱祖国》的内容和情感。
最后,音乐教师带领学生从乐曲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对《歌唱祖国》进行深入的鉴赏,以此促进学生理解曲风、曲调和节奏等。
(四)联结语用表达,强化音乐体验
音乐是充满个体感受、情感的有声语言,音乐教师在美育视角下的学科融合音乐教学中,要直接性的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由此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语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音乐体验。
例如,在《彩色的中国》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感。
其次,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歌曲的歌词内容,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理解歌曲《彩色的中国》的意义。
再次,音乐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彩色的中国》的理解,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表达的机会。
最后,音乐教师可鼓励学生勇敢发言,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由此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强化自身的音乐学习体验,进而提升音乐学习的成效。
(五)链接学习过程,落实学习评价
美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焦点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音乐教师在学科融合教学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考评,以此促进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能力的发展。
为了保证考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音乐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考评。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的学科融合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搜集和记录,以此作为考评学生的依据。
故此,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在学习全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如自己对乐曲的看法、跨学科视角下对乐曲的理解、创编的音乐作品等,并将其整理为“电子学习档案”,音乐教师不仅能够将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也能够从中了解自己的学习变化。
此外,形成系统性的“电子学习档案”后,就能够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和成长做出客观、综合的评价。
音乐教师还要从美育视角对学生的音乐学科融合学习做出评价,即从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推动学生向美而行。
四、结语
综上,新课标的视域下,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开展实际教学时,应当从以美育人、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以此将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学生的“成人”不断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芃昱.体验音乐,感知生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1).
[2]任学宝.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22(04).
[3]唐小艳.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开放性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