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合集下载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1本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与父母的性状特征来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还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动物、植物等来理解性状的概念,进而学生又会思考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什么,然后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整个教学过程就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中进行的,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习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引导为主,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实验分析时,教师应发挥讲解法的优势,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实验,使学生在理解了实验的前提下再去发现问题。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2本节的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观察与思考”和“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第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每种性状对比其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让学生概括出什么是性状,了解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第二部分的学习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发现,在一胎所生的动物中,由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明显大于未转入该基因的普通鼠,从而认识到,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__的学习通过大量的例子、直观的图片来观察,还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动物、植物等来理解性状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习到知识。

在后半部分教学中,由于“转基因超级鼠”实验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这时我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程来设置问题,层层推进;辅以多样化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弄明白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对我来讲,内容非常少,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基因、性状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非常的抽象、难懂,所以在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后,分组做练习,效果就不太好。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模板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模板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模板第1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最近电视上有一个很火的亲子节目,叫做《爸爸去哪儿》,其中你们最喜欢谁啊?不管你们喜欢谁,你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长得……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像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他们的父亲、母亲,有些地方不像父母。

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遗传和变异的实例,我们一起来判断下。

展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变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遗传);科学家把千年古莲子培育出莲花,这些莲花跟现代莲花有相同地方,又有差异.(遗传和变异)。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亲子间的相似性(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教师: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产生了那些疑问呢?学生:讨论后阐述疑问。

教师:这些疑问,希望在我讲完新课后,你们能互相做出解答。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我们给它一个生物学的名称:性状。

学生:小组讨论人体有没有性状啊?1、耳朵有无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的?(3)有无酒窝?(形态结构特征)(1)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央卷曲?(2)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的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

教师:除了人体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还会其他性状吗?引导学生理解行为方式(使用左右手习惯、大雁南飞)和生理特性(血型、砂糖橘的味道)的性状。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状,那谁能给性状下个定义呢?到底什么叫性状?教师: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出来,可以多个同学补充。

学生: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等具有的各种特征就是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说课稿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说课稿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说课稿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说课稿1一、问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组3号考生今天我要说客的题目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总括语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阐述。

三、教材分析良好的教学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主要讲解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什么是相对性状。

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之后进行的迁移性学习,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结合以上教材,内容特点及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性格特点。

我设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分析归纳遗传变异性状相对状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联系的观点,树立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

重难点为: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五、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节课所教授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为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这个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和好胜心都较强,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多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教法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的掌握他们对此我设立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良好的导入是一堂课程好的开端,他会像磁石一样,牢牢的把学生吸引住不但使学生想了解这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和课题,而且对本堂课的内容非常的期待,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基于这一点,我将我的导入设计如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句话呢?那为同学来告诉老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呢?嗯,好的,请坐,这位同学呀,告诉老师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是指的是龙生的九个孩子各不相同。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素养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素养教案
2.性状
(1)概念: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动画:遗传性状
(2)举例
①形态结构特征:由生物从外表看到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构成,如皮肤的颜色、耳垂的形状、豌豆豆粒的形状、鸡冠的形状等。
②生理特征:生物具有的肉眼看不到的生理特征,如色盲、果实的酸甜等,虽然眼睛看不到,但仍属于性状。
③行为方式:平时生活中很难改掉的习惯,如惯用右手等。
重点
1.举例说出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相像?
它们彼此之间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这是为什么呢?在你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进入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
一段时间后,小鼠生下幼鼠,幼鼠间差别很小,但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小鼠生长速度比普通小鼠快2~3倍,体积大1倍
拓展
显微注射技术:在显微镜下,用直径1~2微米的玻璃针直接将DNA注射到胚胎的细胞核内,再把注射过DNA的胚胎移植到动物体内,使其正常发育。
教材第27页“讨论”
①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小鼠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表现出了转入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篇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内容。

遗传和变异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初一时学的克隆羊多利,也仅仅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丰富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

(2)拍摄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做性状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克隆牛为什么长得都一样?几乎没有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二、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一)性状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展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

这些都是人的外形特点(形态结构特征)。

教师举例说明,血型、血压??等是人的生理功能特点(生理特性)。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姓名: 班级:重点和难点:本节学习内容的重点是认识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难点是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的性状及相对性状:生物体的各种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在遗传学上称做性状。

生物体的性状有的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如植株的高矮、动物的毛色等;有的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如人的血型等。

同种生物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人的虹膜的颜色有黑色、茶色和蓝色,狗的毛有直毛和卷毛,等等,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互为相对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982年,《自然》杂志公布了美国科学家进行的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

在实验中科学家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受精卵内,该受精卵发育的小鼠(转基因超级鼠)体重比其他小鼠增大了1倍。

体重增大这个性状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了子女,由于基因的控制,子女表现出许多与父母相似的性状。

像研制转基因超级鼠一样,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人们应用转基因技术,已经培育出了很多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生产出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药品。

知识闯关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D.水稻的直叶和小麦的卷叶。

答〔〕2.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种子的皱皮和青色; B.人的左撇子和右撇子;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D.豌豆植株的高茎和矮茎。

答〔〕3.下列人的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姐姐的长发与弟弟的短发;B.小王天生的卷发与小刘天生的直发;C.小张的体重与他的身高;D.小高的大眼睛与小吕的高鼻梁。

答〔〕4.孩子有许多特征像父母,主要原因是:A.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B.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C.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D.长时间由于父母的熏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36・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5期“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蒲敏杨永连(重庆市涪陵十四中学校重庆408000)摘要通过微课、趣味游戏等,结合“531成长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转基因技术等概念,巧妙地将生活常识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性状相对性状转基因技术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1教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遗传和变异、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概念,是在第1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从生命个体水平进一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去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主要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问题,同时又隐含着亲代的性状能够在子代出现,是由于亲代基因传给了子代,可为后面学习基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等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难点是生物的相对性状和分析实验“转基因鼠”的材料,辩证客观地看待转基因技术等社会话题。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生活现象,说出并归纳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及二者的区别,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2)通过分析“转基因鼠”实验,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提升科学推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理解并关注转基因技术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辩证客观地看待转基因技术等社会话题$3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以任务为主线、结合笔者学校特色的“531成长课堂”模式(指每堂课有自习、自疑、自探、自测和自结5个环节,各环节以“自”为主,要求“先学后导、合作创新”,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山,通过微课、实例分析、合作探究和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呈现,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主要参考文献[1: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2.[2:何源.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论证式教学[J].生物学教学,2020,45(3):10-12.$3.1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本节课以趣味游戏“爸爸去哪儿”导入新课。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标要求】1、识记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举例。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材分析】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是从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开始的,教材呈现出一窝小猫和由体细胞克隆出的五头牛的图片,意在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入对本章和本节内容的学习。

学生观察生物个体间的相似性,往往得出笼统的、整体的感觉。

为使学生从笼统的观察转变到对具体特征的区分,教材先提出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即给出了“性状”这个名词。

随后,教材安排对几种动植物和人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与思考活动。

教材列举的这些性状,有的是形态特征,有的是结构特征,还有的属于行为特征,并且要求学生针对每种性状对比其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目的是使学生能概括出什么是性状,了解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出了性状的概念,并解释了什么是相对性状。

【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评价任务】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选派学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选派学生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选派学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基因控制生
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这篇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学反思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学反思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学反思引言基因是生物性状表达的基本单位,对于理解生物性状的形成和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考。

教学困惑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对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概念理解不清。

他们往往将基因和性状完全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基因只是决定性状的一部分因素。

此外,学生对基因的作用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他们往往以为某个基因只决定一个具体的性状,而忽视了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另外,学生对于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也理解不透彻。

他们往往将基因型与表现型刻板地对应起来,没有意识到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变异和中间过程。

反思与改进针对教学困惑和问题,我们需要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对基本概念进行明确的解释和区分。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基因和性状是不同的概念,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素之一。

其次,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作用机制。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等多种因素对性状的综合影响。

通过举例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因素对于性状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存在着多样性和变异,同时要加强对于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中间过程的讨论和探究。

教学实践为了改进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探索:1. 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引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作用机制和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鼠毛色基因的控制、果蝇眼色素的形成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对性状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 8.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案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 8.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案

课题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举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得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
制的。

3.通过以上学习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重点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举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得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2.
观察学情。

3.给予评价。

第三部分:转基因技术1.介绍转基因生物
三、小结1.分析图片材料,获取信
息。

2.小组合作讨论,达成共
识。

3.展示讨论结果。

1.聆听教师介绍。

谈收获
培养学生
小组合作能
力。

初步认识
转基因技术。

PPT:。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的】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4.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5.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引入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1.提问:我们知道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整个生物圈的生命却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这是为什么呢?2.陈述:是的。

通过生命个体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生物圈的生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1.回答:因为生物个体会繁殖后代。

2.学生听教师的陈述,并开始思考遗传与变异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3.学生判断是否有亲缘关系。

4.从游戏中学生总教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究的精神,使他们一些肤浅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3.陈述: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变异则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前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我们就要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说的又是什么生物现象?4.陈述: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开始。

(出示本节课课题: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5.回忆自己与父母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哪些不同,为什么与父母既像又不像?6.说了这么多遗传和变异,那么大家来总结一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

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如何控制性状。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影响。

4.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 教学难点: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 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工作,方便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同一父母生的孩子有不同的眼睛颜色,引发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好奇心。

2. 讲授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以及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讲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阐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何通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色盲、血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5. 讲解基因突变: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

6. 讲解基因重组:阐述基因重组的类型,意义以及实例。

7.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9.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请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教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的定义与功能;2.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3.掌握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4.能够解释性状如何由基因控制。

教学内容和顺序:一、导入(10分钟)1.展示一张人类基因组图谱,引发学生对基因的探讨与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什么是基因?基因是如何影响生物的性状的?二、基因的定义与功能(30分钟)1.以PPT或黑板为教学工具,给学生讲解基因的定义和功能。

2.请学生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眼睛的颜色、身高等。

三、基因控制性状的基本原理(40分钟)1.讲解基因的转录与翻译过程,介绍基因表达的基本原理。

2.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如突变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等。

3.介绍基因组中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以及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区别。

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30分钟)1.介绍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复等位基因互作定律。

2.通过实例解释遗传的过程,如颜色等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子代的。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10分钟)1.学生互动讨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问题。

2.提出一些延伸问题,供学生课后深入思考和研究。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PPT或黑板教学法:利用视觉资料、图表等辅助工具,清晰地表达基本原理和概念。

教学资源:1.PPT或黑板、白板、彩笔等教学工具;2.笔记本电脑、投影仪;3.人类基因组图谱;4.相关参考书籍、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与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家阅读相关课外资料,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采用学生讲解基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在题目布置中,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2.熟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常见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4.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教学重点: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2.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PPT、实验材料(如果蝇、瓶盖等);2.教材、相关课件和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进入教室之前播放关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教师与学生们进行简短的互动,讨论关于基因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第二步: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原理(20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基因的概念和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2.分享一些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的重要发现,例如格里高利·孟德尔的豌豆实验;3.讲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DNA和RNA的概念、遗传密码等。

第三步:探索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份基因型表,让他们根据基因型推测表现型;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辩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3.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步:实验探究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4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并提出以下问题:“基因突变会对生物的性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些果蝇和瓶盖,让他们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观察不同基因型的果蝇的性状,并记录实验结果;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然后与小组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第五步:总结与延伸(20分钟)1.教师通过PPT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2.讨论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例如相同基因型的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差异;3.分享关于基因工程的一些先进技术和应用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4.布置相关作业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主要的遗传物质:现代遗传学研究认为,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

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

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染色体中的DNA含量相对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因为大部分DNA都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基因控制形状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和功能单元;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指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

①控制生物同一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与染色体一样,是成对存在的。

② 在生物配子(精子和卵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以单一形式存在。

③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基因。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冈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特别提醒:①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稳定不变的染色体数;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

② 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应将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新形成的生殖细胞。

因此,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单独存在,即每对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单独存在,即每对基因中只有一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导学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导学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导学案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性状遗传传递的基本单位,而性状则是生物外在表现的特征。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涉及到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深入了解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

本文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带领读者了解基因如何影响生物的性状。

一、基因的作用1. 什么是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区域,携带着生物体细胞功能的遗传信息。

2. 基因的功能是什么?基因负责控制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决定着生物的性状表现。

3. 基因如何影响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了生物的性状表现。

二、基因的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经典遗传规律。

2. 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在基因表达中不表现,需要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才能显现;而显性性状则是只需一个显性基因即可表现。

3.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说明了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子代基因的组合方式是完全随机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说明了孟德尔第二定律,即不同基因之间的组合是独立自由的。

三、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异1. 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由外界因素或内部自身因素引起的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异。

2. 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有时会表现为有利的突变,有时则可能是致命的不利突变。

3. 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突变会对生物的性状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基因工程技术与生物改良1.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基因的重组和改造,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转基因生物,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便利。

2. 生物的性状改良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家畜等生物的性状,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促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和规律,为今后深入学习遗传学提供了基础知识。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学情分析方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学情分析方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学情分析方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研究此类性状控制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进化和发育过程,并且也对农业、医学等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学情分析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

一、课程大纲分析:1.主题: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目的:通过学习和探讨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内容和教学重点: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b.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c.基因突变和造成生物性状变异的机制d.环境对基因表达和性状的影响e.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小组讨论等。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具备基础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了解基本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遗传学的应用和研究感兴趣,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有好奇心。

3.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对遗传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对基因工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三、学情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1.兴趣组:对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与他们探讨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

2.基础组:对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有一定了解的学生,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加深理解。

3.弱势组:对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理解较为困难的学生,需要进行重点辅导和个别指导,提高他们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情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基因是如何传承和控制生物性状的,启发学生思考基因背后的规律和机制,并引发他们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方法:1.基础组和弱势组:a.掌握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通过教师讲解、教材阅读和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b.分析和讨论基因遗传中的显性和隐性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传统遗传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技术:
报道称,研究人员先在猪的
体细胞中植入可合成绿色荧光蛋 白质的水母基因,取出细胞核后
将其植入猪的未受精卵中,制成 胚胎,再植入猪的子宫内。15日,
这头转基因荧光猪就诞生了。通
过对该猪的DNA进行分析,其身上 含有水母基因,从而确认为是一头 转基因猪。
左为荧光小猪,右为正常小猪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 到环境的影响。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兔 的白毛与黑毛等。
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 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 素基因;实验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 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 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仅由环 境条件引起的性状改变,若遗传物质没有发生 变化,则不能遗传。如水肥充足的地方小麦的 粒大饱满。
2 实验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基因控制性状
3 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
制性状的基因? 控制性状的基因
转基因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 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 出的转基因生物就表现出转入基因所
控制的性状。
应用:
转基因棉、转基因鲤鱼、 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工程菌等。
思考:
我们的身上有许多与父母相同的性状,我们 知道,人是由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发育来的, 受精卵有没有携带任何性状?
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传给了子女,使子 女也表现出与父母相同的性状呢?
转基因鼠的启示
普通小鼠 转基因超级鼠
课本P27: 1 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
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鼠的个体大小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遗传 :亲子间的相似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牢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 性状。
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一猪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是变异。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 在的,都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 征统称为性状。凭肉眼观察和简单的测量,就 能知道的仅是形态结构和行为。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往往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这称为相对性状。
举例说明相对性状:
兔的白毛与黑毛 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 统称为性状。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相对性状。
•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 是( D )
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 B.小明的双眼皮和小刚的双眼皮 C.人的身高和体重 D.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
普通小鼠 转基因超级鼠
下列性状中不可以遗传的是( D )
A. 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色盲的儿子 B. 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等 C. 玉米地里常出现个别白化苗 D. 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本课小结:
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举例 说明相对性状。
理解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知道生 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 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课后练习2:结球甘蓝的叶球大小是一种性状, 是受基因控制的,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不 同地方种植,叶球大小不同,在北京重3KG, 在西藏重6KG,这是为什么呢?
环境条件的不同可引 起性状的改变。
遗传物质引起的性状改变 能够遗传,环境条件引起的 性状改变,若体内遗传物质 并没有发生变化,则不能遗传。
兔的白毛与黑毛
人的一些性状
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人的一些性状
单眼皮和双眼皮
人的一些性状
舌头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曲
人的一些性状 A型血O Nhomakorabea血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如双眼皮、有酒窝、 身高、体重等),生理(如血型)和行 为(如惯用左手)等特征统称为性状。
仅凭肉眼的观察和一些简单的测量,就 能知道的是形态结构(肤色,身高,单双 眼皮等)和行为方式(如惯用左手等)。 生理特性是看不到的,如血型、色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