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 第三章压力加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难以继续变形,需退火软化 b. 强化手段之一。(如形变铝合金) c. 抵抗局部过载 d. 许多冷成型加工的保证。(如冷拉、冷轧)
Hale Waihona Puke ③产生内应力定义:外力去处后,残留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 产生原因:各部分及各晶粒之间变形不均匀和晶格畸变所产生 的。
内应力分为三类:
第一类指由于金属表面与心部变形量不同而形成的平 衡于表面与心部之间的宏观内应力(通常0.1%)
例如纯铁、低碳钢和高合金钢,它们的可锻性是依次 下降的。
金属组织的影响 纯金属及固溶体(如奥氏体)的可锻性好。而碳化物( 如渗碳体)的可锻性差。 铸态柱状组织和粗晶粒结构不如晶粒细小而又均匀的
组织的可锻性好
2.加工条件的影响(外因)
1)变形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变形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原子动 能升高,从而塑性提高,变形抗力减小,有效改善了 可 锻性。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
τ
τ
a)未变形
bτ)弹性变形
τc)弹塑性变形
单晶体滑移变形示意图
d)塑性变形
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 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产生相对滑动。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是: 晶体内部产生滑移的结果
τ
a)未变形
b)弹性变形
c)弹塑性变形
τ 位错引起滑移变形示意图
d)塑性变形
合金铸造性能 对铸件结构工 艺性的要求
壁厚的设计 合理设计铸件壁厚
铸件壁与壁 连接的设计
铸件的结构圆角; 避免铸件壁的锐角连接; 厚壁与薄壁 间的连接要 逐步过渡;
其它
1.对于较长易挠曲的梁形铸件, 应将其截面设计成对称截面。
2.铸件上易产生变形或裂纹的部 位,设计加强筋结构,防止变形。
第三章 压力加工
二、再结晶(不是相变)
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出现重新生核、结晶,变为 等轴晶粒的现象,称为再结晶。
再结晶温度一般为0.4T熔(K)以上 (T回=0.4T熔)
特点:
再结晶通过形核、长大的方式进行,得到细小均匀等轴晶 粒。
完全消除了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现象,塑性提高。再结晶 退火。
晶粒长大:
如温度继续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晶粒会长大,使塑性、韧性明 显下降。
(2)最小阻力定律 如果金属颗粒在几个方向上都可移 动,那么金属颗 粒就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这就叫做最小阻力定律。
圆形、方形、矩形截 面上各质点在镦粗时 的流动方向。
3.1金属的塑性变形
金属的塑性变形是进行金属压力加工的理论依据。
3.1.1金属塑性变形机理
外力 作用
弹性变形 塑性变性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是: 晶体内部产生滑移的结果
3)应力状态的影响
挤压时为三向受压状态。 拉拔时为两向受压一向受拉的状态。 压应力的数量愈多,则其塑性愈好,变形抗力增大;
拉应力的数量愈多,则其塑性愈差。
思考题
1.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对金属 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2.试分析用棒料切削加工成形 和用棒料冷镦成形制造六角螺 栓的力学性能有何 不同?
金属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组织
(a )塑性变形后的组织 (b)回复后的组织 (C)再结晶组织
形变强化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示意图
3.1.4金属的热加工
由于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不同, 因此在塑性加工中有冷变形与热变形之分。
冷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其特征是存在加 工硬化现象,可使金属获得较高的硬度和精度,提高产 品性能,但变形程度不宜过大。
主要内容:
3.1金属的塑性变形 3.2自由锻 3.3模锻 3.4板料冲压
3.5近净成形压力加工 3.6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本章重点:
1.了解金属塑性成型的理论 基础 2.掌握金属的塑性成型方法 及工艺 3.掌握薄板冲压成形工艺, 包括各种成形模具结构、基 本工序和典型零件的工艺制 定。
概述
金属塑性成型: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 性变形,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 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也称为压力加工。
纯铁在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变化 a)正火态b) 变形40%c)变形80%
②加工硬化
金属发生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增加,强度、硬 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又称 冷变形强化。 产生原因:随变形量↑→位错密度↑→位错在 运动中相遇、缠结→位错运动阻力↑→变形抗力↑→ 强度、硬度↑。
作用:
若加热温度过高,晶粒急剧长大,金属力学性能降 低,这种现象称为“过热”。若加热温度更高接近熔 点, 晶界氧化破坏了晶粒间的结合,使金属失去塑性, 坯料 报废,这一现象称为“过烧”。
金属锻造加热时允许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温度。 不能再锻,否则引起加工硬化甚至开裂,此时停止 锻造的温度称终锻温度。
碳素结构钢,加热温度超过 A3线,组织为单一A,适宜 塑性加工 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始锻温度:固相线以下 200℃左右 终锻温度:A1线以上800~ 750℃之间
单面冲孔
4.弯曲:采用一定的工模具将 坯料弯成所规定的外形的锻造 工序,称为弯曲。
3.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1)变形的不均匀
多晶体的各晶粒间有不同的位向并受晶界的牵制,先后 不一,变形大小不同,这种变形的不均匀性导致晶粒 内和晶粒单产生内应力。
2)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
由于各晶粒位向不同,晶界对变形的牵制,多晶体的塑 性变形阻力较大。
3)纤维组织和各向异性
多晶体塑性变形后,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并向外力方向 转动,当变形程度很大(≥75%),多晶体晶粒将显 著地沿同一方向拉长,形成纤维组织。此时,金属的 性能出现各向异性。
3.冲孔:在坯料上冲出通孔或盲 孔的锻造工序称为冲孔。
1)双面冲孔法。用冲头在坯 料上冲至2/3~3/4深度时,取出 冲头,翻转坯料,再用冲头从反 面对准位置,冲出孔来。
2)单面冲孔法。厚度小的坯 料可采用单面冲孔法。冲孔时, 坯料置于垫环上,一略带锥度的 冲头大端对准冲孔位置,用锤击 方法打入坯料,直至孔穿透为止。
• (2) 锻造温度:金属坯料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锻造的。
自由锻的特点
(1)坯料变形时,只有部分表面受到限制,其余 可自由流动;
(2)所用设备及工具简单,适应性强,锻件重 量不受限制;
(3)由人工控制锻件的形状和尺寸,锻件的精 度低,生产率低;
(4)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也是大型锻件的唯 一锻造方法。
空气锤
双柱拱式蒸 汽---空气锤
水压机
自由锻的工序
工序——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和修整工序 基本工序:
用来改变坯料的形状和尺寸的主要工序,主要包括:镦 粗、拔长、冲孔、弯曲、扭转、错移、切割。
1.镦粗:使坯料高度减小,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称为 镦粗。
a) 平砧间镦粗
b) 局部锻粗
2.拔长:使坯料横断面 积减小、长度增加的锻 造工序称为拔长。
2)变形速度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变形速度的增大,回 复和再结晶不能及时克服加工硬化现 象,金属则表现出塑性下降、变形抗 力增大,可锻性变坏。
另一方面,金属在变形过程中, 消耗于塑性变形的能量有一部分 转 化为热能,使金属温度升高(称为热 效应现象)。变形速度越大, 热效应 现象越明显,使金属的塑 性提高、 变形抗力下降(图中a点以后),可锻 性变好。
通过锻压改变其形状和方向。 如图a所示的曲轴,纤维组织分布合理。而如图b所示是用
切削加工出拐颈,纤维组织被切断,使用时容易沿轴肩断 裂。
曲轴中的纤维组织分布 a)锻造的拐颈b )切削的拐颈
3.1.5金属的可锻性
可锻性——常用金属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产生塑性变 形的工艺性能来表示。可锻性的优劣是 以金属的塑性 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评定的。
• 锻造坯料准备 • 1.锻造用坯料:镦粗时,为避免锻弯,坯料的高径(
H0/D0)不得 超过2.5,为了下料方便,坯料高径比 还应该大于1.25。 • 2.坯料的加热: • (1)加热目的:坯料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 变形力, 以改善金属的锻造性能,使之易于流动成形 并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上次课内容的回顾
塑性变形理论及假设 塑性变形机理:晶体内部产生滑移的结果,(位错运动)造成晶
体的塑性变形 金属变形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 获得细化的再结晶组织;气孔、缩松等被压合;形成纤维组织; 特点:各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能不相同 冷变形及热变形
冷变形:只有加工硬化而无回复与再结晶现象 热变形:变形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无任何加工硬化 影响塑性变形的因数 塑性和变形抗力
内因:化学成分的影响;金属组织的影响
外因:变形温度的影响;变形速度的影响;应力状态的影响
锻造
3.2自由锻 3.3模锻
重点内容: 1.初步掌握自由锻和模锻的基本工序、特点及应用。 2.能够根据自由锻和模锻设备、工具及工艺特点, 合理地设计自由锻和模锻件结构。
3.2自由锻
• 定义: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 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锻件,这种方法称 为自由 锻。
3.1.3回复、再结晶
将冷成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使原子回复到 平衡位置,晶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称为回复。
特点: 使晶格畸变减轻或消除,但晶粒的大小和形状并无改 变。 消除了晶格扭曲及大部分内应力。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强度、硬度稍有降低;塑性略有提高;内应力大大降低。
回复处理:低温退火或去应力退火。 T回=(0.25~0.3)T熔 (K)
常见的塑性成形方法:
锻造、冲压、挤压、轧制、拉拔等。
轧板
轧棒
挤压
挤压产品
拉拔
拉拔产品
锻造
特点:
• 改善金属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 材料的利用率高 • 较高的生产率 • 毛坯或零件的精度高 • 压力加工所用的金属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 • 不适合成形复杂的零件
金属塑性变形的规律
(1)塑性变形前后体积不变的假设 变形前物体的体积等于变形变形后的体积
3.1.2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在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内部组织和性能将发生一系 列重大变化:①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性能趋向各向异 性;②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③产 生内应力。
①产生纤维组织
形成纤维状组织: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或成纤维状。 纤维组织的出现是金属材料由原来的各向同性变形成 各向异性。沿着纤维方向的强度大于垂直纤维方向。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 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变形抗力是指金属对变形的抵抗力。 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内因)和加工条件(外
因)。
1.材料性质的影响(内因)
化学成分的影响 纯金属的可锻性比合金的可锻性好。
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合金成分越复杂,其塑性 越差,变形抗力越大。
第二类指晶粒之间或晶内不同区域的变形不均匀而形成 的微观内应力(1~2%之间);
第三类指由晶格缺陷引起的晶格畸变内应力。
第一类、二类内应力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都会降低材料的性能,而且还会因应力松驰或重新分布而引起材 料的变形。
另外,内应力的存在还会降低材料的抗腐蚀性等,即应力 腐蚀。主要表面在处于应力状态的金属腐蚀速度快。变形的钢 丝易生锈就是此理
热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其特征是加工硬 化和再结晶过程同时存在,没有加工硬化痕迹。能以较 小的功完成较大的变形,同时获得力学性能较高的再结 晶组织。
再结晶温度 T再=0.4T熔
纤维组织的明显程度与金属的变形程度有关,变形程度越 大,纤维组织越明显。工程常用锻造比Y表示变形程度。
拔长锻造比: 镦粗锻造比: 纤维组织的形成使金属在性能上具有方向性。 纤维组织的稳定性很高,纤维组织不能热处理消除,只能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塑性变形示意图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征: 扭转+滑移
1.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变形主要在晶内进行,而在晶界受阻。 2.晶粒位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多晶体不同位向的晶粒按不同的先后顺序变形,多晶粒变 形的大小也不相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中,除晶粒内部的 滑移和转动外,晶粒之间也产生滑移和转动,即晶间变形。
自由锻的方法
(1)手工锻造
(2)机器锻造
a)锻锤自由锻
利用冲击力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
常用设备有:
空气锤,锻件重量范围是50-1000公斤;
蒸汽---空气锤,锻件重量范围是20-1500公斤。
b)液压机自由锻 利用静压力使坯料变形
常用设备是水压机(能加工300t质量的锻件,是重型
机械厂锻造生产的主要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