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古文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古文练习题
一、文言文词语解释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二、文言文句子翻译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
什么特点?
(2)乙文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在文
中的含义是什么?
(2)乙文中“全石以为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五、古诗文默写
5. 请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
天寺夜游》)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______,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元思书》)
(4)______,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六、古诗文鉴赏
【甲】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甲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
心壮志?
(2)乙诗中的“国破山河在”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忧国情怀?
七、古诗文理解与分析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8. 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
A.《呐喊》
B.《彷徨》
C.《朝花夕拾》
D.《野草》
A.孙悟空
B.猪八戒
C.沙僧
D.诸葛亮
九、古文断句与标点
9. 请给下列句子断句,并添加适当的标点。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古文内容概括与中心提炼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十一、古文写作手法分析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甲文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十二、古文拓展阅读
【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甲文段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请从甲文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
一、文言文词语解释
1. (1)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共:共同。
(4)延:邀请。
二、文言文句子翻译
2. (1)山峰高耸入云,河流清澈见底。
(2)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交织缠绕,随风飘拂。
(3)夕阳将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除非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否则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三、文言文内容理解
3. (1)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2)乙文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表达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之情。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
4. (1)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在文中的含义是只。
(2)乙文中“全石以为底”这句话的意思是潭底是由整块石头构成的。
五、古诗文默写
5.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六、古诗文鉴赏
6. (1)甲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攀登泰山极顶,俯瞰众山之小的雄心壮志。
(2)乙诗中的“国破山河在”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思。
七、古诗文理解与分析
7.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初春时节莺歌燕舞、生机勃勃的景象。
(2)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八、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8. (1)A.《呐喊》
(2)D.诸葛亮
九、古文断句与标点
9.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古文内容概括与中心提炼
10. 【甲】文段主要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乙】文段主要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石潭美景的喜爱。
十一、古文写作手法分析
11. (1)甲文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形象地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喜爱。
十二、古文拓展阅读
12. (1)甲文段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洞庭湖上月光和
水色交相辉映的和谐画面。
(2)成语:白银盘里一青螺。
含义: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白银盘中的一个小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