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
教学反思
1、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内容,是对乘法运算的一种优化。
上课之后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本节课做反思。
一、思得
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切入主题,我将主题图中的信息作了适量的调整,让学生尽快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计算定律。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能够自己理解并总结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较高。
因为节省了时间,我将后面的练习增加了内容,从总结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到填空并说出应用了那些定律,从口算中实际应用运算定律达到简化计算,再到实际计算,难度逐渐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地让学会应用,感受到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思失
同样,节省时间的同时,一副完整的主题图让我分散开,虽然节省了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的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信息较多的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
同时,学生在举例来验证乘法交换律的时候,因为有些孩子已经预习或者之前已经掌握,当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出运算
定律的名称,没有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的时候,我还是显得应付有些拘谨,备课的时候没有准备充分,或者平时这方面的锻炼就比较缺乏。
看上去内容紧凑,练习丰富,但难免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学会应用,只是“人云亦云”,从最后的作业说明,我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
作为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有的时候说“因数”,而有的时候却又说成“乘数”,还需要数学语言的锤炼。
三、思效
虽然,我在40分钟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后面的家庭作业和练习中,不难看出一部分孩子对计算定律掌握不够牢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该怎么用。
因而表面上的环环相扣,可能只符合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因而,不得不去对那些没有完全理解的孩子去“炒生饭”,反而浪费了最有利的教学时机。
同样,在后面的应用题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数学信息是有关联的,哪些没有关联,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能够找到方法去分析的能力。
四、思改
本课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本人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缺点,本课中因为是让学生自己总结两个定律,所以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态势。
还应该关注教学效率,不要盲目地赶时间,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不能被个别学优生的精彩发言蒙蔽双眼,从而忽视了那
些还需要帮助的学生。
同时,有些内容,不适合一带而过,而是应作为教学重难点去层层克服,所以要放慢速度,只有在一个知识点完全吸收后才能开展下一个教学环节!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中规定的任务,还应该熟悉本课在小学以及今后学段所学知识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教材备透、备熟,加强教师基本功的练习,能够预设到个各种可能的发生,因而做到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程度开展有利于教学的活动,达到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应用的程度。
2、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是先讲乘法交换律,再讲结合律,因为乘法交换律在学生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渗透,而乘法结合律的生成也有赖于乘法交换律,所以先讲交换律可以以旧引新,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语言不够严谨,要简洁、精炼。
在叙述乘法结合律时,要紧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二、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
在学生讨论、举例时,要求孩子验证等式是否成立时,要求叙述得不够严谨。
三、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解释得不是很到位,需要针对孩子的回答,来着重讲解。
四、对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的体会: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计算正方体的个数,在计算中,出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素材。
教后,发现学生能呈现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围内,我们探索所需要的类似3(45)的算式是较难主动再现的。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刻意的人为的引导得到,其实很不自然,有些强加的感觉。
也许,直接呈现乘法结合律的事例给学生会更好些。
由于经验的欠缺,对课堂的调控与把握还是做得不到位。
有时候我的语言有些随意,不够正式,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是非常不足之处,既而需要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还有通过有其他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老师的辅助作用及提问题的技巧性也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
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
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3、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
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一组算式中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符合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字母表达式。
然后我通过两组算式,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算一算,仔细观察,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
表扬女生使学生发现女生利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自然引入简便计算。
最后练习在运用和巩固已学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
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便于知识的主
动建构。
4、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
运算后学习的,同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的学习做铺垫。
我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
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
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
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
主要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在进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时,放手不够,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规律,学会利用学过的加法结合律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5、四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是先讲乘法交换律,再讲结合律,因为乘法交换律在学生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渗透,而乘法结合律的生成也有赖于乘法交换律,所以先讲交换律可以以旧引新,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语言不够严谨,要简洁、精炼。
在叙述乘法结合律时,要紧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2、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
在学生讨论、举例时,要求孩子验证等式是否成立时,要求叙述得不够严谨。
3、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解释得不是很到位,需要针对孩子的回答,来着重讲解。
4、对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的体会: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计算正方体的个数,在计算中,出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素材。
教后,发现学生能呈现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围内,我们探索所需要的类似3(45)的算式是较难主动再现的。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刻意的人为的引导得到,其实很不自然,有些强加的感觉。
也许,直接呈现乘法结合律的事例给学生会更好些。
由于经验的欠缺,对课堂的调控与把握还是做得不到位。
有时候我的语言有些随意,不够正式,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是非常不足之处,既而需要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还有通过有其他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老师的辅助作用及提问题的技巧性也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
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6、四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
运算后学习的,同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的学习做铺垫。
我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
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
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
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在进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时,放手不够,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规律,学会利用学过的加法结合律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乘法结合律的发现与探索活动。
这次的数学活动基本完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
上完这一课我收获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再设计,组织学生估计,多角度观察与多种算法,这一环节设计安排得较好,做到充分利用教材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2、两次的验证活动安排设计得较好,第一次借直观图形进行验证,第二次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的发现是否适合其他算式呢,引导学生扩大验证的`范围,用抽象的算式举例
验证,为发现、概括乘法结合律奠定基础。
3、及时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
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
本课教学,我在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后,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而是询问学生: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呢?对学生刚刚经历的体验与感受及时进行梳理总结。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比较困难,会出现表达不够严谨的现象,此时,我引导得不
够巧妙,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的意图。
另外,在归纳总结探索步
骤时,学生归纳得较为迟钝,是否前面的探索经历对学生而言不够深刻。
8、新课标四年级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在加法运算律教学时,学生对这块知识不感兴趣,有部分学生学习过此类知识,认为自己已经学习过了,掌握了,可是作业做下来并不理想。
如让学生根据算式判断用的是什么运算律,部分学生判断还不准确,只知道有些题目怎么做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做?于是我把两课时的教学改成了三课时,重新梳理知识。
在学习乘法运算律时,我让学生自己先说说你认为乘法会有什么样的运算律?不管是已经学习过的还是其他学生(有加法运算律的基础)都能说出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看学生得意的表情,我问了一句:“那你知道为什么是a×b=b×a和
(a×b)×c=a×(b×c)吗?”学生一个个的说理由,生1:“因为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生2:“因为只是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这两个乘数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积不变。
”再喊了几名学生理由都
是差不多的,这时班上陈某某发言了,他说:“我把a看成1,b看成0,那么1乘0得0,交换位置后0乘1还是得0,所以a×b=b×a。
”
没想到他的发言竟然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他不好意思的坐下去了。
可是我却做了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举动,我大声的说了一句:“非常好!”其他学生有点闹不明白了,一个个看着我……“他用举例的的方
法证明了这个运算律是对的。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在一系列的题目中发现一些对这类题目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总结归纳,
有些总结出来的对所有的此类的题目都适用,有些对一些题目适用。
以后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要学会观察,找到规律,总结方法。
陈某某虽然没有总结规律,可是他用举例的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来证明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的一番话说的他很不好意思,可能我的话有很多学生
都听不懂,但我就是想以此例告诉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
所以然”。
有一名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加法时遇到的用加法交换律检验,想到了用以前学习乘法计算时的验算,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后得到的积是一样的来证明规律的存在。
课本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的情境中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再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得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乘法结合律的编排和加法结合律的相似,引导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如果此课是在我以前教学,可能就如教材安排的学生经历这一系列的探索,发现规律,然后让学生通过试一试巩固规律,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规律时,学生可能想到很多不一样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可是在这边的教学一点点都没有实现,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用a和b的形式来表示。
可是我在教学加法运算律时,按照我预设的上课,活动没有开展起来,课后我反思,是我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边的学生在课前有多种途径去在上课之前接受知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被灌输了a×b=b×a等等之类的知识。
学生在上课时就认为自己已经懂了,不用听了;而在以前的学校,学生没有这么多途径,对于他们来说书上的知识就时新知识,他
们知识的获得除了课前自己预习外,更多是在课堂上去探索,所以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对规律的探索有更多的兴趣,更能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上课时因为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总结出规律后,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我没有出现试一试,而是直接出现两道题目让学生去进行比赛,(15×17×2和17×(15×2))让学生观察后任选一题进行,看看谁做的快?大部分学生选了第2题,有个别学生选第一题但也用了运算律简便计算。
比赛完毕,我让学生汇报,问为什么你会选第一题,体会到把15和2相乘的优越性。
9、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内容,是对乘法运算的一种优化。
上课之后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本节课做反思。
一、思得
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切入主题,我将主题图中的信息作了适量的调整,让学生尽快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计算定律。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能够自己理解并总结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较高。
因为节省了时间,我将后面的练习增加了内容,从总结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到填空并说出应用了那些定律,从口算中实际应用运算定律达到简化计算,再到实际计算,难度逐渐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地让学会应用,感受到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思失
同样,节省时间的同时,一副完整的主题图让我分散开,虽然节省了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的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信息较多的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
同时,学生在举例来验证乘法交换律的时候,因为有些孩子已经预习或者之前已经掌握,当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出运算定律的名称,没有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的时候,我还是显得应付有些拘谨,备课的时候没有准备充分,或者平时这方面的锻炼就比较缺乏。
看上去内容紧凑,练习丰富,但难免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学会应用,只是“人云亦云”,从最后的作业说明,我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
作为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有的时候说“因数”,而有的时候却又说成“乘数”,还需要数学语言的锤炼。
三、思效
虽然,我在40分钟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后面的家庭作业和练习中,不难看出一部分孩子对计算定律掌握不够牢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该怎么用。
因而表面上的环环相扣,可能只符合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因而,不得不去对那些没有完全理解的孩子去“炒生饭”,反而浪费了最有利的教学时机。
同样,在后面的应用题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数学信息是有关联的,哪些没有关联,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能够找到方法去分析的能力。
四、思改
本课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本人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缺点,本课中因为是让学生自己总结两个定律,所以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态势。
还应该关注教学效率,不要盲目地赶时间,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不能被个别学优生的精彩发言蒙蔽双眼,从而忽视了那些还需要帮助的学生。
同时,有些内容,不适合一带而过,而是应作为教学重难点去层层克服,所以要放慢速度,只有在一个知识点完全吸收后才能开展下一个教学环节!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中规定的任务,还应该熟悉本课在小学以及今后学段所学知识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教材备透、备熟,加强教师基本功的练习,能够预设到个各种可能的发生,因而做到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程度开展有利于教学的活动,达到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应用的程度。
10、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个人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整个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