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明朝戚继光抗倭和南宋岳飞抗金 有什么不同?
外来侵略势 力
中华民族 民族英雄
国内女真族 治者
中原和 江南人民
抗金英雄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从他的事迹和诗句中你认为戚 继光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 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
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 品质。(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 的爱国主义精神。)
)
A.西班C牙 B.英国 C.葡萄牙 D.荷兰
2.明朝时的西洋是指(
A.印度洋一带 B.南海一带 地区
)
C.东D南亚一带
D.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
3.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在于(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推销商品,赚取钱财 C.进行A海洋科学考察 D.
海外各国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
4.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取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是在(
想一想: 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知识梳理
(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明 朝
目的、条件、过程、影响
的 对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后期)
外
关 民族英雄
系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牛刀小试
1.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Biblioteka 读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问题
1、材料中的“我”指谁?简单介绍人物。(重 点点明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2、“海波不平”指的是什么? 3、“我”的愿望最终实现,原因有哪些? 4、通过“我”的事迹,并结合材料,你认为“我
”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谢 谢
温故而知新
1•、系要汉。求朝时:,汉武帝派_______出张使骞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鉴真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你知道最早侵略澳门的侵略者是谁吗? 他们是怎样侵略澳门地区的? 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哪一年?
葡萄牙侵略者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 门的居住权。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 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对澳门的 行政主权。澳门重新回到祖国母亲 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5、郑和下西洋最远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
牛刀小试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6、我国沿海地区受倭寇侵扰开始于( )
A、元朝 B、元末明初 C、明朝中期 D、明朝后期
7、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 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参考要点: P94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 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 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 作等等。
A、西C班牙 B、荷兰C、葡萄牙 D、法国
牛刀小试
8、郑和下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了明朝在海外的声誉 B、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我国同亚非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牛刀小试
填空题:
1. 从____1_4_0_5_年到________1年43,3郑和先后____次远航,经 亚非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30远到 ________________非__洲__东__海__岸。和红海沿岸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交流、勇于开拓创新、和平宽容、自强不息、 友好、献身祖国。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 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 大航海家。
友好往来 2•、1公.个元前人60思年考,西(汉3政0府秒设)立_____________总西管域西都域事护务。
3•、_2_汉_._轮朝__时流__开_讲_通_.:的以由长1安号为起先点开,始沟通(中顺西交时通针的)陆上共要1道分称为钟 4、+唐1朝分对外交往中最为丝频绸繁之的路国家有______、_____日___本、_____ 56•、 、3唐唐.随与与新日天机罗本竺抽交的问往交过往程过中程天+,中竺1主的分要代的表代人表物人是物__是_________。___。
明朝。如:了苏大禄国量王的率国3力00,多人成访为问人中民国的,沉归重国途负中担病。逝于中
国,即在中国安葬。
郑和下西洋,促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童谣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 这首童谣反映了 什 么问题?
二、中外冲突-----1.戚继光抗倭(明朝中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瓷器、茶 等礼物。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子、 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回赠本国的珍贵
产。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派人甚至亲自跟随船队回访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本人是一个
教徒。家庭的原因使的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 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 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 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 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 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 “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率领大型 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的交流,扩 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家。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 族英雄,山东人。出身将门 17岁承袭父职任,担负起防 倭寇的任务。先后在山东、 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 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 称为“戚家军”,声名远扬
戚继光
“倭寇”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抗倭?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 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 积货满千船”
明朝中后期不仅受到倭寇的 扰,还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请听歌曲
音乐七子歌.mp3
明朝外交大臣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 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 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
张艺谋选用这个情景展示了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成就,同 想知道当时的情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中外的 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第二十三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天方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重走西洋路
榜葛剌
古里
占城 满剌加
1405—1433 7次 每次约2.7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 沿岸(出发刘家港)
罗盘针
郑和船队的宝船可能会运 载哪些货物?在航海的途 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从郑和等人身上学到什么 精神或优秀品质?
想一想
郑和(1371——1435年)
《倭变事略》
经过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 登州 取得成功?
台州 福建 广东
戚家军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A. “人心向背”: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人民的利益。 B .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 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D .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西洋”指哪 里?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 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 带。
《明史·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 也。"
一、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2.条件 3.概况 4.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学界的三种说法: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向海外宣扬国威,到西洋寻宝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 1561年,戚家军在_____(__台__州__)抗浙倭江,九战九捷荡平倭寇
接着,戚继光又率军入福建、广东,抗击倭寇。 ________
寇基本肃清。
东南沿海
作业
4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 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起止地点?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