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古道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关古道导游词
【篇一:梅关(导游词)】
梅关
沿途游览线路:
【古驿道历史地位】—【梅岭得名】—【梅关概况】—【凭吊古驿道】—【梅关的历史贡献】—【杨贵妃食荔枝史实】—【张九龄开
驿道】—【梅花品性】
【梅关古驿道历史地位】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去参观距离南雄市区20多公里的梅关和梅岭古驿道。
秦汉以降,岭南与中原北方交通日渐频繁,以西江、北江和
东江为骨架的水上交通线以北、西两个方向,越过五岭之间低矮分
水岭或直接由河谷进入岭南各地,辐辏于番禺,形成树枝状交通网络。
而岭南古代最主要水陆交通线梅岭古道,下浈水循北江南下番禺。
著名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指出:“广州者,海舶登岸处也。
唐
时广州之波斯、阿拉伯商人,北上扬州者,必取道大庾岭,再沿赣
江而下,顺长江而扬州也。
”两宋时每天往返梅关伕力不下千人。
岭
下重镇珠玑巷,为客货水陆转运主要口岸,两旁茶坊客栈、各种店铺,鳞次栉比。
明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取道珠玑巷逾岭北上,他看到“许多省份的大量商贾抵达这里,越山南运;同样地,也从另
一侧越过山岭,运往相反的方向。
运送广东的外国货物,也经由同
一条道路输往内地。
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则用驮兽或挑夫运送。
这种不断交流的结果,使山两侧的两座城市真正成为工业中心,而且秩序整然,使大批的人连同无穷无尽的行装,在短时间内得到
输送”。
利氏所指两座城市,在南者即南雄州城,“是一个商业城市,水陆交通极为方便。
欧洲、印度、马六甲、摩洛哥与其他地方的货物,这里可说应有尽有。
它和中国各地大半皆有往来,许多货物经
此而输往他省,因此船只往来不绝”。
直到同治年间茂名籍举人杨廷
桂《南还日记》仍载:古道“行旅如蚁,挤拥如观剧”。
【梅岭得名】
现在已到达梅岭。
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
故梅岭又称大庾岭。
梅岭横亘粤赣之间,岭有一隘口,一直以来是
南北迁徙的通道。
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源自战国末,因梅鋗率越人
南迁居此拓荒筑城而得名。
【梅关概况】
梅岭巅建梅关,砖石构筑,座南朝北,东西横卧,紧连山崖。
关楼
上方现镶嵌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的石刻匾额,北书“南粤雄关”,南书“岭南第一关”。
关楼北面有闸门,闸门后设置关门,关门
已毁,关门之南尚存门后两个拴孔。
关楼北面有一关前石碑,高2.4米,宽1.4米,刻“梅岭”两个大字,是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重立。
关楼南门有一副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凭吊古驿道】
经过大唐开凿大庾岭路碑、来雁亭,游览梅岭古驿道。
驿道始通于
秦汉,唐张九龄开凿扩展。
古道从梅关向南北两边伸延,北连江西
大余,南达广东南雄,全长40公里,道宽二至四米,以青石及鹅卵
石铺砌而成。
为古代沟通南北,连结长江、珠江水系的交通孔道,
历代都有修补,并在路旁增植松、梅等树。
粤汉(现京广)铁路和
雄余(现323国道)公路开通后,梅岭古驿道失去了南北交通孔道
作用,现仅存关楼两侧约八公里道路,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看到驿道两旁的梅花了吗?梅岭,以梅著称,因岭上南北气候
迥异,故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独特自然景观。
经过夫人庙、
玉皇殿,可瞻仰到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碑廊:“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
正十
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
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关的历史贡献】
游览挂角寺、放钵石、卓锡泉后,往右上就是两江亭;梅岭是长江、珠江水系分水岭,两江亭取名即蕴含此义。
由“长江亭”、“珠江亭”
组成的“两江亭”,座落在梅关古道粤、赣两省交界海拔522.5米的山
巅上,为两层建筑,底层为八角,楼层为四角,取意“四面八方”,
亭建筑面积280平方米,高9.5米。
再往上走我们到达了关楼---梅关。
让我们回顾一下梅关历史吧:梅岭设关始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积极开发岭南,公元前213年,在梅岭开山筑横浦关,打
开了沟通南北的孔道。
秦军民等大批入粤,置南海郡,促进了岭南
经济及文化的发展。
后来,横浦关毁于战火。
从汉至唐,梅岭只有
岭之称,而无关之名。
现关楼是宋嘉佑年间建,历代修葺,保存至
今的。
梅关是既险且美的极致,她是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对中国二千多年来的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梅关的畅通,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备,对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和文化
统一,发挥积极作用,“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
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
清朝的广东官路:北京经涿州、雄县、德州、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赣州、韶关、广州。
梅关下的赣江是唯
一交通长江与五岭的南北走向的河道,广州至北京只有梅关两侧40
公里的山路,其余是水路。
【杨贵妃食荔枝史实】
中国古代驿道与驿站等设施和机构组成的驿传系统,是建立高度集
权的大一统专制王朝、健全政治管理体制、强化装备、及时断决军机、完善统治机能、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条件。
《唐国史补》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南海所生,尤胜蜀者。
故每岁飞驰以进”,就是经由梅岭驿道,进贡高力士故乡茂名的荔枝;而西京古道
贡龙眼、荔枝的使命黯然终结。
【张九龄开驿道】
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因直言得罪当朝,告病返回故里韶关。
途经梅岭,见古道年久失修,“人苦峻极”,不堪行走,十分艰险难通。
这
时已到了唐代“开元盛世”后,岭南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南北商贸频繁,“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的古道与当时经济文化发
展的要求已很不适应了,张九龄遂给唐玄宗上一奏章,建议开辟岭道,改善南北交通。
唐玄宗立即采纳,并诏命张九龄负责开凿扩展
古道。
张即到现场指挥规划,前后用两年时间建成。
【梅花品性】
游历了梅岭,今天我们感悟到:中华民族的象征不仅有充满崇高感
和阳刚之气的珠江、长城、梅关??还有灿烂温文,不张扬、不恣肆、不妖媚、不争春,而又处处暗香浮动的梅花。
梅花正是中华民族精
神和文化品性的又一标志。
——源自(亲山爱水)
【篇二: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又称梅岭古道)位于广东省南
雄县梅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相传“梅岭”
之名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
在战国时期,中原战乱不堪,大批南迁越人迁
往岭南,其中一支以梅绢为首的越人,翻山越
岭来到大庚岭(梅岭)上,被眼前的岭南风光
所吸引,决定在大庚岭一带安营扎寨。
他们发
扬了越人勇敢顽强、刻苦坚韧的民族传统,艰苦创业,使这一带迅
速兴盛起来。
后来又因为破秦有功而受项王封为十万户侯,因此人
们就把这一带称之为梅岭。
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
作用。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
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
梅关古往今来既是南北交通要通,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梅岭自古以
来是古战场,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在这里留有战迹。
近代孙中山
领导的北伐军两次经过梅关古道,进入江西;毛泽东、朱德曾经率
领红四军攻占梅岭;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团与白军在这里相持,后与
红一方面军团汇合,组织了著名的水口战役,在梅岭一带打败白军
20个团的围剿。
红军主力长征之后,陈毅、项英从中央苏区突围,
在这里建立了以梅岭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陈毅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
梅关设关始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策略是对北方筑长城以
防御匈奴,对南方则开关道,积极开发岭南。
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唐朝宰相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
难以通行,便向唐皇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
当时因发展经济需要,
唐玄宗下旨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关古道。
张九龄经过艰辛努力,终于
开通了此项浩大的工程——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从梅岭向南北两边
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像一条纽带,把长江和
珠江连接起来。
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古道约6
尺宽,路面整齐铺着大大小小的鹅孵石,道旁两边栽种着梅花。
梅关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
现
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
明万因年间南
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南粤雄关”四字,南面
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
关楼两侧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
客来”。
(整理:老张)
【篇三:游梅关古道】
游梅关古道
小寒之日,一班知青老友相约粤北,去踏梅关古道赏梅。
虽然此时
的粤北正寒风吹拂,却被韶关挚友的热情所驱散。
老朋友欢聚免不
了哪段红色的记忆话题,细说着过去每人的传奇故事,不时惹来阵
阵欢声笑语,仿佛都回到了年少时代,搅得众人都彻夜难眠。
翌日上午我们到了梅关古道,当踏上这条铺满鹅孵石幽幽的古道时,一股带着寒意的清新空气迎面送来,使人精神爽朗,心旷神怡。
我
们轻步顺着这蜿蜒的古道而上,尽情浏览前人留下的古迹幽情,山
两边绿树葱葱郁郁,山涧细水潺潺,古道旁一棵棵的梅花尽献眼前,它没有给人那种苍劲的雄姿,在寒风中却独树一格的仙风道骨,梅
花稀疏错落有致,细看那朵朵花儿凌寒吐艳,花瓣象一片片圆圆的
薄玉笼着中心,如同一个玲珑剔透的玉碗,冰清玉洁,渗出一种让
人难以忘却的清香,难怪赏梅有贵瘦不贵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
贵嫩、贵含不贵开之说。
远处忽然传来阵阵清脆的马蹄声,伴随挑夫扁担发出的咯吱声由远
而近,几只被惊起的山雀展翅飞去。
“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
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 见证了梅岭古道惜日的繁华,以及它千年的沧桑,见证了许多人和事的悲与喜、哀与乐的情结。
站在望梅阁,顿感到南岭山脉南北气温的差别,眺望远处,一时感
慨良多,又难以言辞舒怀,只有默默目送渐远的挑夫、远去的马蹄声、远去的历史。
梅花以那种不畏风寒的品格寄托着自己的情怀。
“梅花梅花满天下,
越冷它越开花,梅花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冰
雪风雨它都不怕,它是最美的花......”。
邓丽君的歌随风飘来。
是啊,梅花以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我
也明白了国人为何如此敬爱梅花。
彭小洪
2012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