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活化”改造的新型城镇化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示范标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村“活化”改造的新型城镇化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示范标杆
作者:刘建峰刘相宇滕小杰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8年第11期
一、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集体经济转型
甘坑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牢牢把握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济股
份公司转型等契机,通过盘活老村房屋、土地、池塘、林地等生产要素,深化资本合作模式,
激活经济建设的高效能、新动能,确保集体经济保值增值。
(一)“三统一”模式全面盘活老村房屋
由甘坑社区党委牵头,甘坑社区股份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社区振兴计划”。
通过“集体统租、合作运营”的模式,在短时间内全面清空老村房屋,清理和淘汰旧厂房低端企业,改造
1.5万平方米旧厂房,一改过去主要依赖厂房、住房出租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股份公司统
一承租老村房屋15年,统一租金给付标准,统一房屋管理及运营。
老村房屋租金由每平方米5
元提升至25元,每位租户年平均收入已达6-7万元,这不仅实现了老村土地房屋资源的有效整合,也大幅提高了村民收入。
针对甘坑客家小镇商户及周边社区居民的房屋租赁,吉华街道提
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提升了办事大厅的硬件,率先在全区引入香港OSM管理学会实
行精细化管理,缩短房屋租赁合同备案审批流程时限,群众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100%。
(二)高起点规划明确老村转型建设路径
社区党委积极落宾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召集原村民和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谋求发展,
组织调研丽江、锦里等知名小镇,在全社区达成了保护与开发并举、探索老村更新发展的共识。
先行特邀国内十大知名策划杨健鹰现场具体指导,并委托北大研究院编制《甘坑客家小镇建设
总体规划》,以“保护为主、以旧修旧”的方式对老村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在全球招募
顶尖设计专家,最终确定由中国古镇复兴第一人——北大陈可石教授团队整体规划,并由国内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第一品牌深圳中营都市设计公司全权设计打造。
该项目设计得到了深圳市政
府的高度肯定,荣获2015年深圳十六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为进一步提升客家小镇的魅力与影响力,2017、2018年,吉华街道先后策划多起“金点子、银点子”微改革、微创新项
目评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撬动社会资本打造客家文化风情小镇
通过社区党委积极牵针引线,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与深圳市顺利莱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统一承包老村的土地和房屋,共同开发建设甘坑客家小镇。
先后引进客家文化会馆、甘坑
凉帽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等投资总额超3亿元的文产项目,并以客家仿古建筑为载体,突出山、水、田、园的小镇形态,打造出一个传承客家文他的风情小镇,该小镇2013年起连续5年列为深圳市重大项目,2016年人选“深圳市十大特色街区”。
2017年底,甘坑社区股份公司经营收入达到3100万元,比2016年增长45%,股东每人分红14000元,比2016年增长8%。
二、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大幅拉动片区协同发展
与华侨城集团“合作共舞”,践行“资源集聚、产业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理念,甘坑老村通过自身产业、资源集聚融合的强大的辐射效应,开启片区互促共进、优势互
补的新型化城镇探索之路。
(一)探索“文化+旅游+城镇化”建设模式
2016年5月,龙岗区人民政府、华侨城集团、深圳甘坑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
作协议,共同开发“甘坑客家小镇”,通过村民、社区股份公司和国企三方合作方式,社区股
份公司与华侨城集团资本合作成立华侨城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亿元打造融合高科技
产业、自然观光、文化体验、森林度假于一体的“中国文创第一镇”。
为助力小镇旅游做大做强,吉华街道积极落实市区推行的通办业务,实行异地大厅受理,市内或区内游客旅游时也可
办理业务。
同时积极争取缩短环节和时限,并统一制作一本式“一窗式”办事指南和服务流程,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方便游客查阅和办理业务。
(二)采取“更新+旧改”扩大城镇集聚规模
积极推动华侨城集团与秀峰集团加快签订更新协议,甘坑股份合作公司清理整备秀峰及同
富裕工业区等约41655.39平方米的用地及指标,将其统筹纳入小镇合作开发项目,建设“V谷
数字创意中心”,推进甘坑周边2-3km范围内的地域融合。
同时,吉华街道结合客家小镇的成
长需求,量身制作了一整套的特色政务服务体系,服务周边不断聚集的规模产业,还设置了龙
岗区行政服务大厅中海信分中心,近距离服务企业,助力小镇招商引资,也为小镇周边的3 万
多名创新人才和200 多家企业提供了基础政务服务和个性化增值服务。
(三)融汇“IP+VR+AI”加速文化产业链聚合
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坑客家凉帽”为灵感,衍生“小凉帽”IP 系列产品和活动,同步融入包括VR 电影、VR 乐园、AR 全息教育互动产品在内的VR 产业,进一步开发飞行机器人、健康管理机器人等 AI 周边产业,成功打造“IP+VR+AI”三维联动产业链,涉及开发 300 多种高科技、创新性系列文创产品,预计未来将形成年收入超100 亿元的关联产业。
2017 年,以
小凉帽为元素的中国首部IP+VR 原创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斩获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
节两项大奖。
今年8月,原创“小凉帽”IP被评选为中国“玉猴奖2018 年度十佳文旅吉祥物”。
三、以美丽小镇建设为导向,有效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甘坑客家小镇的开发建设过程,始终坚持充分尊重历史,并最大限度保持与恢复历史风貌,这有效带动了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的提升,真正实现“发展为民、发展惠民”。
(一)保护性恢复生态村落,提升小镇自然风光
深化“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原则,对现有陡峭
山地和荒废田地进行大面积植被恢复,利用片区农田开发建设鲜花农庄、蔬菜基地、花生食育
农场,打造原生态的岭南村落风光。
保护性开发周边片区森林和湿地、河道等生态资源,建设
小镇绿肺,打造“森林小镇”。
同时,在甘坑客家小镇周边新建两个社区公园,融入岭南翠竹、客家雕塑等景观,建成和小镇主体风格和内部景观相配套的景观体系。
(二)多举措盘活老村房屋,传承客家建筑风格
通过“以旧修旧”方式,甘坑老村400 多间客家民居重新修复装修,并从福建、江西搬迁
移植古建筑2 栋,改建仿古建筑11栋,移植木楼古建筑“状元府”1 栋,新修建吊脚楼2 座。
利用旧民居场地,建设客家历史博物馆,搜集展示客家衣、食、住、行民俗文物及传统器具300余件,这都成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的“活化石”。
由于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建筑风格极具代表性,甘坑客家小镇已成为国内艺术院校重要的写生基地,被网友誉为深圳的“小丽江”。
2018 年春节、清明、五一等假期期间,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成为深圳市最热的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