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精选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精选五篇]
第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电气信息类工学)
(专业代码:080605)
(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系统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招生专业范围
已完成了本科第一学年学习任务的理工科学生。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
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原理及应用、.NET开发基础、.NET实例开发、Linux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
七、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计划教学总学分:210学分,其中:
必修课:92.5学分;
自修课:47学分;
学分互认:70.5学分。
八、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见附表。
2012 年5月
第二篇: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在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本专业分设了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可视计算四个方向的模块课程,以适应不同层面的社会需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4.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
6.具
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数据结构基础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编译原理计算理论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语教学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结构基础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外文原版教程课程: 9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原版教材研究型和讨论型课程:专题研讨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科研实践
计划学制 4年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计算机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说明
双学位:55.5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5+5学分
(1)思政类必修 11.5+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秋冬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秋冬,春夏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 2.0-1.0 一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秋冬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0 3.0-2.0 三秋冬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春夏
(2)军体类必修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 +2
一秋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秋冬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1.5 1.0-1.0 二春夏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春夏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 0.0-1.0 三秋冬,春夏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 0.0-1.0 四秋冬,春夏
(3)外语类 7学分(A)必修课程 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1.0 0.0-2.0(B)选修课程 6学分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7学分,其中必修“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课程。
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
获得“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的学生,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0 2.0-2.0 一秋冬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0 2.0-2.0 一春夏
(4)计算机类选修 5学分 A)A组 5学分
(Ⅰ)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春夏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0 2.0-2.0 一春夏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春夏
(Ⅱ)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2学分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2.0 2.0-0.0 一秋冬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2.0 2.0-
0.0 一秋冬
B)B组 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86020 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4.0 3.0-2.0 一秋冬 21120420 程序设计综合实验 1.0 0.5-1.0 一春夏
(5)其他通识课程选修 16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的课程)、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的课程)、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的课程)。
工学类(信息)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2)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3)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6学分。
该组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A)通识核心课程 2学分
B)沟通与领导类 1学分
C)人文社科组 6学分
2.大类课程 41.5学分
(1)大类必修课程必修 23学分
建议修读“线性代数Ⅰ”课程。
A)必修课程 1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0-1.0 一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 2.0 1.5-1.0 一春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1.0-0.0 一春,夏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0-1.0 一夏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0-3.0 二秋冬 081C0251 工程训练 1.5
0.0-3.0 二秋冬
B)以下“线性代数”与“线性代数Ⅰ”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0-1.0 一秋冬 061Z0040 线性代数Ⅰ
3.5 3.0-1.0 一秋冬
C)以下“大学物理(甲)”与“大学物理(乙)”课程组二选一6学分(Ⅰ)“大学物理(甲)”课程组 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
Ⅰ 4.0 4.0-0.0 一春夏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 二秋冬(Ⅱ)“大学物理(乙)”课程组 6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 3.0 3.0-0.0 一春夏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 3.0 3.0-0.0 二秋冬
D)以下“工程图学”与“画法几何”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0-1.0 一秋冬,春夏 121C0090 画法几何 2.5 2.0-1.0 一秋冬,春夏
(2)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 18.5学分(A)必修课程 15.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211B0010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4.0 4.0-0.0 211C0020 数据结构基础** 2.5 2.0-1.0 211C0041 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 4.0 3.0-2.0 211C0030 数据库系统原理** 2.5 2.0-1.0 211C001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5 2.0-1.0(B)选修课程 3学分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5 1.0-1.0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 061B0090 偏微分方程 2.0 2.0-0.0 101C0030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3.5 3.0-1.0 101C0310 电路与电子技术Ⅱ 3.0 3.0-0.0 111C0062 信号与系统(乙)3.0 3.0-0.0 111C0070 信号与系统实验 0.5 0.0-1.0 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1.5-0.0 3.专业课程 68.5学分(1)专业课程 36.5学分(A)必修课程 24.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 21120490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1.5 1.0-1.0 21186033 计算机组成** 4.5 3.5-2.0 21120050 操作系统原理** 3.0 3.0-0.0 21120520 计算理论** 2.0 2.0-0.0 21120360 操作系统分析及实验** 2.0 1.0-2.0 21120470 编译原理** 2.0 2.0-0.0 21120261 软件工程** 2.5 2.0-1.0 21120850 计算机网络基础** 3.5 3.0-1.0 21191062 计算机体系结构** 3.5 2.5-2.0(B)选修课程 12学分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 21120302 数据库系统设计 2.0 1.0-2.0 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一春夏二秋二秋冬二春二春夏
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二秋二秋冬二冬二春夏二春夏二春
夏二春夏二夏
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二冬二春夏三秋冬三秋冬三冬三春三春夏三春夏三春夏
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三秋 21120501 汇编与接口** 3.0 3.0-0.0 三秋冬 21120970 专题研讨 2.0 2.0-0.0 三秋冬 21190650 程序设计方法学 2.0 2.0-0.0 三秋冬 21191080 接口实验** 1.5 0.0-3.0 三秋冬21190831 嵌入式系统** 2.5 2.0-1.0 三春夏 21191600 计算机科学思想史 2.0 2.0-0.0 三春夏 21190900 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 2.0 1.0-2.0 三夏 21190961 编译系统设计 2.0 1.0-2.0 三夏 21191110 信息检索和WEB搜索 2.0 2.0-0.0 三夏 21191660 大数据原理 1.0 1.0-0.0 21120860 科研实践 I 2.0 2.0-0.0 21120870 科研实践 II 4.0 4.0-0.0 21190700 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 1.0 1.0-0.0 21190850 信息安全原理
2.0 2.0-0.0(2)专业模块课程选修 16 以下课程可跨模块修读。
A)计算机科学理论
课程号课程名称21121150 应用运筹学基础 3.5 3.0-1.0 21190640 数值分析3.0 2.5-1.0 21190770 人工智能2.0 2.0-0.0 21190120 算法设计与分析 2.5 2.0-1.0 21191441 数据挖掘导论 2.0 2.0-0.0 B)计算机软件技术
课程号课程名称21121230 智能终端软件开发 2.0 1.0-2.0 21121160 Java应用技术** 2.5 2.0-1.0 21190840 软件体系结构 2.0 2.0-0.0 21121170 B/S体系软件设计 3.5 3.0-1.0 21120100 多媒体技术 2.0 2.0-0.0 22188080 软件工程实践 1.5 0.5-2.0 C)计算机系统课程号课程名称21191480 现代存储技术基础 1.5 1.5-0.0 21191531 并行计算与多核编程 2.5 2.0-1.0 21121260 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 3.0 1.0-4.0 21190170 信息安全综合实验 1.0 0.0-2.0 21191581 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2.5 2.0-1.0 21121240 流计算与GPGPU软件开发 2.0 1.0-2.0 D)可视计算
课程号课程名称 21120510 计算机图形学 2.5 2.0-1.0 21120600 图象信息处理 2.5 2.0-1.0 三夏四秋冬四秋冬四秋冬四冬学分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三秋冬三秋冬三春三夏三夏
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三秋三秋冬三春三春夏三夏三夏
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三秋冬三冬三春夏三夏三夏四秋
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三秋三秋 21121280 信息可视化 2.0 2.0-0.0 三冬 21191070 计算机视觉 2.0 2.0-0.0 三冬 21121270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进展 4.0 3.0-2.0 三春夏
E)信息安全技术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90850 信息安全原理2.0 2.0-0.0 二春 21190180 密码学 2.5 2.0-1.0 三秋 21190160 信息系统安全 2.5 2.0-1.0 三冬 21190190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 2.5 2.0-1.0 三春 21191581 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2.5 2.0-1.0 三夏 21190170 信息安全综合实验 1.0 0.0-2.0 四秋
(3)实践教学环节必修 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88140 课程综合实践Ⅰ 3.0 +3 一短 21188150 课程综合实践Ⅱ 3.0 +3 二短 21120670 工程实践 2.0 +2 三短
(4)毕业论文(设计)必修 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20460 毕业论文(设计)** 8.0 +10 四春夏
4.个性课程 5学分
学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推荐修读: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2120320 服务科学导论2.0 1.0-2.0 二春21121140 数字视音频处理2.5 2.0-1.0 三秋冬21121190 电子商务系统结构 2.5 2.0-1.0 三秋冬 21191340 数字媒体后期制作 2.0 0.0-4.0 四秋 21190911 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 2.5 2.0-1.0 四秋冬 21191050 计算机动画 2.5 2.0-1.0 四秋冬 21191370 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 2.0 2.0-0.0 四春夏
5.第二课堂 +4学分
第三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十天前访问的领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路在何方)
09级计科系一班张振丽20091081126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大二的生活即将跟我们说再见,可是自己感觉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学到,感觉好害怕,害怕自己出去以后没有工作,没有饭碗。
特别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可以说以后的就业压力相当之大。
几十年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时,五六家单位追着要;根本就不愁‘嫁’。
学生还没毕业就有企业过来签约,常常一个学生手里有五六份工作可以挑选;现在就算是学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也不行了,人才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需求的增长,对大学生的要求高了很多。
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已经脱轨了,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学生就业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
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以及研究生学历毕业,找工作却经历了没想到的艰辛和波折。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遭受了这样的“滑铁卢”。
作为一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我就更少不了这份找工作之忧愁,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二本学校,比起一类重点学校我门的优势少了很多。
我们不得不更加努力提升自我,努力关心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努力吸取学姐学长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我花了十几天时间去了解我省内几家公司对我专业的要求。
还有跟06届毕业的师哥师姐们交谈了几个小时。
下面是我这次的所得希望能给向我一样迷茫的同学带来“指南针”。
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基础薄弱,在东奔西走找工作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原来喜欢炫耀的基础知识是多么薄弱,而它们又是那么重要。
曾经在面试时因为说不清进程间的通信机制而当场被无情拒绝,也因为对于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放弃一家很好的公司的研发部提供的笔试机会。
还有当时在学校的时候专心做学问的人太少了,本科四年,在学校能看到的真正对计算机感兴趣,并且肯专心研究搞学术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
学校的大环境是网游成风,“腐败”猖獗。
没有几个人肯安下心来读书,即使那几个老老实实听课的“好学生”也只不过是为了一个高分罢了,一个可以在家长同学面前显摆的奖学金证书。
而真正希望学东西、做学问的人太少了。
找工作时,手里握着一摞奖学金证书,后来被证明绝对是废纸,任凭你怎么吹嘘自己的成绩,没有
哪个公司会真的拿来仔细看上一眼。
他们告诉我要真正掌握一门关于计算机的技术不是只要靠高分就行了,要真正懂得研究的学生出去工作时才会得心应手。
学姐学长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扎实,不仅要牢牢掌握大学课本中关于计算机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深入实践;对于该方向非常重要的技术思想、概念名词、技术要点都要有良好的把握,比如可以随手写出快速排序、哈希查找等经典的常用算法,熟记线程与进程的概念、它们的差别,并且能够解释清楚诸如僵尸进程之类的问题;会Linux的不仅仅是就会几条Shell命令,或者干脆就会装个系统;,起码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标准库,知道什么是STL,了解些基本的OO思维方法;学过网络的最起码要用过Socket;了解数据库的不能仅仅就会写几个SQL语句、背两条范式等。
如果要重新去选择,一定会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同时尽量找到相关的资料,扩展每一个话题。
同时,将一些最常用的思想、技术、方法记录下来,并且苦练到可以熟练应用的地步,并且时常加以回顾。
真正基础雄厚的人应该是可以将常用的基础性知识熟记成诵的人,提到一个基本的名词或话题能够将其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的人。
还从他们那里得知在学校时候学风不正涣散成性,实践环节薄弱,人才位置错放,看着自己简历中可怜的实践经验,面对人才市场上实践经验黄金般的价格,自己不禁暗自悔恨……
很多人都在用理论扎实来搪塞自己实践方面的低能,首先,计算机这个学科的性质就决定了没有实践,理论几乎没法理解得扎实透彻。
就好比熟记骑自行车要领的人可能根本不会骑车一样。
总之,种种因素所致,大多数同学四年没编过几行代码,课程设计不过草草了事,所以毕业时,之前做过的东西根本不敢往简历里写,因为根本没啥技术含量。
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校大学生不免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引以为鉴,抓住现有的机会好好学习,争取到毕业时候不再为工作而发愁。
但不仅要提升自我还要关心目前单位对我们的需要。
下面是我二十天前对我省内的五家公司的访谈。
希望也能给在校计算机专业的大
学生带来一些警惕。
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2)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
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
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3)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从公司那里还得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具有如下特: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全国共有505所学校开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共有在校学生近30万人。
同其它专业相比,这两个数字均居国内第一。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这种不利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显得没有以前那样过热。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标准,既要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又要考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四五年前,我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计算机专业十分火爆,毕业生十分抢手,最多时毕业生与用人需求信息的比例高达1:10以上,名牌学校的比例甚至更高。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非常高,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机关、金融单位、事业单位和高收入的大型企业。
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如从前那样火爆,就业质量严重下降。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平衡,名牌大学、工科院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热,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为冷。
二是用人单位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表现冷。
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
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计算机专业
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
酬相距甚远。
三是学校热,用人单位冷。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
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
四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热,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
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
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卷土重来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
从我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我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
这就说明,我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我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
所以计算机的毕业生大可不必担心,而是应该打好计算机的基础,适应社会。
面对社会再就业和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剧烈竞争,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就业问题,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观念转变、教学和课程改革、育人模式更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
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多管齐下,实现全方位地改进。
根据对高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的调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个个途径。
对于毕业生本身来说,一是在校期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积累一些经验。
当然在校生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