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钢琴课》中的象征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钢琴课》中的象征主义
摘要:电影《钢琴课》是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的代表作,被誉为杰出的
女性主义电影。

其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将从环境、配色、钢琴、人物等象征手段,解读象征主义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
物感情,表达影片内涵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钢琴课》象征主义象征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from Piano
Abstract:Piano, an outstanding feminist film, is the masterpiece
of Jane Campion, a New Zealand female director. The film uses a lot of symbols, impressing the audienc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symbolism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s, portraying the emotions, and expressing the connotation from environment, colors, piano, and other symbols.
Key Words:Pinon; Symbolism; Symbol
引言
《钢琴课》又名《钢琴别恋》是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以反映
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该片
讲述了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艾达在父亲的安排下,带着自己的女儿弗罗拉远渡重洋,从爱尔兰到新西兰嫁给素未谋面的斯图尔特。

因为思想上的巨大差异,艾达
背叛了丈夫,与已经土著化的邻居贝恩斯通过一架钢琴结缘,并最终相爱的故事。

1993年,该片获得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影片以反映女性主义为出
发点,是一部杰出的女性电影。

《钢琴课》描写了女性沉默的激情,表现人内在
的情欲冲动,优雅浪漫而又充满原始野性。

它以钢琴为载体,使美妙的音符成为
沟通思想感情的媒介,把一个将音乐作为自己心灵寄托的哑巴少妇和一个外表粗
俗而内心情感丰富的男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其对女性感触的描写细腻圆润,
心理刻画优美含蓄。

并且它突破了男女之间紧张、尖锐的对抗方式,简·坎皮恩
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19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颓废主义文艺思潮中的一
个主要流派。

其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而“另一世界”是真的、美的。

要求用晦涩难解的语言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
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即所谓的“象征”。

象征(Symbol)来源于希腊文Symbolon,原意是指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
习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
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象征与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更深广。

一、环境的象征意义
艾达母女乘坐的小船在海滩上搁浅,她们俩被水手们抬到岸上,在粗犷的水
手衬托下她们显得愈发的娇弱,象征着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下女性的弱势地位。


们被留在沙滩上,母女俩精致的服饰对比着凶猛的海水和远处的高山显得格格不入。

艾达生活的环境始终充满泥泞,举步维艰,这也象征了艾达的人生犹如陷入
了泥沼一般。

影片多次刻画了艾达脚踏泥泞行走的画面,这象征她寻找自我觉醒。

泥泞的路象征了艾达寻求幸福和自我觉醒过程的艰辛。

她干净宽大的裙摆和鞋子
陷入肮脏的泥泞中有种暴力的美感,同时也象征着在这一过程中她必然会受到伤害。

电影中斯图尔特的房子外面的树木干枯、衰败、死气沉沉象征了他的无能和
精神上的空虚和压抑。

反观贝恩斯房子周围的环境,树木郁郁葱葱,欣欣向荣,
象征了他善于发现美,热爱生活,粗狂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

二、颜色的象征意义
电影以黑白配色为主,象征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对人性的束缚和压制。


琴的琴键也是黑白的,但却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虽然社会是枯燥乏味的,但
是人们仍对幸福和欢乐抱有追求和向往之心,希望冲破束缚,谱写美好的人生。

艾达在贝恩斯家中教课,随着她对贝恩斯感情的变化,影片开始多次运用红色的
色调,如床帘、光线等。

因为红色不仅象征着爱情, 它还与先前的多个阴郁的画
面形成鲜明对比。

贝恩斯点燃了艾达心中的激情与欲望,这为艾达和贝恩斯之间
的爱情埋下了伏笔。

三、人物的象征意义
艾达象征着反叛、执着和自由。

影片的开始是艾达透过被自己双手捂着的眼
睛看外面的世界暗示她渴望表达,但是她却放弃自我表达。

她自从六岁就不再说
话了,女性话语地被阉割象征着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没有发言权,女性的语言是没
有力量的。

在男权话语体系中,女性的命运紧紧被父权和夫权所掌握,女性的话
语和自我被扼杀。

犹如影片中,女儿弗罗拉的父亲因为害怕而选择了逃避,艾达
尊从父亲的意愿嫁给陌生人,斯图尔特因为钢琴的搬运问题与艾达呈现出地不同
价值观,而后因为八十亩地把钢琴送给了贝恩斯。

在这种庞大的男权社会,女性
的自我意识是被压迫的,所以艾达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钢琴,或者说
无法安排自己的命运。

但艾达的“失语”是自我的选择,其体现了她对男权社会
的不认同。

在一个束缚女性的男权社会拒绝表达自己也是追求自由和独立人格的
体现。

艾达是社会的反叛者,她未婚先孕,在父亲的安排下,带着自己的小女儿
嫁给了斯图尔特,但她仍保有自己的尊严,拍完婚纱照后为了表示自己对这段婚
姻的不满她不顾他人的眼光撕掉了自己的婚纱,在得知丈夫斯图尔特用自己的钢
琴向贝恩斯换取了八十亩地,她摔餐具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她的沉默不是
消极的沉默,而是积极主动的。

她执着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即使因为用琴键
与贝恩斯传情而被斯图尔特砍掉一根手指时也并不屈服。

艾达是维多利亚时代勇
敢追求自我的女性的代表,她追求爱情的胜利也象征着人性战胜了社会的束缚。

弗洛拉象征着纯真和希望,同时她也是艾达某些特征的外在表现,象征了艾
达的精神世界。

她不仅体现生命活力所在,也能招致死亡的厄运。

她是神的使者,像空气般不可捉摸,纯真中体现着成熟,幼稚中藏着邪恶。

影片的前一部分弗洛
拉和艾达的服饰极其相似,并且她们的表情和动作几乎完全一致。

当艾达抗拒地
出现在贝恩斯的家中的时候,弗洛拉在门外辱骂驱赶贝恩斯的狗。

当屋内的艾达
接受了贝恩斯以身换琴的条件后,门外的弗洛拉紧抱着贝恩斯的狗。

随着艾达对
贝恩斯感情的变化,弗洛拉和艾达也开始产生矛盾。

这种分化和矛盾象征了艾达
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一方面她想勇敢追求爱情,背弃婚姻道德的枷锁,另一方面
她在内心中也谴责自己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

电影后半段,弗洛拉一直背着天使翅膀。

天使在人们眼中是纯洁的、正确的、高尚的。

此时的弗洛拉就是艾达心中那个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对丈夫忠贞的潜意识。

带着翅膀的弗洛拉提醒艾达不要去找贝恩斯及帮助斯图尔特封上门窗,这些都暗示了艾达内心深处的一部分始终认为自己是有错的,需要被惩罚。

艾达去找贝恩斯偷情的路上赶走了弗洛拉,引得弗洛拉大声咒骂艾达,这也象征了偷情的艾达试图摆脱掉自身对于丈夫的忠贞。

但是艾达始终都是矛盾的,弗洛拉咒骂着艾达,其实也是艾达内心深处在咒骂自己。

电影刚开始弗洛拉对艾达说自己绝对不会称呼斯图尔特为父亲,而影片的最后弗洛拉叫着爸爸并把用来传情的琴键交给了他。

这种形象的转变也象征艾达内心,从刚开始绝对地抵触斯图尔特,到最后潜意识里仍旧无法完全抛弃对于以男性为主导的夫权。

斯图尔特象征着男权社会。

他身上却体现出矛盾性,一方面张扬着家长的权威,独断残忍;一方面却又懦弱地偷窥妻子偷情,无计可施。

利益至上且精神空虚的旧社会。

影片中他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角色,他冷漠无情、贪婪、残忍,但同时他也无能。

他不顾艾达的哀求拒绝搬走钢琴,只搬走了艾达带来的家具。

因为在他看来比起家具钢琴是没有价值的,是无用的。

斯图尔特和艾达对待钢琴的不同态度也暗示了他俩以后不可能琴瑟和鸣。

他为了八十亩地把钢琴卖给了斯图尔特,完全不顾艾达的不满和愤怒。

斯图尔特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象征,那个时期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利益占据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首要地位,人的精神世界极度空虚。

贝恩斯象征着理想中的新世界。

他虽粗俗,但淳朴、友善、善良,勤劳、富有激情。

从他脸上的纹身可以看出他已融入到当地的文化。

贝恩斯心思细腻,能够感知艾达琴声中的渴望和激情。

艾达接纳贝恩斯也象征着她从压抑的旧世界踏入了充满欢乐与幸福的新世界。

四、钢琴的象征意义
导演简·坎皮恩曾经这样说:“我对剧本思考越深,就越加明白,必须有一个客体来赋予这个故事以特殊性。

在诸多方案里我选择了钢琴,钢琴可以说是人类双手的神秘创造,他是文明的象征。

”从视觉上看,钢琴与新西兰土著的生活
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钢琴在影片中展现了两种明确的象征含义:其一、钢琴来
自欧洲文明世界,伴随女主人公远嫁新西兰土著部落,构筑了文明与野蛮的鲜明
对比,而钢琴作为一种现代文明被体现出来,因此它在影片中的演奏和琴声无疑
都是具有传承、呼唤和反思现代文明的象征意义,是文明社会对蛮荒社会的一种
潜在引导。

其二,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之王,在于它作为最大的、最系统的乐器,所能够演绎的乐曲的丰富性和表现力,是涤荡心灵、直达本性的最强音,而女主
人公对它的钟爱,也是对自身生命意识和爱情诉求的守护和追求,而钢琴的演奏
也正是她以弱小身躯安静沉默地冲破父权制社会的禁锢,获得重生的动力。

钢琴象征着艾达地思想和生命,她的情感都围绕钢琴展开。

在整部电影中,
艾达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钢琴向外界传达出来的。

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梦幻悠扬,时而婉转动听的琴声恰是艾达压抑着的心灵独白。

贝恩斯也把钢琴当成艾达的象征,他用自己的贴身衣物去擦拭钢琴,展现了他对艾达的欲望。

电影中有几幕描
绘贝恩斯对艾达的钢琴的疯狂迷恋。

通过把艾达的钢琴跟她本人联系起来, 贝恩
斯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一种肉体之美, 把它们转变成一种带给人愉悦感的东西。

在与贝恩斯一起回英国的船上,艾达坚持把钢琴抛进海里象征着她抛弃过去,要
开始新生活。

但中间她又故意把脚伸进绳索里随着钢琴一起沉入海底,表明了她
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与迷茫。

最后她选择了争夺绳索,奋力游向海面。

过往的一切,都随着那架钢琴,沉在了海底。

通过沉琴,艾达彻底从过去封闭的
世界解脱出来,摆脱了钢琴对她的桎梏并最终获得了新生。

艾达从生到死再到重生,展现了女性的成长史和生存传奇。

重新开始的艾达和贝恩斯恩爱无比,艾达
在贝恩斯的帮助下开始教授钢琴课。

这时的钢琴已经不再是艾达与外界交流的媒介,而是她谋生的手段。

钢琴欢乐的旋律象征了艾达美好的生活。

五、其他意象的象征意义
影片中有许多小细节都有其象征意义,比如艾达在贝恩斯的带领下去海边弹
琴的那场戏中,艾达、弗洛拉与贝恩斯三人的脚印融为一体,这象征着贝恩斯内
心开始理解艾达,也暗示他们终究会在一起。

在艾达给贝恩斯上的第六堂课上,
艾达弹奏了主题曲《心灵渴望欢乐》象征着艾达已经开始接受贝恩斯,爱上了这
个粗犷的男人。

艾达身为哑女,她与别人的交流需要女儿的翻译,也就是说艾达
与旁人始终有一层隔阂。

在教课中,女儿被拒之门外,音乐就成了她与贝恩斯交
流的语言,当她在贝恩斯家中弹奏出主题曲就已经能够说明艾达潜意识里不再排
斥贝恩斯了。

六、结语
导演简·坎皮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拍摄这部电影,手法细腻,画面唯美,
令人赞叹。

影片中大量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部电影常看常新,永不过时。

通过
分析其里面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更深入的解读该电影的深刻内涵。

总之,《钢琴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精神成长的意识, 这都足以让其成为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优秀影片。

参考文献
[1]姬长华:《解读<钢琴课>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电影文学》2011
年第24期。

[2]韩晔:《对电影<钢琴课>中“钢琴”的解读》,《电影文学》,2013年,第三期。

[3]关峥:《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钢琴”意象——浅析电影<钢琴课>中的女
性意识》,《大众文艺》,2021年第十三期。

[4]孙玮:《女性灵魂的觉醒——解读电影<钢琴课>》,《甘肃广播电视大
学学报》2015年第1期。

[5] 钱态:《中外电影名片导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第
216页。

[6] 张蓓蓓:《电影<钢琴课>中的钢琴意象功能解读》,《作家》,2013年
第18期。

[7]谢燕:《意志选择了生命,心灵选择了光明——浅析西方女性主义电影<
钢琴课>》,《现代妇女》,2014年第8期。

王文豪(1998-),女,河南通许人,汉族,河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