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分析伶官传序中的形象描写,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3.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人物形象的把握与感悟。
3.文章主旨的提炼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与句子。
2.人物性格的分析与概括。
3.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伶官传序》的故事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对伶官传序的初步理解。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三、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伶官传序中的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伶官传序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二、深入分析
1.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2.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课堂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伶官传序的理解与感悟。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伶官传序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二、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伶官、教坊、蹴鞠、宠幸。
(2)分析伶官传序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3)提炼文章主旨,阐述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回顾伶官传序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二、拓展延伸
1.介绍其他与伶官传序相关的历史故事,如《长生殿》、《桃花扇》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比较这些故事与伶官传序的异同。
三、课堂小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第五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回顾伶官传序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二、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课堂检测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检测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伶官传序的读后感。
2.深入了解伶官传序中的人物,选取一个人物,写一篇人物评传。
重难点补充:
第一课时
课堂讲解
教师:请大家注意,“伶官”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职业?
学生:伶官是指古代宫廷中专门为皇帝、贵族表演歌舞、戏剧的艺人。
教师:很好,那么课文中提到的伶官传序,它的序言主要讲述了什么?
学生:它主要讲述了伶官们的技艺、生活以及他们与皇室的关系。
教师:对,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伶官们的生活状态的?
第二课时
深入分析
教师:请大家观察,课文中在描述伶官们的生活时,用了哪些形容词?
学生:用了“奢华”、“荒唐”、“宠幸”等词语。
教师:很好,这些词语反映了什么?
学生:反映了伶官们生活的奢华与荒唐,以及他们受宠幸的地位。
教师:那么,这种生活状态对伶官们有什么影响?
学生:可能让他们沉迷于享乐,忽视了自身的技艺提升。
课堂讨论
教师:请大家分组讨论,伶官们的命运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
小组讨论后分享:
学生A:伶官们因为过于受宠,开始骄纵不法,导致他们的命运发生悲剧性的变化。
学生B:我认为深层原因是当时社会对伶官们的偏见,以及他们自己缺乏自我约束。
第三课时
课堂练习
教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伶官传序的主旨。
教师:大家的回答都很有见解。
伶官传序的主旨在于警示人们不要沉溺于享乐,忽视了自身的职责与修养。
第四课时
拓展延伸
教师:我们知道,《长生殿》和《桃花扇》也是描写伶官的故事,请大家分享一下这两部作品与《伶官传序》有什么不同?
教师:《长生殿》和《桃花扇》更侧重于描写伶官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而《伶官传序》则更多地从伶官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第五课时
课堂检测
教师:下面我来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回答。
伶官传序中,作者对于伶官的态度是什么?
教师:是的,作者既同情伶官们的遭遇,也批判了他们的沉溺与
骄纵。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伶官传序的内容和主旨。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教训,不要沉溺于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和责任担当。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兴趣点,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代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
2.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解读,避免一刀切的标准答案。
3.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提升理解力。
4.教学中要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文学术语,以免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
5.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升。
6.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7.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