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4.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5.“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6.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
停止加热
7.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8.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13.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A.2()
55
m n
-
B.
2()
55
n m
-
C.2
55
m n
-
D.
2
55
n m
-
14.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15.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16.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隙
18.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19.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
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0.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
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如图所示,为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分别把它们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甲、乙两装置,甲瓶中为浓硫酸,乙瓶中为澄清石灰水。
(浓H2SO4有吸水性)
(1)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乙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乙瓶中生成白色沉淀,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甲,乙两瓶中物质的质量都增加,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若乙的质量增加2.2g,则甲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22.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
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
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
___________接触和_____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________。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2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发现问题)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0%。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应不超过其容积的 %。
可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有氮气,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剩余约70%的气体主要成份是。
(提出假设)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
接着上述实验,先拿开装置中集气瓶的胶塞,然后迅速把点燃的镁条伸进含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
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实验,你得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
①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
根据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②镁条除了能与氮气反应,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24.有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同学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1)若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证明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2)若观察到B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则无色气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
(3)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并不能确定原无色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
25.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
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
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
是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来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已知:
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发生反应,在蛋壳表而能生成氟化钙保护层。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NaF+CaCO3 ===CaF2+Na2CO3
实验药品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实验组1.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
3.5%稀盐酸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盛放在锥形瓶,用
注射器抽取20mL3.5%稀盐酸,连接好装
置;
3.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中;
4.关闭开关,测量100s内装置内压强的变
化。
记录曲线
图如乙所
示。
对照组1.未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
3.5%稀盐酸
将“未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说明1.鸡蛋壳预先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
2.稀盐酸的目的是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
②图乙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6.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1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2 制取二氧化碳
Ⅰ.燃烧匙中放置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装置中盛放80℃的热水(浸没白磷)。
Ⅱ.打开K,从导管口鼓入空气至白磷露出水面,关闭K。
Ⅰ.燃烧匙中盛有大理石,装置中盛放一定量的稀盐酸(浸没大理石)。
Ⅱ.打开K,收集二氧化碳。
Ⅲ.……
(1)实验1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能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性质的装置。
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
①写出图B中仪器Ⅰ、图D中仪器Ⅱ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填“a”或“b”);若用H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c”或“d”)端通入;A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
③图1实验中,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并点燃,然后向烧杯中放入干冰,观察到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氨气。
资料: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和热石灰两种固体药品,经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氨气。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③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2.B
解析: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
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
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C. 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错误;
D. 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
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
的方程式是:2Mg+CO2点燃
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
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
故选D。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故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不正确;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不正确;
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D 不正确。
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 、Fe3+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 、Fe3+ 质子数相同。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类别。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详解】
A、④是11号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④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④和②是同种元素。
图中共有三中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②属于稳定结构,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C
解析: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Cl的化合价为-1;H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中Cl 的化合价为+5;故选择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x,x=6,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34,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 x和RCl 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
程式:2y+16x=m,y+35.5x=n.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
()
2n-m
x=
55
;
故选D
【点睛】
要想解答好该题,首先要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再结合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书写出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然后再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根据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结合题干给出的它们的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试卷的前言给出的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即16),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出x的值即可。
14.A
解析:A
【解析】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数,此选项错误;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6.B
解析:B
【解析】
A. 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
B. 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
C. 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
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
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 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
故
选B。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A。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可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
C、图中有两种分子,故是混合物,故正确;
D、图中的两种物质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选B。
19.B
解析:B
【解析】
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
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
出气体的瓶中更旺。
解: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
C、呼吸过程中主要是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被完全消耗,所以C不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20.A
解析:A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应选A。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