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生物考前特训总复习第一部分必考点专练考点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1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以下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不包括( )
A.阳光B.细菌
C.食物链D.绿色植物
3.生态系统主要功能是(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B.能量循环、物质流动与信息传递
C.能量积累、物质合成与信息流动
D.能量释放、物质分解与信息流动
4.以下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是( )
A.热带雨林B.荒漠
C.北方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5.以下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是( )
A.果园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6.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主要污染物分别是( )
A.二氧化碳、氟利昂、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利昂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
D.氟利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7.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是指( )
A.组成生物体所有物质
B.组成生物体各种有机物
C.组成生物体各种无机物
D.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元素
8.在生态系统中,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 )
A.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9.我国谚语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原理。
假设鹰迁入了蝉、螳螂与黄雀所在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以下表达正确是( )
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环节
D.鹰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
10.以下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表达,正确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D.有些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与分解者两种成分
11.以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关系。
以下相关表达中,正确是( )
A.1与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是自养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中包含了大气中CO2库
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构造表达,错误是( )
A. 由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营养构造
B.非生物物质与能量是构成生态系统构造重要成分
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构造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系统稳定
D.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系统中具有加快物质循环作用13.以下不属于负反应调节是( )
A.根据食物链草→虫→食虫鸟分析,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从而导致害虫种群增长受到抑制
B.一场森林大火导致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不久种子迅速萌发并长成新植株
C.运发动长期服用兴奋剂,会导致自身性腺分泌性激素量减少D.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时,进一步加剧污染
14.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表达,错误是( )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输入、传递、转化与散失过程
B.分解者所需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
D.生产者固定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1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所同化能量等于( )
A.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
B.被草食动物吃了植物所含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能量
C.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呼吸量
D.用于草食动物生长、发育与繁殖所需能量
16.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表达,不正确是( )
A.生态系统稳定性根底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内部构造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少,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17.以下有关生态学观点表达,不正确是( )
A.假设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那么生物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
C.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营养构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
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展
D.与适当放牧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草原植物间竞争剧烈程度更大
18.(2021·湖北七市联考)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局部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能量值,以下表达中正确是( ) A.在人工饲养高密度鱼塘中⑤大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方式与形式是完全一样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19.以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
B.③与④分别属于草与兔同化量一局部
C.图中②/①值代表草→兔能量传递效率
D.分解者获得能量最少
20.在宁波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现某河道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
后经过整治,该河道水质大有好转。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是( )
A.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恢复河道水质有效措施
B.鲢鱼与鳙鱼生活于河道上层是由光照与温度等因素直接决定C.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应调节
D.随着河道水质好转,鱼类K值也会随之升高
21.以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为80 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能量是100 J/(cm2·a)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是1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能量是15 J/(cm2·a)
22.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与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臭名昭著入侵物种有能与鳄鱼搏斗缅甸蟒蛇、疯狂繁殖亚洲鲤鱼、数量惊人八哥等。
以下关于生物入侵表达中,不正确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构造变复杂,抵抗干扰能力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23.以下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描述,错误是( )
A.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湿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与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2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开展根底,以下对生物多样性理解正确是( )
A.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拟高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5.我国自实行方案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开展与社会进步。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方案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下有关表达不合理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年龄构造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展准确计算
C.医疗水平改善而导致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答案解析
1.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B、D错误,C正确。
]
2.C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不包括食物链与食物网,选C。
]
3.A [生态系统主要功能有三个: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选A。
]
4.B [热带雨林中由于雨水充分,群落构造复杂,动植物种类较多,属于群落演替顶极群落,A错误;荒漠中生态条件非常恶劣,植被稀少,植物种类非常贫乏,B正确;北方针叶林与热带雨林相比生物种类少一些,但群落构造较复杂,C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中,动植物种类较多,营养构造较高,D错误。
]
5.C [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构造特点。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构造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构造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构造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拟稳定状态,选C。
]
6.C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含硫氧化物溶于雨水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是酸雨形成主要原因;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应选C。
]
7.D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元素,选D。
]
8.B [在生态系统中,兔子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正确。
]
9.C [鹰迁入使黄雀数量减少,这导致蝉天敌(螳螂)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数量减少,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特点是单方向、不可逆,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环节,C正确;鹰迁入不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错误。
] 10.C [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也有少数动物如蜣螂是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细菌与真菌主要是分解者,也有少数细菌不是,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肺结核杆菌是消费者,B 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C正确;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D错误。
] 11.D [题图中1应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4为非生物环境;①代表被消费者利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光合作用。
据图可知,1、2、3等所包含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A错误;3为分解者,为异养生物,B错误;①代表被消费者利用,②代表呼吸作用,C错误;4 为非生物环境,包含了大气中CO2库,D正确。
] 12.A [生态系统食物链组成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但是没有分解者,A错误;非生物物质与能量是构成生态系统构造重要成分之一,B正
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基石,可以为其他生物成分提供物质与能量,所以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系统稳定,C 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系统中具有加快物质循环作用,D 正确。
]
13.D [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增加,属于负反应调节;一场森林大火导致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不久种子迅速萌发并长成新植株,使种群密度逐渐恢复,属于负反应调节;性激素分泌属于负反应调节,运发动长期服用兴奋剂,血液中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最终导致自身性腺分泌性激素量减少;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时,加剧环境污染,这属于正反应调节,应选D。
]
14.D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包括能量输入、传递、转化与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所需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如太阳能,C 正确;生产者固定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少局部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
]
15.B [草食动物以草为食物,经消化吸收,真正进入体内物质是食物减去粪便,这些物质中包含能量即其同化能量,B正确。
]
16.C [生态系统所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构造与功能相对稳定能力叫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根底,A正确;生态系统内部构造与功能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 正确;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环境温度极低,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极
少,生物生长繁殖极其缓慢,所以它自我调节能力弱,C不正确;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D正确。
]
17.A [能量逐级递减,生物能量关系都应呈现正金字塔形,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体型大小无关,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B正确;生态系统构造包括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构造,营养构造是指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渠道,C正确;与适当放牧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草原,植物生长稠密,个体数量较多,植物之间为了获得空间、营养等竞争剧烈程度更大,D正确。
]
18.D [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鱼类,所以⑤可能比①小,A错误;粪便中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所以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能量,B错误;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输入方式与形式不完全一样,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D正确。
]
19.B [据图分析,①表示草流入到兔体内能量,②表示兔流入到狐能量,③表示兔产生粪便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能量,④表示兔流入分解者能量。
①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草固定太阳能总量,A错误;③是兔食草后未吸收残渣,④是兔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与兔同化量一局部,B正确;图中②/①比值代表兔到狐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分解者获得能量多少无法得知,D错误。
] 20.B [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恢复河道水质有效措施,A正确;鲢鱼与
鳙鱼生活于河道上层主要是由氧气决定,B错误;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应调节,C正确;随着河道水质好转,鱼类K值也会随之升高,D正确。
]
21.A [图中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是80 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能量是图中C,即除去呼吸消耗能量,为30 J/(cm2·a),B错误;由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只知道摄入量,不知道同化量,不能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C错误;第三营养级摄入能量是15 J/(cm2·a),不是同化能量,D错误。
]
22.B [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建立新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平衡更加稳定,到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水葫芦、食人鱼等),那么首先会减少当地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其次是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主要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起土壤元素改变或者是减少,从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功能更新换代或破坏)。
]
23.C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可以导致温室效应,其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还会导致酸雨,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假设引入不当可能破坏当地生态平衡,B正确;为解决粮食问题可采取措施有:坚持走科教兴国道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珍惜与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开垦湿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C错误;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与保
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D正确。
]
24.C [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所以生物多样性形成是自然选择结果,A错误;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B错误;物种多样性高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构造复杂性增大,C正确;环境变化是不定向,遗传多样性低说明种群没有过多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所以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D错误。
]
25.D [我国政策控制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具有人为控制现象,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一面,A正确;人口年龄构造只能预测人口种群数量变化,不能进展准确计算,B正确;人医疗水平改善而导致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D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