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本课题预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1、探索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2、分析、归纳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中使用动手实践模式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策略。

二、课题进展情况
该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初步构建动手实践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环节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思想; 环节三:归纳总结,应用实践,构建知识体系。

初步分析和归纳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中使用动手实践的操作方法,初步构建各个领域的动手实践的操作策略。

(目前已经完成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水平(行为表现、情感体验、动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1、2018年6、7、8月:对农村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现状和期望进行观察,开展课题前测调查问卷,再进行分析、比较,为开展研究提供保障。

2、2018年9月—2019年一月:九月,本课题顺利开展开题活动。

课题组学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和《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中的“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概念的界定。

然后以典型课例《圆的认识》、《圆的面积》、《平移》开展深入的研究。

初步探究“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感知图形的特点及变化---归纳总结,应用实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题组教师进行“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交流,并进行汇总。

3、2019年2月—2019年4月:理论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

然后以典型课例《倍的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开展深入的研究。

初步探究“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归纳总结,应用实践,构建知识体系。

课题组教师进行“数与代数”领域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交流,并进行汇总。

4、2019年5月—2019年10月:理论学习:《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核
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思考》和《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然后以典型课例《条形统计图》和《可能性》开展深入地研究。

初步探究“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设计出相关的统计图表---描述相关信息,提高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题组教师进行“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交流,并进行汇总。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课题组每个月都进行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摘抄读书笔记,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真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相关理论和提高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策略等等,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促使每个教师更有效地研究如何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展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

2.深入调查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本课题立项以后,我们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现象在全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认真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撰写了调查报告,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3.践行有效教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课题研究采取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每月课题组内至少举行一次全员参与的研究活动。

集体活动过程: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目标→课题组成员听课→评课、评价达标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继续开展下一轮研究。

课题组以典型课例深入地开展分领域的研究,不断摸索优化各领域的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策略。

4、构建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课题组教师在熟悉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一般操作方法和操作策略后,把课标中提倡的数学活动应用到课堂上,让教师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分类别、分情况有效高效地组织课堂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真正感知数学的美,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课题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以《圆的认识》、《圆的面积》、《倍的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条形统计图》、《平移》、《鸡兔同笼》等课例,研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初步构建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实验老师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2、其中林亚珍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作为2019年芗城区小学数学课题实验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效果良好。

许坤福老师执教的《平移》参加芗城区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效果良好。

3、连丽清老师指导的《单价数量总价》参加小学数学教学录像课评比活动,荣获芗城区二等奖,朱亚莉、林亚珍、黄婷婷等老师的微课、课件获漳州市“三优联评”二、三等奖。

4、赵淑萍、朱亚莉、连丽清和林毅梅等四位老师在2019年芗城区小学数学试题编制竞赛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三等奖。

五、研究成果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扩大数学教学时空,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应用学具,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变
“教数学”为“做数学”,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

运用课堂操作实践,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求知欲,使他们乐学、善学。

2、优化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
学生的共同活动。

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扩展了数学教学直观手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助于调动多种感官、多种心理因素的优势形成合力,化静为动,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3、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操作去获取知识,在操作
过程中,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从中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从而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诚然,在现阶段,由于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系统的理论阐述与实践总结较少,我们对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在操作层面还需要深入地开展研究,对参与数学学习中的学生进行更微观的研究,对动手实践方法和策略进行完善、发展,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实践中充分内化所学知识,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